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杰明·富兰克林,美国最伟大的发明家、外交官、科学家、作家、商务策划。但他最伟大的发明是他自己。在他84年的人生旅途中,他坚持学习和自我提高,认真塑造自己的角色,努力向公众展示,为后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沃尔特《富兰克林传》
第一周践行时间:20180910——20180916
这是我第二次参与富兰克林品德践行,第二次开始“节制”品德践行。
和第一次比起来,我轻车熟路了很多。不过内容还是一样的,主要是不要吃鸡爪喝可乐。
这一周我在践行什么?
【践行结果】(很惊喜)
其实我对自己的践行结果设定了三重目标线:
1单纯的不点单鸡爪不喝可乐
2 心理层面上解除食物依赖:一旦焦虑、想嘉奖自己的时候,就会通过咀嚼来获取快乐。这种获取快乐的方式不健康,我应该建立新的经验来替代它。通过不点单,来斩断刺激-反射行动的反射链条。
3真正意义上的节制。不仅来对食物、也包括衣食住行、对他人的占有欲和控制欲……
在我的设定里,这一次践行,我只要能做到第一条就满足了。第二条能做到更好。
比起5月份那次践行,这次的情况明显非常好。
我不仅没有点单、在同事送零食到我手边的时候拒绝了,还控制了对咀嚼食物的依赖。虽然也有过“喝点什么”来获取快乐及吃得太饱的时候。但总体很满意。
节制践行的今昔对照
1猎奇心:公司附近新出现了智能福店,我每次都会进去逛一下看看有什么新鲜的……食物。所以我还是对食物有好奇心的。但是并没有导致我汹涌的娱乐性饮食。我想可能是心态的变化。
2我没有再频繁的去咖啡厅写note了,对我来说,现在在座位上已经能够不焦躁了。
3我已经没有很经常想点单食物了,有时候想起来,过一会又忘记了。也不觉得难熬。
4我不再感受到自己的焦虑。或许是我这次践行结果较为稳定的原因。我不确定如果我再次经历焦虑是否会大吃特吃……毕竟在我最焦虑的8月份,我当时是每天都在吃鸭脖鸡爪鸡排鸡翅……
以下是我去年写下的复盘自问:
1好奇心真的应该保留吗 ?对食物的好奇心究竟给我带来了益处还是损益呢?
2当我去咖啡厅写note的时候,我应该点什么呢?比起点什么,或许我的心态更重要。
3每当我很渴望食物堵住我的焦虑时。只要我能熬过最难熬的那10分钟,就不会再惦记了。
4我想我是把鸡爪等“咀嚼”性的零食,当成对自己的犒赏、对自己委屈的补偿和隐秘的放纵快乐的象征。
5我的饮食自制力完全依赖于我到底能承受多少焦虑。当焦虑感受突破我的承受范围,我就开始寻求饮食的介入。食物对我来说代表“自我修复”“充能”“我的铠甲”。或许我应该好好审视一下我是不是给自己安排太多东西,太急于求成了。或者回避一些问题太久了。
6应该思考一下如何在亲友同学的聚会中保持对食物的自制。
7似乎当我的食物被意外占有、遗忘、损失的时候,会触发我的一些创伤,让我发泄式的吃东西。
8我的饮食自制力完全依赖于我到底能承受多少焦焦虑
通过两次践行的对比,我的一些感想:
通过这两次心态差异下同一个行动的记录对比。我确认了一个结论:我的饮食自制力完全依赖于我到底能承受多少焦虑。
逻辑是这样的:
如果一只狗儿听到铃铛就能吃到好吃的东西,日久天长,只要听到铃铛它就会流口水。
如果我一感到焦虑,就通过吃东西的方式来填补自己,让自己好受一点。日久天长,我只要焦虑就会立刻在味蕾上想起食物的味道,并迫切的需要这种食物来填补我的内心。无关乎我饿不饿、吃了健康不健康、会不会胖……换言之,我的意志力将无法对抗我的条件反射。最终我会失去对自己的控制。
对此,我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
1解决我的焦虑——让自己超越焦虑。在心流理论上,技能无法匹配挑战的时候就会焦虑,这个时候要么抬升自己的技能,要么降低我的挑战难度。
2截断我的反射链条:一焦虑,就吃。这是我现在的链条。我需要打破它,方法就是 在中间增加一个环节或者直接寻求其他解决方式。例如:焦虑的时候,我可以选择喝咖啡、找个有智慧的人聊天、在得到看一节15分钟左右的文章内容并简单笔记、什么都不做——只绘画卡片,同时与心里的焦虑共处,去描摹它。并收集起来给我的咨询师看。
关于节制美德的反思
1. 这个品德既然这么重要,那它意味着什么?
