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是母亲节,不知道你们都给母亲准备礼物了吗?
我在这里绝对可以预料到,到了5月8日这一天,在我的朋友圈里会出现许许多多对自己母亲的祝福,配上合照和一些甜蜜的话语。
对于这种现象,其实网络有很多相关的批判。从笔者我个人的角度出发,我以前是出了名的“不孝子”,我很少主动给父母打电话,很少会给母亲准备礼物,更别提想起来母亲节了。
每次我想起来今天是母亲节其实都是通过在朋友圈看到了朋友们对母亲的祝福,才会匆匆忙忙给母亲打个电话。
曾几何时,我也跟风般嘲笑过这些朋友圈里的母亲节,认为这是一种简单的作秀和社交,也曾经找了好多段子来嘲笑别人晒出合照的“窘迫”,如今想来实在是幼稚可笑。
聊聊朋友圈
01
实际上,朋友圈一直是我非常想聊一下的话题,这是如今时代的一个标签,是传播视角下的放大镜。
你可以通过一个人的微信朋友圈来初步判断这个人的性格,过去,甚至未来,Ta是否发自拍,Ta是否3天可见,Ta是否对一些热点发出自己的见解,都是一个人社交标签形成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
说回母亲节,我很惊讶的发现,那些曾经调侃过这些现象的人,实际上都是喜欢在朋友圈对一些社会热点发出自己观点的人,他们会内涵上海的疫情,会对东航的事情发出一段骚感慨,也会因为舍友的一些无心之举洋洋洒洒在朋友圈写下两三百字。
但是不知道这些人有没有想过,他们的这些行为实际上和母亲节秀朋友圈没有任何区别呢?
本质上,这都是对于自己感悟和经验的分享,是一个如今社会非常非常非常普遍的社交现象!
那么我请问你,你凭什么?
凭什么?
还要嘲讽那些在朋友圈秀出孝心的人呢?
理想和家乡
02
如今的大学生似乎都病了,我们变得不会和人沟通,失去了社交能力,失去了空间,失去了手机,我们似乎不会说话了。
每天一次或者几天一次例行的和父母通话,说着单调又重复的寒暄,保持着自己身为子女的那一份社会化的责任。
每月的生活费按时送达,父母总会语重心长的叮嘱你他们挣钱的不易,你在深夜感慨自己一定要好好学习,绝对不乱花钱。
但是各种事情不断袭来,你无可奈何的花光了生活费,望着钱包2位数的余额,你默默下单了几桶泡面,决定不去问父母要钱。
你在大学为了所谓的梦想而来,你的内心也想变成父母期盼的那般成功,可是内卷的压力,对专业的不感兴趣一点点压垮了你。
理想和家乡越来越远,你开始找不到回家的路,更找不到通往理想的路,和父母的对话也越来越敷衍,他们开始跟周围人抱怨你变了,长大了,叛逆了,以为自己什么都懂了。
可实际上,你只是不愿意麻烦他们,很多时候你愿意独自抗下很多。
终于,到了母亲节,你越来越感受到母亲对你的爱,你精挑细选了几张合照,简单的九宫格代表着你和母亲的20年,代表着她给你换过的尿布,买过的作业,撑过的伞。
大家纷纷点赞,你给母亲打了个电话,母亲笑着跟你说谢谢,今天的话题格外轻松,这是你们难得的谈心。
此时你点开朋友圈,结果有个人发了这么条朋友圈----- 你在网上这么孝顺,你妈知道吗?
那么我在这里建议你可以大度的给他点个赞,
回复:“我妈知道,傻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