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深夏晚晴天ZMH
“想做的事情不少,可就是没时间啊!”
“我手头的工作都做不完,怎么有空做……”
“等我有时间了,我就……”
生活中,我们没少听到类似的抱怨。不管是他人还是自己,总是难免会有感觉时间不够用的时刻。
按道理来说,近百年来科技与工具的迅猛发展,早已解放了我们的双手,我们应该多出很多时间过上一种悠闲的生活才对。但事实是,科技越发达,我们感觉越焦虑,依然还有一大堆“做不完”的事。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起自己的时间。时间管理成了每个想要摆脱焦虑、过上自在生活的人不二的选择。
然而,世面上关于时间管理的书籍和理论那么多,有没有一种简单易懂又便于操作的方法呢?有。佐佐木大辅说,想做好时间管理,只需要掌握“3个月法则”。
佐佐木大辅是谁?
他是日本十大创业者之一、是日本著名的时间管理专家、效率专家。2008年,佐佐木大辅加入了谷歌公司,负责亚太地区中小企业市场统筹等工作。
而在业余,他仅用3个月的时间就研发并推出日本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云会计软件freee,并据此前后共斩获16亿+的人民币融资。
同样一天24小时,佐佐木大辅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这要得益于佐佐木大辅的时间管理习——惯3个月法则。
《谷歌时间管理课》就是佐佐木大辅深入剖析自己是如何利用“3个月法则”一路走到今天的著作。在书中,他融入了很多谷歌文化的精髓,毫无保留地呈现自己在谷歌耳濡目染所学到的各种思路。
佐佐木大辅用现身说法的形式,总结归纳了如何利用“3个月法则”提升自我的时间管理能力,给当下迫切需要提高自我时间管理能力并取得成效的人们,指明了另一条时间与人生管理之路。
一、“3个月法则”:以3个月为周期,保持“坚持下去”的欲望
知名主持人吴昕曾经在节目中爆料说,自己当初加入快乐大本营之后,有一段时间特别不适应,经常想回家。何炅有一次把她拉到一旁,跟她说,我知道你天天想回家。但是你坚持3个月试试,如果不行,你再回家。
吴昕说,正是靠着这3个月又3个月的坚持,她才得以走到今天。从被众人吐槽、节目中说不上话的边缘主持人,成长为今天能独自挑大梁,演艺、主持、时尚全面开花的综艺型人才。
吴昕的这段经历,用来佐证“3个月法则”是最恰当不过了。因为它直指“3个月法则”的核心——不长不短,容易坚持。
从小到大,我们没少听过名人坚持不懈的事例。比如爱迪生研究了十年才终于发明了蓄电池、马克思为著《资本论》花了四十几年时间……
我们都明白,坚持不懈是取得成功的必备要素之一。然而对大多数人来讲,坚持不下去才是我们真实的日常。我们对未来有着无比美好的憧憬,有很多想完成的梦想、待完成的事业。可是理想的美好总是熬不过现实的“三分钟热度”。
“3个月法则”则有助于我们克服“三分钟热度”的性格缺陷。
“3个月法则”是指,以3个月为周期,将全部精力集中在解决一个课题上。
佐佐木大辅在《谷歌时间管理课》里坦诚,自己也是一个“三分钟热度”的人,而对于拥有这种性格特质的人来说,“每天一直做相同的事情最多只能持续3个月”。
虽然我们所熟知的名人坚持不懈的事例,几乎都是以年数。但是如果从一开始,我们给自己设定的期限就是半年、一年甚至一年以上时,难免会觉得要放弃很多东西,这期间,我们也很容易因为厌倦而无法坚持。
但如果周期只是3个月的话,换算成天数也就90天。一想到也就90天而已,我们就容易激励自己坚持到期满。可以说,这个期限能够让人保持坚持下去的欲望,又能够避免因周期太长让人产生厌倦从而导致放弃的结果。
另外,全身心投入3个月往往能让我们从中发现乐趣、提升知识与理解事物的深度,切实体会到自身的成长,在思考方式、成功经验等方面感觉到明显的变化,而这些,都能让我们收获自信。
对我们漫长的一生来说,3个月不算长,但一个又一个3个月的坚持,量的点滴积累最终一定会促成质的变化。
二、3点关键,规划好“3个月”的课题
与以年为周期的时间跨度相比,3个月时间不算长。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随意决定以3个月为期限的课题。毕竟,这只是我们最终目标的一小部分。
在全球知名的科技巨头谷歌公司里,员工无需为项目预算发愁,但却有个不成文的规则:3个月必出成果。谷歌每个季度都会对员工的工作进行严格的进度管理,3个月内无法交出成果的人将会被遗忘,所在的课题组甚至会被撤销。
