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27

感恩!六点签到

人们为什么明明有时意识到了这种行为是毫无意义的,还是会去不自觉地重复这样的体验呢?

存在与活着的感觉

当他们不将自己置身于重现创伤的情境中,就会有一种模糊的恐惧、空虚、无聊和焦虑感,似乎只有在痛苦中才有活着的感觉。

一个人早年没有被精神富养过,或者没有被很好地对待过,在成长经历中从未体验过美好的关系,当有人真正对他好时,会感觉这样的情感太过平淡,

反而会去选择那些非常具有挑战性,甚至有些病态的关系,选择那些明显有人格缺陷、有暴力倾向、狭隘偏执或者多疑的伴侣。

与这样的人相处,真的是困难重重。似乎只有一次次地被伤害,一次次地体验痛苦,才会让他有存在感。

对于那些长期忍受家暴的人,我们不会理解他们不离开的原因。

其实,对于他们来说,没有关系比拥有一段糟糕的关系更可怕,因为如果没有了这段关系,他自己也就不存在了。

寻找熟悉的味道

我们后天形成的行为模式、关系模式以及对自我的认识都来自早年与重要的养育者之间的客体关系,换句话说,我们曾经是怎样被对待的,

会被我们在生理与心理层面全盘吸收,在成年后,我们总是会不自觉地采用早年习得的自动化反应模式,潜意识地引导别人反过来用同样的方式对待我们。

比如一位女性曾因为是女孩被父母嫌弃,从小就非常自卑,内在有一种强烈的不配得感。

成年后,她会潜意识地去寻找一个各方面条件都不如自己的人,这样才能让她感到不会被抛弃,从而获得一点儿安全感。

伴侣也许会出于嫉妒而不断打击她,她往往会去认同,确实是自己还不够好。事实上,她明明已经非常优秀了,却总是在很多时候感到极度不自信。

把自己置身于早年熟悉的场景,她就可以用早年习得的方法,比如讨好、妥协、压抑、牺牲、忍气吞声来解决冲突,如果无效,她可能会再加大讨好的剂量,让自己做得再好一点儿,牺牲再多一点儿,来获得自己渴望的东西。

而在寻找伴侣时,他们也往往第一时间从对方身上嗅到同样的味道,看见自己熟悉的某些东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重要提醒:打卡『第112天』【加油】日常化|坚持努力 【摘抄】:『每日金句:缘起,我在人群中看见你。缘尽,我看见你...
    杰初待裱阅读 33评论 0 1
  •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孔子《论语·公冶长》 孔子谈及公冶长:“可以把...
    陆颜阅读 118评论 0 0
  • 陈牧铎今天早上飞深圳,然后转赴中山市,他将在那里完成自己的研究生第二阶段学业。陈牧铎是家人的外甥,在长春读完...
    快乐的老猫阅读 147评论 2 2
  • 孩子爱做蛋糕,特别好吃。
    向阳_0c6f阅读 55评论 0 0
  • 《文昌帝君阴骘文》帝君曰: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未尝虐民酷吏。救人之难,济人之急,悯人之孤,容人之过。广行阴骘,上...
    聆听镜看阅读 4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