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开年以来极忙,基本每天都会跟不同领域的建树者深入交流、互相碰撞,像我这样的整合者在整个交流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进展演化来选择主题、斟酌语句,大脑始终在高速运转状态,吸收信息、提炼精华,一边作为丰富自己知识架构的养料,一边要在最短时间内筛选出可能和对方共创价值的地方。
真诚互信是交流的原则,但是价值附加才是合作之基。人跟人的交往在第一印象就会决定60%以上的未来走向,尤其是这些在各领域都已经有相当成绩的牛人,不管思维模式、知识架构有何不同,一样的就是这些人无一例外的都是极厉害的人物,真诚互信通常双方一照面就能判断个大概,而且现在产生链接的方式也多是以朋友介绍为主,有信用背书,而且大多也有足够的见识胸襟来做大蛋糕,所以不需要彼此堤防,可以省不少心思,即便如此,这三个月的时间会见精英人数60人以上,春节期间反而更频繁一些,这么高强的深度学习让我思虑更周全了一些,共情能力更敏锐了一些,倒是没有特别明显的境界提升,应该是到了某种瓶颈,在等待合适的契机来突破,步步攀升的过程,一步一重天,因而倒也不急,心怀欣喜的、有条不紊的修行、工作,结果如何,且由它去。
今天按步4点醒转阅读资讯、文章,然后锻炼、瑜伽,早饭后困倦之极,应该是身体发出的信号,所以也未强求,返床回笼近两个小时,颇为酣畅,不打算安排工作,静坐、冥想,沉淀一番,因为人笨,所以从小就习惯了受打击模式,每天的反省日志也是做的好的一笔带过,所有篇幅都集中在剖析不足和反躬自身上,读了万维刚先生的几篇文章,有一系列高手修炼手册,取材于一本书,《巨人的工具:亿万富翁、偶像和世界级表演者的战术、习惯和日常》,今天就小小的得意一下,夸夸自己。
高手修炼一:系统、灵感和技能
这个人物是呆伯特系列漫画的作者,斯科特·亚当斯,我当年卖挂历的时候就知道这个漫画有多火爆,他分享自己最有价值的经验就是这三条。他当初一边工作一边业余画画和写作,物质回报几乎没有,现在他总结说:“干这个事情不是为了完成一个什么样目标,而是为了发展一个系统”,目标是具象的、有反馈的,成功就有某种回报,失败就算白干,而系统“则是联系变化的东西”,系统有了,一切自然发生。而保持高产则需要大量的输入,并能够随时找到灵感,亚当斯每天早上的流程完全固定,精髓在于先清空大脑,再装新的信息,有助于持续找到灵感。最后一个技能是说某一项专业练到世界顶级非常难,但某几项技能全都练到全世界前25%就要容易很多,这样几项技能的融合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看就知道这说的对我来说是很自然的生活方式啊,不求具象回报、发展系统,细数一下,我的系统包括静坐、练字、记录、反省、写作,做这些的时候并不指望带来任何物质的回报,全部作用于打磨自身,更重要的是“成长为乐”的核心价值,根本无法容忍停止进步;每天早上固定的阅读、锻炼、早饭、写作、演说训练,每天写作也没什么难度;至于技能综合,这个倒是因为我人笨,客观上就不可能达到世界顶级,所以只能是全方位发展,当然目前还没有一项能够达到世界前25%,还在持续累积中,但确认是一条正确的路径。
高手修炼二:自律、谦卑和领导力
第二个人物是前海豹突击队的指挥官杰克·威林克,一个上过战场、面对生死的军人,他们对纪律的理解远不是我们生活在和平中的人可以感同身受的,他现在即便已经退役,也依然是每天4:45起床,始终保留特种部队的作息以及生活习惯,“如果是个自律的人,每天面对各种限制,有固定的流程,每时每刻都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反而获得了自主”,我之前还跟小伙伴说虽然可能睡眠时间是一样的,但早睡早起就是比晚睡晚起更能体现自律,因为晚睡谁都能做到,早起就需要和自己的惰性抗争了,这篇文章就提到了,而且作为一个自律的人,我可以亲身验证,确实是自律才能有自主,进而有自由。文中说谦卑和领导力是作为领导者必须心胸开放、包容,听得进去不同看法,而且特别提到威林克的方法:要以一个第三人称的视角旁观自己,嗯,谦虚、“万物皆备于我”是如本能般的生存习惯,至于这个时刻旁观自己的方法,老读者都知道我已经倡导一年了。
高手修炼三:怎么当学徒
第三个人物是媒体策略师莱恩·霍利德,他提出一个当学徒的“画布策略”,大体就是成长过程中要心甘情愿的把自己的功劳、努力成果都给导师,然后完成自己的人生积累,具体的理论阐述和故事描述就不多说了,因为对我来说这一点都不需要和自己的情绪做斗争,因为人笨(我得万分感激、庆幸自己的智商不足),向所有人学习就是生存本能,人家比我强,我能有机会学习已经是最大的回报了,怎么会计较些许的努力、功劳,怕的是自己连利用价值都没。即便是现在跟人平等合作,也是抢着拿比例小的利润,所以我和合伙人发生的争执最多的是互相让利。如果能有机会找大牛学习,我会在乎自己的面子、虚荣或是什么努力、功劳?去年有机会向那么多大咖近距离接触学习,完全就是生怕自己做不够的心态,永远当学徒,永远在学习,永远在进步。可很多人就是算不开这笔账啊。
高手修炼四:进攻和主动
第四个人物是克里斯·萨卡,风险投资人,投过Twitter、Uber、INS、Kickstarter等如雷贯耳的公司,他说所谓进攻就是要掌握主动,比方说哪有什么重要会议,即便没有受到邀请,也会想方设法的混进去,如果遇上质问,就会说:“我是来帮你们做会议记录的”,然后真的会把笔记发给与会者,这是怎样一种积极的心态。很明显我自己也是这样的风格,从来都是积极主动,而且通常会构思一个可以一起创造价值的事情来去勾搭某个大牛,或是甘愿斟茶倒水也要就近学习,没什么不可能,所谓的有困难大多也都是想象出来的,永远主动,永远保有昂扬进攻的姿态。
看了连续几篇万先生关于高手修炼的文章,发现这些品质都是我已经变成本能的东西,要不是他清晰流畅的表述,我也意识不到这些在成为高手的路上原来都是可贵的,原来能快速累积财富、勉强挤进0.003%也不完全是因为运气,我允许自己得益一天,至少是一条行之有效的修行之路,既然方向正确,虽然段位还不够,持续精进就是,终有攀上顶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