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两周,再次感受到了自己不能按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的痛苦。
一篇是《草原》,情景交融和“想开去”都想教好,却说的混杂,不够清楚,再加上这篇文章有挺多的四字词语值得积累,挺多的修辞的句子想要展开,不知不觉就上了三个课时,比预设的多了一个课时。
另一篇是第七课的《开国大典》,原计划两个课时,本课的场面描写是上课的重点,由于上第六课《狼牙山五壮士》我班人数未全齐,我担心很多孩子没掌握好“场面描写”的写法,所以在上第七课时,我刻意放慢步调,花了很多时间请孩子上黑板画出“点”与“面”的句子,并且全班探讨,因此,三个课时我才完成教学任务。
今天上略读课文《9.我的战友邱少云》,我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找出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邱少云是怎样一位“伟大的战士”时,费时较多,导致解决另一个更难的问题“思考课文描写战士们潜伏的山沟环境和邱少云任凭烈火烧身纹丝不动之间有何联系”上,只留下了10分钟讨论,仅仅请一个孩子讲完好处,还缺少了课上品读句子的环节。而整体课时,已经超了10分钟,可想而知我在上课时间的分配上有多么的不合理。
单单反思今天的课时分配问题,我认为主要问题是我忽视了学情,没做好两个问题难度的划分,导致我在简单的问题上耗时太长,在难的问题上没有讲清楚,且未完成任务。其次,是我又犯了“好为人师”的老毛病,老想着自己在学生面前讲点什么,以显出我师者的身份,其实,第一问题班上的孩子已经回答的很全面了,显然它是调动情感体验方面的问题,孩子们理解起来不难,而我心中已知道了课件上的完美答案,所以老想着引导出完美答案,这显然太生硬了,不可取。
希望我今后能多关注学情,灵活机动,按时完成课程目标,甚至能在课上匀出世间给孩子做练习,为孩子们减负的同时,提升作业质量和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