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待风起时启航
当我们拿到一本书准备阅读时,如何阅读很关键,明确阅读的目的更重要:读以致知,读以致用,读以修身,读以致乐。修身养性的事很多,然最喜欢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老师,能将诗书中的学问挥洒自如。记得在收听的语文可以这样学中旮旯老师,诗书对她来说不仅是讲的轻松,听得也很入味,这或许就是读以致乐的最高境界吧!
一、借回忆品阅读。
人要能自如地阅读文字,意味着能够对面前的文字加以解码,将其恢复成口语。阅读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要有识别和分辨不同文字的能力;二是要有分辨不同声音的能力。没想到的是阅读我们多以视觉参与为主,怎么还要分辨不同声音呢?原来,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眼睛已经将看到的文字识别成了语音。记得在初中之前,在早读课中都是用方言土话在读,上了高中必须用普通话,背诵能力明显慢下来,总是在方言和普通话中间徘徊,大概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才让自己适应了普通话的背诵和阅读模式,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时不时还会读成方言。因为同一个字、同一个词、同一句话发音不同,而给阅读造成了不必要的影响。
二、玩游戏助理解。
在阅读理解的三个过程中,我将书中的测试游戏与在五年级的女儿身上试验了一下,因为女儿反复念了3、4遍,所以一个半小时后,再问她的时候,和原句相同,女儿在念的过程其实就是在理解这句话的要义,并在头脑中形成情景模型,以帮助自己记忆。
对待阅读的态度,动机、自我概念这些都是影响阅读的因素,只有将正面的情感态度放在首位,从而催生积极的阅读态度,营造阅读环境,激发阅读动机,形成自我概念。
三、攒书名供拓展。
常老师在书中写到了很多和阅读、和儿童、和大脑有关的书籍,如:法国解剖学斯坦尼斯拉斯·迪昂《脑与阅读》、毛姆《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威尔·施瓦尔贝《为生命而阅读》、何帆《猜测和偏见:何帆阅读笔记》、
奥根·赫立格尔《箭术与禅心》、聂震宁的《阅读力》《阅读的艺术》
唐诺《阅读的故事》、小白精读创始人李源《给大忙人的高效阅读课》
蒙纳德《儿童心理学的变革》、高普尼克《园丁与木匠》、《孩子如何学习》、《孩子如何思考》、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丹尼尔T 威林厄姆《心智与阅读》等等,这些书籍当自己不知选择什么样的书时候就可以选择来读读。
做好了准备,待风起时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