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学习能力很差,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心理学讲可能是习得性无助,常常穿梭于我们市大学的自习室、市图书馆自习,发现这样的学生不占少数,很多大学毕业不学习的人也不在少数,可是生活是极其残酷的,太多人毁掉了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不想就这样这样碌碌无为到死亡来临的那一天,稀里糊涂的活着。稀里糊涂的死去,阅读了很多学习方法的书籍依然不得要领,不是指学习方法的书籍不好,只是自己的领悟能力很差,我不知道大家是否有和我一样的困惑,在这里举一个例子吧,大学期间受到俞敏洪演讲的影响阅读了很多书籍,这里面包括《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少有人走的路》、《把时间当做朋友》(当时还是旧版,现在已经出到第三版),按理说只要按照书中内容去实践,人生会有很大的改观的,可是直至今日大部分的时间依然是随波逐流的,几乎是7年之久后,在知识付费红利爆发的当下,有幸再次听到樊登读书会、得到等解读这些书籍,让我惊出一身冷汗,仿佛现在才有一点点的领悟,7年就这样过去,人生最黄金的时间,最近学习了核聚老师的课程,感觉课程中论述的内容和《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特此摘录一些这本书的内容学习。
1、精熟教学法
所谓精熟教学法就是在学生进入更高难度的学习阶段之前,应充分理解以前学习的概念。
教育对大脑的改变是什么?曾获诺奖的神经系统科学家坎德尔提出学习的神经系统发展理论:当某个细胞参与学习的过程,这个细胞就会生长。这与我们锻炼肌肉的过程大同小异,一般来说,接受教育的神经元会长出新的突触,突触增多,信息传递的效率就更高。如果信息不断地被传递到大脑某片特定的区域,就会在这片区域被存储。这些信息链接与相关的内容交织,就构成了我们所说的“理解”。
新理解的内容能在大脑中存储多久呢,取决于大脑接受信息时的活跃程度。在学习过程中,大脑中的许多化学物质会进行合成与分解,并产生电信号,这就是大脑在思考时消耗能量的原因。学习过程带动的神经元越多,记忆也就越深刻,时间也就越长。随着时间推移,学习时建立的链接就会逐渐削弱或消失,如果你再次接触或学习,就会比其他完全没有的人效果要好很多。如同体育锻炼一样,如果你停止锻炼,你锻炼的成果可能会丧失一部分,但不会全部丧失,再次锻炼的话,会比别人更容易一点。
可见,被动式的教育模式带动的神经元的效果比主动学习的效果要差很多。喜欢的书,亲历的项目会有深刻的教育效果,因为是主动学习,不仅很难遗忘,而且由于兴趣所在,所以会时不时地巩固一下,久而久之这些东西就会成为你的一部分。
坎德尔说:“要想获得长久的记忆,大脑在处理接受到的信息时必须足够透彻、深入,要求大脑集中精力,且将该信息与记忆中已经完善的知识联系起来。”
萨尔曼指出,之所以有差等生和优等生,就是因为前者没有掌握概念之间的联系,而后者做到了。割裂的知识就是一个个的知识孤岛,了无生趣,如同真空存在一般,只有在考试时才有用处,所以那些考完试后就将书扔掉的人没有什么不对,反正他们也会很快忘掉。
2、教与学的统一
任何学生都不可能一次性地掌握学过的内容,越聪明的学生就喜欢一遍遍地复习那些最基本的知识点,加深对知识点的认识和联系。但是每个人都会产生知识的缺口,对某个知识点没有掌握,产生了畏惧心理。
可汗学院的教学方法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性格,那些原先对自己学业漠不关心的学生突然开始为自己承担责任了,这让曾经懒散的学生变得刻苦努力。我们相信,学生性格的改变是每个班级乃至每名学生获得惊人成绩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