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康永的201堂情商课》系列五

不知不觉,这门课程的笔记已经写到系列五了。每个周六上午,没特殊安排的话,我都会认真听这门课,写笔记。周日的时候再来一次复盘,思考自己接下来要做的事情。于我而言,课程笔记和践行清单都很重要。

写笔记的过程让我更专注听课,知晓自己需要什么。

列清单的过程让我更认真思考,清楚自己要做什么。

一直觉得自己需要多花时间在情绪管理和学会好好说话这两件事情上,于人于己都有很大裨益。

最近看完了《蔡康永的说话之道1》和《蔡康永的说话之道2》,书中用了很多真实的小案例来告诉我们不同情况下如何好好说话。浅显易懂的语言,看起来毫无压力,但真要学习还是需要一段时间的践行的。结合这周的课程,我来写些自己的感受。

034 控制型人格 +035 冒充者

我特意去看了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不记得以前有没有看过了,印象不深。但这次看,给了我蛮多的触动。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你要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才会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我们常常羡慕别人的生活,但其实,生活就在自己,不在别处。

每个人心中对于家人,朋友,爱情,事业的排序是不一样的。当初之所以从云南回到家乡,就是希望离家人近一些。在哪里都可以把生活过好,那就选择一个让大家都舒服的点吧。

036 房树人测验 +037 时间人格

房树人测验(Tree-House-Person),又称屋树人测验,它开始于John Buck的“画树测验”。John Buck于1948年发明此方法,受测者只需在三张白纸上分别画屋、树及人就完成测试。而动态屋、树、人分析学则由RobertC.Burn在1970年发明,受测者会在同一张纸上画屋、树及人。这三者有互动作用,例如从屋及人的位置与距离都可看出受测者与家庭的关系,所以这两种分析学多数会结合使用。

房树人测验还蛮有趣的。我画了幅简笔画,并没有花特别多的时间去画细节。听完课查资料才发现,要求是不可以画火柴人的,可惜我当时已经画了,也就没再改动它。我想,我表达的那个状态还是很容易理解的。有机会的话,可以在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带领下完成测验和测验的解读。

即便是如此简单的几笔,也能看出来一些我内心世界的感受。至少是个开放的人,愿意向外界敞开心扉,让更多人了解我。但同时又是个不愿意妥协的人,有自己的坚持。

038 高敏感人格 + 039 表演型人格

在这之前,我觉得高敏感人格很不好:对于周围人的情绪感知能力太强的人,容易不开心。但慢慢地我发现,也并不全是这样。这样的人,对悲伤敏感,对快乐也同样敏感。

040 答疑 + 041 坚毅人格
042 依赖型人格 + 043 被动攻击型人格
044 重塑你的心理时钟

本周课程令我印象最深的应该是冒充者人格。感觉生活中,也常会处于一种否定自己的状态。而很多时候,事情做得不好,或者出状况,并不是我能控制的。因此,我决定针对这一点,写下提醒自己要做的事情。

践行清单:

把以下几个问题写好,贴在自己的桌面上。当出现否定自己的念头时,可以通过这几个问题来提醒自己。

\odot 我的想法是真的吗?

\odot 这都是事实吗?

\odot 情况会不会比我想的好?

\odot 有没有哪些好的方面?

贴在办公桌上提醒自己的话

PS:以下是之前我提醒自己不抱怨的话。每次想要抱怨一些事情的时候,一低头就看见它,然后心里会提醒自己,停止。这段时间下来,抱怨的次数已经很少了。每次都尽可能去尝试解决问题,这样或许才是正向循环吧。

少抱怨,多做事

#不要害怕,一点点去努力,日子久了会看到改变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