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觉得思维是个很诡异的东西,大多时候,很多想法和意念在一瞬间,便能权衡出利弊后得出结果。但,凡事都有双面性,有利必有弊,也有很多时候,正是由于它来的太快,常常会遗漏或者忽略一些信息,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一直想着要是有个神笔,能跟上自己思考的节奏,可以帮描绘自己的思考过程,帮我查缺补漏,那该多好啊。
9012年了,神笔没盼来,反而是很多方面,能够替代人记忆的人工智能,强势来袭了。如今,人工智能的应用比比皆是,甚至在很多岗位上,都已经替代人了。
这样看来是不是,人就不需要思维能力呢?
其实不然,在知识可以轻易获取的时代,人人都知道的知识,往往不是最重要的知识。反而那些人们不易获得,需要独立思考创造的知识,更具有价值。当然,这样说并不是说基础知识不重要,而是像“雨果奖”得主郝景芳所言:
“真正的创造力,是在丰富的知识基础上的灵活思维,肚子里没货,创意也只有胡思乱想。创造力是知识峰顶的一抹白雪,晶亮靠白雪,高度靠山峰。”
虽然宽阔的基础知识必不可少,但是能用不同的眼光看待知识,衡量和选择知识的思考能力却是更为重要的能力。
如此看来,只有提高创造力,才能脱颖而出。良好的思维习惯,是提高思考能力的基础,思维习惯的培养当然也是越早越好,一本好的入门书籍,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受益一生的思维力》便是这样一本好书。
《孩子受益一生的思维力》是由长居美国的华人妈妈、儿童教育达人杨瑜君硕士和美国思维导图培训老师万玲合著而成,是适用于5-12岁孩子提高思维力的入门书籍。
这本书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讲述了,八种不同的思维导图的基本定义和应用情景,并将思维导图的应用延伸到各学科的学习。文字部分浅显易懂,图画部分生动有趣,让孩子在寓教于乐中无负担完成学习。另外,每小结末尾处,还有复习相关知识和对应扩展的课后作业,让孩子学完之后能巩固复习,真正将所学知识应用起来,将知识与实例结合,不再让知识浮于表面,而是学会学透。
以下为八种思维导图的例图:
学习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认真持续,方能真正提高思考力。那么怎样帮孩子“爱”上思维导图呢?如果说良好的兴趣,是孩子愉快的学习这项知识的基础;那么这项知识实用的解决问题的魅力,则会让孩子对它念念不忘。
《孩子受益一生的思维力》提出了培养孩子优秀思维力的三部曲:输入——处理——输出。
01 输入——给孩子提出一个好问题
02 处理——让孩子充分思考
03 输出——让孩子自由表达
一个好问题,应该是既能引发孩子的好奇心,又能引导孩子主动想起使用思维导图,同时还有一定的挑战性。家长在提出问题时应止步于问题,而不要过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孩子的思维受限。从习惯性的“教孩子”转换为“问孩子”,启发孩子的思考力。
比如,孩子想要玩某个玩具,家里没有,我们便可以提出一个问题,我们是否可以自己DIY一个(提出问题引发孩子好奇心,“输入”部分),这时候可以引导孩子用思维导图(让孩子充分思考“处理”信息部分),这个玩具由那几部分组成(括号图),每部分要怎么制作(树形图)?在制作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引导孩子,想一想,要怎么应对处理呢?(让孩子自由表达,“输出”部分)
另外,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三点:
01 要弄清楚事实和观点
比如上例中,玩具本身的样子就是事实,这个玩具外观漂不漂亮,好不好玩,这个就是各人的主观感受,即为观点。只有当孩子脑子里面的事实清楚时(颜色很鲜艳),才能支撑他所表达的观点(外观漂亮)。
02 画图不是目的
在画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不要本末倒置,思维导图的绘画部分能够表达意思即可,不要过于要求绘画水平,以此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绘图只是工具,而非目的。
03 学会读图
在孩子完成思维导图之后,引导孩子跟着图来解释绘图中的思维过程。千万不要小看读图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是孩子对自己思维过程的梳理,也是对自己思维过程的复盘。读图也能帮助孩子查缺补漏,养成严谨的好习惯。
爱因斯坦曾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思考如此重要,从小培养最好,说不定下一个科学家之父或之母就是你!谁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