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是从偏远的小山村走出来的,90年代从那样的地方走出来,上大学,又去异地读研,最后还抱着正义梦到达理想岗位的女孩子,真的就像是中彩票,那是概率事件中的概率事件。
“女孩子读什么书”,那个年代,虽然国家开始重视基础教育,但是在偏远山村,女孩的境遇依然是,能认字认钱就可以了,出去打两年工,把家里供着读书的那些成本赚一赚,自己见见世面,变聪明点,就该回来嫁人了。于是,当年和她同龄的女孩子,他们的孩子,如今是真的可以打酱油了。而只有她,依然在沉浸在追寻星空的旅途中,不想说她的人生多成功,但她真的开始为自己而活的样子,实在是让我动容。
在与她的交谈中,我总结了一下小山村走出来的她为什么如此与众不同。
她的父母在同辈人中具有不一样的视野。她的父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但始终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最先从山村走向城市,而她从小听的不是“女孩子就该……”之类的话,而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当年央视的广告词)
而她清晰的记得自己从小我最喜欢的事情是痴痴等待飞机从头顶飞过,最终留下两条白色的痕迹,又慢慢消逝,忘了为了什么喜欢,但听大人说自己小时候想当飞行员。所以,当别人告诉她,读书有可能翻过大山看见大海,可能飞上天空的时候,她总是能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即便身边有太多不同的声音,即便到后来全班就剩下她一个女孩子,她依然没有放弃。而她的启蒙老师,也为她小小的心灵埋下了种子,让她知道自己真的与众不同。
因为喜欢一座城市,便拼命读研,却意外成了人生的又一大转折,在她钟爱的这座城市里,她的同学、老师和那些学校湖畔的晚风,让她认知了人生应当是用来实现自我价值的。
此刻,30岁的她,坐在我面前,说“其实,我才开始认识自己!以前除了应对各种考试,真的很少读书,读的也多半是马云、俞敏洪画的各种饼、各种鸡汤,但是现在开始涉猎哲学、历史、心理学,我又发现了不同的世界,我其实才开始觉知自我。”
如果过去的眼界是周围的环境,而现在与她链接的是几百年前的先哲巨匠,她所链接的时间、空间在无限扩大,她的生命力正在无限延伸。
想要的东西,你要自己拼命去追,不管起点在哪,一定追的上!
我知道,再见她也许会是在她钟爱的那座烟雨城市,也或许是瑞士山脚下的木屋,壁橱里柴火燃烧的噼啪声,和她噼里啪啦敲击下文字的声音。
文字:作者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