我从来没有想过,食不过量也是一件值得终身践行的品德。直到我第一次开始践行,我想起了我曾听说过一些注意入口的食物、注意不要消遣食物的忠告。作为我们赖以生存、习以为常又被我们忽略的基本功能:进食。我们对它的了解并不多,对它的尊重也不够。
我想,尊重自己的饮食也是尊重我们的身体,尊重自然的创造。是我们的谦卑和爱的一种方式。
这个部分我沿用了第一次践行的文字。
2. 如果我坚守这个品德的话,有什么事情是我绝对不能做的?有什么事情是我必须做的,不得不做的?
我必须做的:我必须知道自己很重要。即使我正处于焦虑中,状态很差, 我也很重要。我不应该为了其他人的需要(比如任务完成了没有)而逼迫自己缓解状况,提升状态,强行完成任务。
这就好像运动员为了达成其他人的期望,就去用损害身体的兴奋剂,通过短暂的提高成绩及长期的损害身体为代价,来强行将自己拉高到他人的期望线。
不值得。因为我重要,所以不值得自我伤害。
3. 在我坚守这个品德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阻力是什么?我是如何克服那些阻力的?
阻力:我第一次践行的时候,写下的阻力是周围人对我包容太多,所以我才胆大妄为。
这一次,我觉得是我对自己不够尊重,所以我不尊重我的味觉和我的胃。
如何克服:我必须再一次感谢心理咨询的过程带给我的能量。我更加确信自己很重要,我要好好对待自己。这种信念支持我放弃自我伤害的选项。
4. 在我坚守这个品德的过程中,我学到了什么?
我上一次是这样写的:
1:我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善于自制。
2我的焦虑水平没有自己想得那么健康。
3我对自己的身体并没有足够的爱和尊重。
这一次,我对自己的自制力期待没那么高了,也知道自己的焦虑水平并不健康,我也知道自己对自己的尊重不够。整体上,我比之前一次更加靠近和接受真实的自己。这种接受和理解,让我的焦虑水平明显正常多了。
所以这次我学到的是:放下对自己的不切实际的幻想,接纳自己本身的样子就是最好的自己。
同时,人们相信的自制力神话是错误的——只要自制力够好,什么都能做到。这是不可能的。接纳自己自制力确实不好,允许自己不够好,然后再往前走。
5. 在长期坚守这个品德的过程中,我吃了哪些亏,得了哪些便宜,总体上的得失如何?
上一次我写道:我还没有长期践行的经验,目前为止大约是10天。吃亏是我减少了很多口欲上的体验,但是更多了一些清醒。我个人觉得是值得长期践行的。希望我最终形成对食物的审慎态度,尊重所有的食物,并影响我周围的人。
这一次,我践行了7天。吃亏是我吃得不太健康,委屈了我的身体。得到的便宜是便宜了我的口腹之欲。总体上我觉得身体吃亏了。我应该少让口腹之欲占便宜的~
其他感受
两次践行进行对比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实在是非常开心。
这一次践行,我更有条理而且更加熟练了。我整理了表格、在文档里做了完整记录。每天都按时打卡了。践行结果也基本接近目标。非常开心。
百日目标的本周践行:
我这次的百日目标是转写《青鸟》。听起来很厉害,其实就是把带有翻译腔的文字版本用自己理解和自己的语言重新写一遍。当然这是没有版权的,只是自己为了提升文字表达能力而做的练习罢了。
这篇文章2万字。在我罗里吧嗦的转了1\3的时候,居然还有3万字……感觉硬生生被我加了一万字进去,也是很厉害……
我计算了一下自己的速度是30分钟500字。在这周的后面几天不知道为什么写着写着就写了半小时,意犹未尽的写了3千字4千字的……
导致时间花费太多,反而耽误了正事……
我觉得我还是很喜欢文字创造的。哈哈哈哈。
数据总结:本周百日目标完成11343字。比预定的5×500多了几倍。超额完成。
下一周美德践行计划
下周主题:慎言——言则于人于己有益,不做无畏闲聊。
目标:
在践行的一周里,关注自己许下的每一个诺言。如果许下了就要做到,否则就不轻易许下承诺。
行动计划:
每天关注自己发出的言论(面对面的语言、电话、微信等手机上的言辞)每天下午打卡的时候回顾前24小时里是否有轻易的承诺。
有的话就记录承诺的内容、对象。并描述一下当时是什么情况下发生的。并规划何时完成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