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了,拎点礼物去看大姑和大姑夫。二老身体尚好,只是大姑的腰佝偻的厉害,耳朵也背了。谈起几个孩子,也就是我的表弟表妹,两位老人很满意,每个人都干得不错,各有事业,而且对他们都很孝敬,即使外孙,也是经常来看他们,现在不缺吃不缺穿,表弟还给买了空调,比起年轻时的日子,真是好的没法说了,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啊,二老说起话来,脸上堆满笑容,看来,耄耋之年的大姑姑父,这些从年轻的苦日子过来的人,对现在的生活,是相当知足的,感觉是相当幸福的。
幸福是一种感觉,也是一种比较,能够和过去比,和困难的时候比,这是最好的比较,也是幸福感最强的比较。
农村老一辈人,大多受过不少苦。那个时代,生产工具简陋原始,基本靠肩抗手推,劳动量大,时间长,而且吃的差,吃饭不定时,往往以农活多少为准。脸朝黄土背朝天,吃不饱的时候经常有,那真叫一个苦。
这些年,他们都熬过来了,而且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衣食住行、吃穿用度,样样是他们年轻的时候不敢想的。所以两厢比较,感觉特别知足,特别幸福。
反观现在有的年轻人,原生家庭经济条件一般,但是在结婚的时候非得和家庭好的家庭比,房子要大,车子要好,家具要高档,父母无奈为了娶儿媳妇只能举债满足他们的要求。
但是,由于他们没文化、没技术,只能在工厂从事最基础的工作,工资自然是高不了的,但是吃穿呢还是和有钱的年轻人比,孩子呢也要吃好的喝好的。而且要去最好的幼儿园,上小学后也要上各种昂贵的特长班,我真不懂,他们哪里来的底气呢?
生活,就要量入为出,不可盲目攀比。比如,有些家在农村的年轻人,幼儿园小学都在附近,出远门的机会很少,但是人家都买车了,我也得有啊。由于,漂亮的车子买上了,摆在面前真有面儿。可是一年下来,里程还不超过四位数,何苦呢?
两厢比较,还是老一辈人的幸福感比较可取。比较,应该和自己的过去比,和同等条件的比,这样才会感觉生活的幸福。
有时候没有必要事事都要比,有的人把赚钱当成生活,累死累活,生活富裕,住大房子,开豪车,那就是他们的幸福观。有的人生活有张有弛,工作不累,生活小康,一家人美美满满,也是幸福的。
既然享受上一种幸福,被人羡慕的富有和奢华,就不要羡慕别人的悠闲和懒散。既然享受一家人在一起的懒散生活,就不要羡慕人家住大房子,开豪车了的另一种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