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芒格说:“先去做,做成一堆烂泥再慢慢地改,无论哪个领域,都是先开始,再改进。”
真正厉害的人,都是先开始,再慢慢改进的。
埃隆·马斯克,有着商业天才、跨领域创业者和梦想实践家多个身份,也是现在很多人的精神偶像,在外界看来,马斯克似乎天生就是个创业家,做什么都能成功,就算上天入地照样干到头部。
但其实稍微了解下马斯克的成长经历就知道,小时候的他,经常发呆不说话,在学校里遭受霸凌,父母在他8岁时离婚,因为同情爸爸之后选择跟着爸爸在南非生活,有过了不少苦痛的经历...
即便这些也没有阻止马斯克持续追求自己的梦想,他通过创业,实现了自己的造车梦、造火箭梦,还要探索移民火星。
在接受访谈时,马斯克却给出了这样的成功“秘诀”。
他说,当你干一件重要事情的时候,先一点点地干,不管是30分还是20分,甚至是10分也可以,你先去干。
只要脑袋里有个基本框架就可以,其余的都不要去担心,说白了其他的都是幻象,无论干什么,你先非常粗糙地去干,你先丢掉一切得失心去干,你先去混。
混上一段时间,你就会发现,本来你只是想拿个20分、30分,结果你混混混混混,发现拿70分80分的次数越来越多,然后你再混下去,你发现有时候你能弄到80分甚至90分。再再混下去,你发现你已经超越大多数人了。
就是凭着这样一次次糟糕的开始,造就了今天的马斯克。
其实不止马斯克,很多成功的人也都遵循或者认同这个道理,而且依据这个道理开启自己的事业和梦想。
查理·芒格也曾说:“一个粗糙的开始,就是最好的开始,不要等准备完美了再去做,因为完美的准备,永远不存在。”
周岭在自己公众号发的第一篇文章,就讲到,要接受“屎”一样的自己,也在《认知觉醒》中多次提到“一开始做不好很正常”,重要的是跨出行动这一步。
李娟也在《走夜路请放声歌唱》里提到自己对于写作者的建议,那就是“只管写就是了,以建设一整个王国的野心与建设不了就算了的坦然。文字永远是一场场意外。写就是了。”
今天在写作群里,也看到汤小小老师分享的一段自己对于执行力的思考,她提到自己的执行力变强也是在后天慢慢形成的,在很多时候,遇到想要尝试的新事物,自己也是一边纠结一边干,干着干着就能找到答案,解除心中的纠结,同时也要让自己有一颗强大的心,能够接受失败,失败了又能如何,选一条路或者重头再来即可。
是啊,要想成功,光有想法和道理不行,还要勇敢跨出第一步,就算糟糕的开始,也是最好的开始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