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项目内部评审实践案例材料,发现我们习惯性的会去写我们是怎么做的,内容上覆盖方方面面,在亮点和价值上体现偏弱;我们在视野开阔性和提炼方面还不够,有点打不开的感觉。
在评审过程中,问得最多的一句就是:假如你的材料被选中,需要去分享时,听众能从中收获什么?这个材料中的亮点是什么?……谈得最多的都是价值,能够给听众带来什么样的价值。就像书,每章节会告诉你看完这章节会得到什么样的收获,便于读者去选择;就像我们的用户故事,会告诉你这条故事的价值和意义,便于开发者在实现过程中遇到问题时使用价值去判断和衡量——通过价值来驱动。
再说覆盖面太大问题,写实践案例时经常陷入恨不得把涉及内容都包含进去,案例变得很大,涵盖方方面面,自己感觉满有成就感的——很全,但是读起来容易找不到重点,需要不断的提炼。这个对某些场景(操作手册、运维等)有用,但是对汇报/案例分享等场景则不够,就像一首曲子要好听,需要好的节奏,某些地方强某些地方弱,有突出的部分。
另外一个就是视野开阔性,很多时候大家都觉得做得没什么没什么,看起来挺简单,就像今天某案例经过导师ZR和教主点拨后,与周边某些事情结合起来,立马高大上了很多,让人觉得原来还可以这样。我们做事情做太细太深入后容易掉进去,需要我们多看看外面,多了解不同的信息,说不定就会碰撞出更大的火花。
最后再谈谈策略,之前我们想着要来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没有想太多,就想把我们近期实践要的东西总结展示出来,能够通过公司初审,要通过初审势必会与别的案例进行PK。我们当时筛选了几个案例,但是对这些案例方向把握上没有过多讨论,以至于在今天评审的时候发现按照之前我们的做法可能很难出彩,且容易把自己的劣势跟别人的优势去拼,在策略上就需要进行调整,知道自己的弱势预估我们在某些方面拼不过,则需另觅蹊径,还好有导师ZR和教主及时发现进行纠偏,太感谢他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