因此,规划好3个月的课题就成了谷歌员工开展工作的前提。
同理,我们想要在3个月内有所收获,朝最终的目标更进一步,确定好3个月的课题就成了我们开展工作的第一步。
佐佐木大辅对此提出了决定好“3个月”课题的3点关键。分别是:
1、以兴趣为导向,兴奋度是坚持下去的动力
在3个月的周期中,选择能令人兴奋的工作内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我们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中坚持下去的动力。
不过在现实的工作中,我们对手头的任务提不起兴趣的情况比比皆是。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可以努力发掘其中的乐趣。或者换个思路,把目光放长远,将注意力放在解决问题之后的结果和意义上。
2、找出“想做的事”与“能做的事”的交集
如果现在提供一张白纸,让人写下自己“想做的事”,相信绝大部分人都能洋洋洒洒,写得满满当当。但是如果换个问题,让人写下自己“能做的事”,估计有很多人都会迷糊,不清楚自己究竟能做什么。
实际上,“想做的事”与“能做的事”之间是存在交集的,我们要做的,是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尝试,找出二者的交集,而这就是我们要投入全身心专注做好的课题。
3、选定的课题要以“可控项目”为目标
目标的设定直接影响着我们努力的程度及最终的结果,只有具体量化的目标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然而这还不够,佐佐木大辅指出,设定的目标还必须“可控”。
这里的“可控”指的是将目标聚焦在自己该采取的行动上,预估为达成目标具体该采取什么手段,这样才能避免最终变成尽力而为,提高斩获成果的可能性。
三、3个做法,提升“3个月法则”的效率与成果
作为一种工具,“3个月法则”的目的是帮助我们更好地做好时间管理。而要想充分地发挥其作用,我们就不得不关注有哪些做法可以更好地提高其使用效率,让我们最终收获想要的成果。
在这里,佐佐木大辅给出了3个可以提升效率的做法。
1、厘清不该做的项目,一次只专注于一个点
虽然我们每个人手头上都会同时存在着几个项目,但多项目同步进行会极大影响项目的进度。
为了提高工作的效率,在开始工作之前,我们要对手头的工作进行先后主次的排序,厘清哪些工作该做,哪些工作不该做。尽量削减“应做项目”,集中精力在重要的事项上,并且一次只专注于一个点。
2、计划要落到具体行动上,并坚持贯彻到底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日程管理的软件,善于运用这些软件能够帮助我们清晰地了解每一天的日程安排。
然而,前期计划做得再完美,如果没有落到实处,我们的生活依旧不会有任何改变。因此,日程上的工作应该是能够落到行动上的项目。将该做的事情落实到日程中,将大幅提高我们的执行能力。
而一旦决定的计划,就要做好自我管理,严格遵守相应的时间节点,坚持贯彻到底。
3、预留时间进行深度思考,安排好复盘时间
社交媒体的迅猛发展早已将我们湮没在信息的海洋里,无论何时,眼前各种亟待解决的问题也占用了我们很大一部分注意力。
然而,如果我们想对未来有更好的规划,静下心来进行深度思考是不可缺少的环节。预留时间进行深度思考,能够让我们暂时脱离眼前繁杂事物的干扰,在一个更宏观的层面审视目前自己所处的环境、所做的工作。避免拖延那些重要却不紧急的工作。
另外,定期审视自己过去的时间使用是否合理、工作安排是否恰当,仔细考虑目标与效果之间的差异,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从而修正自己下一阶段的日程安排,实现对时间真正有效的利用。
佐佐木大辅在《谷歌时间管理课》里提出的“3个月法则”是一项简单易上手的时间管理工具。通过对时间进行有效的管理,能够帮助我们减轻面对做不完事情时的焦虑。
更重要的,是在进行时间管理的同时,实现自我成长,并将通过效率化所创造出来的时间与精力,运用到无法效率化的工作上。比如陪伴家人、放松自我、感受生活等,真正做到用心体验生活,而这,或许才是时间管理最终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