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阳县城关镇东街小学 李爱红 第38次随笔
今年五月份,连续三次外出充电学习,从四川广元到江苏海门,再到涧西英语学校,每到一处,都会触发我新的灵感,我们应该做什么?我们可以为孩子做什么?我想:不管做的怎么样,只要上路,就一定能遇到隆重的庆典。
于是,在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送给孩子们的第一份礼物是:“我”也可以站在舞台上!1400名学生全员参与,或唱、或诵、或演、或说,他们都以自己的方式来努力展现不一样的自己!
而我们送给孩子们第二份礼物,我想也是最好的礼物,莫过于“校园里的图书角”了。苏霍姆林斯基所言:“一个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有了为教师和学生精神成长而准备提供的图书,那就是学校了。”所以,我们基于学校图书室利用频率不高、借阅广度不够等多方面的考虑,决定把学校图书馆里的藏书搬到学生触手可及的地方,教室、走廊、楼梯拐角等地方都成了“流动的图书馆”,学校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我们在校园一楼暂且设置了三个图书架,分别由六年级三个班级管理,图书管理员书红老师把图书室里的书分门别类,给每个图书架上配备500本左右的书籍。如此这般,书架使用不到一周时间,我们欣喜地看到,追逐打闹的现象不见了,高声喧哗的声音不见了,少一分浮躁、多一分恬静。课前、 课间、放学后,学校又多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孩子们或坐、或趴、或站,他们就像是久旱遇甘霖的禾苗,尽情享受着雨露的滋养。这一幕,最美丽、最温暖、最温馨……
起初我们也不是没有担心的问题:书籍能不能保护好?会不会丢失?课间,我刻意到几个图书架附近转了转,每个班级所负责的区域,都有专人管理,“看完以后记得把书放回原位啊”、“书签朝下,封皮朝左”、“文明看书 看完归还”…一个个“图书管理员”像是无私的小主人,忙碌又乐此不疲,有序地进行着自主管理,闲暇下来就也拿上一本书,靠着廊柱领略一会儿不一样的风景。看来,我们的担心有点多余。
昨天下午放路队的间隙,书红老师激动地和我说:“校长,咱们安装的图书架真好啊!我刚才去数了数我们班书架上书的数目,一本也没少,还多了一本!呵,一定是哪个孩子着急上课,放错架子了,赶紧给我们三楼四楼也安装点儿,这样孩子们就不用扎堆了!”
不管是作品展出,还是舞台上的共同参与,抑或是校园图书角的设置,我们的初衷便是让孩子爱上读书,所做的这一切,哪怕可以转变到一个孩子的生活方式,让一个孩子走上阅读之路,那么我们的付出就是值得的。
儿童时期的阅读,是刻骨铭心的,是历久弥新的,更是深入骨髓的。童年的阅读,是人生的底板,童年时的阅读,决定着人生的未来。我们竭力为孩子们创设读书氛围,为他们选择最美好、最适合、最生动的书籍,让孩子们亲近书、喜欢书、阅读书,打通他们走进更广阔的精神世界的通道。在孩子们的心田播撒最美丽的种子,并且希望这些美丽的种子,经过无数岁月,最终在他们漫长的人生历程中怒放处美丽的花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