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dy bird》是我看过的最好的青春片,感觉除了爱情的环节从始至终都在讲述我自己。女主角Christine生活在一个小镇上,由于想要追求更自由的生活,出于虚荣心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lady bird,她想像鸟儿一样自由自在的按照自己的意愿活着。她出身平平但是自命不凡,看不起自己呆的小城市想要飞向纽约或者更大的城市;家境一般,每次让父亲在学校远处停下来再走到学校,为了获取所谓的好朋友的好感撒谎自己住在更高档的地方;经常与母亲吵架,与一切人事物进行着对抗,来彰显自己的自命不凡。是的,女主角很平凡,平凡到你仿佛看到了自己。
年轻的时候,我们经常恐惧无法逃避过去,我们恐惧未来将带给我们,我们恐惧无法进入理想的大学,恐惧不被爱,不被赞美,不能成功。越是这样我们越觉得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标新立异的奋力去抗争,对身边的爱人发泄自己的不满,都是他们给予的桎梏害自己迟迟跳脱不出去,试着去证明自己的强大,反而一次次的受到来自生活的打击,然后成长,于是和自我和解,开始真正接纳自己。
一直以来是个叛逆的孩子。初中的时候,是个爱玩的孩子,除了英语成绩以外,其他功课成绩平平,跟一群不爱学习的孩子天天混在一起,小辫子天天梳的冲天高,在英语课上偷偷看小人书。初二下学期,因为两个小团体之间有奸人挑唆,两个团队互相打了起来,因为影响比较大,我们一群人被勒令写检查,并停课三天。我妈,哪里经历过这样的场面,还是女孩子,停课,简直是晴天霹雳,因为平时我只报喜不报忧,只告诉我妈我英语成绩在我们班名列前茅,其他的成绩一概不提,我妈一直以为我的成绩很好,得知真相我们吵了起来。
就像电影中说的那样,我妈得理不饶人,说话不留一点余地,把我老底都掀了出来,什么之前收到男孩子情书,晚上偷偷看课外书,不爱整理家务等全部抖落出来,每说一句话都在挖我的心,我和我妈争吵,辩论,仿佛我做什么都是错的,我不能理解,我妈那时候对我让我很崩溃,没有打骂但是杀伤力就是那么大。我知道我妈爱我,但是我们依然互相伤害着,我知道她只不过想要我做的更好罢了。从那以后,我开始变了,我断绝了和原来的好朋友联系,专心学习功课,那段时间是我最痛苦的时候,我的功课基础很弱,每天的休息时间很少,找老师问问题,并且忍受着我妈天天不理我的窘迫,初三那一年简直是人生中最痛苦的一年。痛苦也带来了成长,我的成绩提升的很快,找到了新的爱学习的朋友,他们鼓励着我努力不懈,在中考那年考上我们市最好的高中。
并且在高中一直名列前茅,我依然忘不了每天都在努力的那四年。我妈是强势的,并且知道我的软肋,我的人生的每一步基本是都是被她安排着走,就连高考报志愿也不放过,我当时想考西安外国语,也是因为我妈说英语只是一个工具不如学习一项专门的技术,后来我选择读了会计但是坚决离开家远一点。大学毕业之后,给我安排到当地的审计局,但是由于我的性格,不愿意就这么每天数着表下班,在审计局呆了2个月之后我跑到北京找工作,最后留在了北京。这次我妈没有反对,她也不希望她的孩子每天在数时针中虚度时日,在这件事上我们头一次达成了和解。
那时候我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和我妈的斗争中做选择,都是由于我极度渴望母亲的认同,在那时候的伤害,现在可以笑着说出来,回想起来都是母亲的安排才有了我这样的今天,那时候两个人的互相伤害转变为现在的爱,正如修女教师所言,爱与关注有什么区别呢?只有关心一个人,才会事无巨细地关注她的一举一动,才会因为担心和异见而剑拔弩张。那时候,太年轻,任性。
那次在鸡西出差,加班半夜第一次听到老男孩唱的父亲,里面有这样的一句话,“我是你的骄傲吗?还在为我而担心吗?你牵挂的孩子啊,长大啦”,想到了我妈,泪流满面,打电话问我妈,我是不是你的骄傲?我妈的回答是:“你一直都是啊”,哭了很久,也是对自己的一个和解吧。就像电影中的最后一幕,女主角拿起电话鼓起勇气给母亲留言时候,我感同身受,我了解其中的内心的挣扎和痛苦,以及需要多大的勇气才可以迈出那一步。从那以后,我和我妈每天无话不谈,偶尔给她敷敷面膜,聊聊天,逛逛街,挺好。
这部电影如此让人动容,或许就是讲述的是平凡人的青春,而不是我们国家拍的美女帅哥的青春吧。青春就是琐碎,就是想要逃脱父母的怀抱,想像鸟儿一样飞离开家,想要自由,但是在不满足现状,并且不断挑战新境界的过程才是最令人动容吧。我感谢那时的父母和那时倔强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