颖欣何
独立双子女
读书/写文 、行走/看世界
煲汤/养花、早起/爱运动
曾经我觉得理想中的家必须要有一个衣帽间,让我能像一切人生赢家女主人公一样,看着那些铺陈悬挂的衣帽配饰,在进出家门时供我检阅。
后来在自我认识中发现,我并不需要一个衣帽间,一个三开门的到顶衣柜外加两层鞋架足够容纳我的所有衣物。
当人渐渐长大,人格趋向统一,审美观变得稳定,衣服也必然会渐渐单调。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衣柜管理原则。
重质不重量原则
日常里,我始终坚持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过最好的生活,用品、衣物、器具、食物,只追求在满足功能的条件下,实现精良最大化。
每增加一件新衣、一双新鞋,都应当值得摩挲把玩,一穿再穿。
同样的成本,通过大量减少数量,就可以大幅增加每一个单位的质量。
所以,在衣物的选择上,我会尽量选择质感良好,细节出众的物品,而不去贪恋数量上的多。
一件一件用品,搭建出我们的整个生活,它们精良,你就精良。
我想要一个精良的灵魂。
1、3、5、7数量原则
某次朋友来我家,打开我的衣柜用失望的声音说道,你的衣服好少啊。
我的衣服基本上犹如一个基本款和基本色的集合,数量不多,它们被我按照不同季节不同色系一致排开。
大多贴身剪裁、除T恤和卫衣外,均一颜色、款式一致,这样一来搭配变得很简单。
无论怎么乱套一气,无外乎黑白灰、蓝白灰、牛仔针织、长裙外套,是各种基本款基本色的排列组合游戏。
穿衣有个TPO原则,我也根据自己的日常所需制定了1、3、5、7数量原则。
根据不同季节,打底衣、睡衣、运动服、特殊场合衣物(婚宴、大型聚会)各3套;
裤子三3条;裙子(长裙、半身裙)5条;包包(大包、中包、小包各1个);
袜子、贴身衣物各7件;鞋子(运动鞋、平底鞋、小短靴、高跟鞋各一双或两双);外套(针织开衫、套头毛衣、卫衣、中长款外套)各三件。
我会根据以上这些衣物,搭配出7套不同的衣服,保证自己一周穿衣不重样。
当然不是说每一套完全不重复,而是在那些基本款里进行排列组合穿搭,今天可以用那件毛衣搭那条裤子一套,明天可以是同样的毛衣搭另一条裙子一套。
而这个数量的管理原则, 是我衣柜始终不会过满的节制表现。
3、有进有出原则
根据上面的数量管理原则, 在每买进一件新衣物时,我都会选择丢弃其中一件旧的,来保证数量维持在正常范围内,而不至于产生冗余的衣物。
但丢弃这个动作对很多人来讲是很难的, 再者旧衣物被重复利用或赠予他人也是不现实的。
所以,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让衣物的使用最大化,那么你在丢弃的时候就不会觉得可惜。
每次丢弃一件物品时,我会像和一个老朋友告别那样认真的说:亲爱的,谢谢你在任期间为我服务,让我感觉到舒适和快乐,如今你的服务期已满,你可以去到更需要你的人身上,或者变身成为其他更好的物品。
然后心安理得的将要丢弃的物品堆叠整齐装好,贴好纸条(衣物干净有需者可自取)放在垃圾桶旁,给需要的人拿走。
在断舍离方面,我一直觉得自己做的很好,对于物品而言,不使用就等于是垃圾,物品会因不被使用而暗淡失色,而你的空间也被无谓占据,不值得。
100%喜欢原则
器具和用具是人的思想和身体的外延。你的穿戴都是你选的,所以理论上你穿戴的一切都是你给自己的诠释和证明。
我不是处女座,但在器具和物品的选择上觉得自己是有点挑剔和完美主义的,我的原则只有一个:是不是我喜欢的。
如果喜欢的但很贵,暂时买不起,那要么努努力看能不能买上,不能也不纠结。
如果不是我喜欢的再怎么着,也不会买。
只能要么买喜欢的, 要么不买。
钱已经是自己无数次妥协将就看脸色赚来的,在买东西这件事上,我要忠于内心,只选自己100%喜欢的。
只有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在使用起来的时候才会真正愉悦,充满自信。
穿衣是一件很主观的事,却又是女性普遍的一个大问题,牵动着喜怒哀乐,绵延着人生记忆。
我不算很会穿衣服,也还在不断的尝试中,期盼早日遇见最美好的自己。
如何穿衣反映着一名女性自我的选择,而选择很多时候就维系着她的命运。
毕竟你穿什么衣服,去到什么地方,是你行走一生的自我展示。
一个人的穿衣就像她的一生,有高光时刻的摇曳长裙,有杀伐决断时的帅气套装、还有气场十足的尖头高跟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