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会思考,自己究竟是哪类人,究竟该以怎样的方式生活。
不知是否性格使然,总觉得无论怎么选择都不对,但偶尔又觉得现状其实也不差。这种反复的自我拉扯,不知道是否人人都会经历。
我曾归因于读书太少、思考不足,怀疑是认知局限导致思维混乱。然而在人际交往中,自己获得的评价却普遍良好。于是矛盾愈发明显:我的外在表现尚可,但内心戏实在过于丰富。这种内外割裂让人难以建立清晰的自我定位,更找不到理想的生活范式。
明明知道"想做什么就去做"的道理,也具备相应的行动能力,可一旦付诸实践,各种怀疑就接踵而至。比如今天认定某件事可行性极高,立即着手执行,却在过程中逐渐失去动力。质疑声不断回响:"这事真能成吗?""坚持下去有意义吗?"情绪漩涡就这样吞噬了行动能量。
这种状态简直像是自我惩罚的恶性循环——思虑过甚导致精神萎靡,行动停滞又加剧焦虑。最无奈的是,明明深谙各种处世哲学,看过无数成功案例,落实到自身时却总难突破困局。
这种矛盾渗透在生活的每个维度:日常工作、家庭琐事、育儿教育...内心永远存在两个对立的声音。比如教导孩子时,理性告诉我:"要耐心培养生活习惯,系统传授处世之道";可当孩子违背教导或说出伤人的话,感性立刻反击:"何必费心管教?保证温饱足矣,作业爱写不写,反正严苛管教只会让我变成讨厌的妈妈。"
或许真是被困在思维的高墙里了?因为接触的世界太小,认知半径受限,导致处理问题时总显得捉襟见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