⇒越过复杂,才会懂的简单的力量

时间久了,人终究会发现,那些最简单的烹饪方式,往往才对身体最好。几根青菜,水煮一下,撒点盐,滴一勺油,吃进去竟然神清气爽。反而是那些堆满了调料和工序的菜,看起来丰盛,吃起来过瘾,但一顿下来,嘴巴得了欢喜,身体却开始是累,后面还可能是受罪。人以为自己在追求“口味”,其实是在被“刺激”绑架。

这个道理,用在很多地方都说得通。比如历史,一个民族的历史如果太过波澜壮阔,大概率是这个民族曾长期处于动荡不安之中。听起来激荡人心的“历史时刻”,对普通人来说,几乎都意味着血泪与战火,意味着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相反,那些历史平淡、过往乏善可陈的国家,常常才是老百姓真正有福的地方。平凡,是一种深藏不露的幸运。

简单,有时是生活的养分,有时是命运的福报,而更深一层,它是理解世界的钥匙。盖尔定律早已揭示出其中的密码:一切有效运转的复杂系统,都来源于一个曾经可行的简单系统。如果一开始就是复杂的,那么这个系统大概率根本跑不起来。看似宏大精密的机器,其实都要有一个小而稳的内核。很多人拼命想从“复杂”中找答案,但真正的洞察,总是要回到最初的那个“简单”才能找到真正的答案。

只是,“简单”从来不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会主动出现在眼前,它藏在纷繁背后,要想找到它,需要我们穿越一层层的复杂结构,剥离一层层的感官干扰。这就像是哲学中对“本源”的追问,也是科学中对“第一性原理”的探寻。你越是深入底层,越会发现,最稳定、最能解释世界的那个答案,往往极其简洁。不是花哨的句子,而是一个简单的公式;不是激烈的情绪,而是一种平静的秩序。

在技术世界里也是如此。苹果产品的成功,靠的是“极简主义”的设计哲学:去除一切非必要的功能,留下最核心、最顺手的交互;Unix系统几十年不败,其实靠的也是一种对复杂性的克制。技术发展到今天,并没有逃脱“从简单开始,再回到简单”的螺旋过程。越成熟的人,越成熟的系统,越明白这个道理,一如比如马斯克与他的特斯拉、XSpace。

组织与管理亦然。一个公司初创时,架构简单、协作高效;规模一大,层级复杂、流程冗长,官僚主义滋生,效率反而下降。于是很多企业再度扁平化、去中介化,试图“回归初心”。可这条“返璞归真”的路走起来却比想象中难,因为人一旦沉迷复杂,回去就太不容易了。

“简单”的价值,对一个个人开始来说,显得更加重要。到一定阶段,我们就应该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忙着应付太多“非本质”的事情?是不是被无数信息、任务、社交所包围,却很少回到自己的“中心”?是不是活得越来越热闹,却越来越疲惫?这些问题,背后其实都在指向一个方向:你是否还记得最初的、那个简单的自己?是不是还记得起我们那个初心?是不是还记得我们当初是为了什么目的而出发?

真正的成熟,不是拥有一切,而是知道哪些东西可以不要;真正的智慧,不是解开所有难题,而是看清哪些问题根本不值得解。世界纷繁复杂,本是常态,但我们能否在复杂中找到那个穿透性的“简单”,决定了我们是被复杂裹挟,还是能够在简单中掌控自己。

所以,不妨从一顿简单的饭开始,从一次删掉APP的整理开始,从扔掉一堆用不到的东西开始,从一段独处的安静时间开始,重新寻找那个简单的起点。或许等我们真正回到本初,不仅身体会感到轻松,思维会变得清明,看整个世界也许都会通透许多。

因为——找到简单,就是找到穿透世界的入口。

如果你也曾在复杂中感到疲惫,不妨试着回头看看,那个曾经简单、清醒的自己。

欢迎留言,分享你找到“简单”的瞬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