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决胜高考系列文章”第06篇。
明明记过的内容,在考试的时候怎么都回忆不起来。每一个学生都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如果发生在高考考场,不免让人太可惜。
高考的1分,可能意味着排名往后几千名,可能意味着与理想的学校擦肩而过,也能意味着一本和二本的界限。
在之前的文章里,我们已经分析了导致这种情况的两个原因:
1、学生陷入“记忆陷阱”,把模糊记忆当做了精确记忆(见决胜高考系列文章第01篇)。
2、考试焦虑,导致发挥失常(见决胜高考系列文章第02篇)。
在今天的文章里,我们将介绍导致回忆失败的第三个原因,这是极少有人懂得这个原因。不夸张的说,如果能够理解并解决这个记忆问题,高考分数可能会提高5-10分。
回忆失败的第三个原因就是:记忆线索的缺失。
你可能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别着急,让我们从记忆的特点谈起。
在生活里,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有时候听到一首歌,莫名其妙就想起了一个很久没见的故人,或者一件以为早就忘记的事情。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记忆在我们的大脑里并不是一个点一个点存储的。它存储时,总是携带着发生这件事时周围的环境线索。
举例来说,晚上你在家里背了一首诗,背这首诗的时候你正放着悠扬的音乐。这时候,记忆不仅存储了这首诗的内容,而是连诗和音乐一起存储起来,甚至背诵时的环境,家里的味道,书桌的摆设,都作为一个整体打包存储起来。
第二天你到学校,发现自己不太记得了诗的内容了。请问,这是因为你没有认真,还是因为一心二用,边学习边听音乐导致的呢?
都不是,实际上,这是因为你回忆的环境与你学习的环境不一样导致的。
所以,一旦你回放昨晚背诵的环境,比如先哼出音乐的旋律,回想书房的场景和味道,这首诗的内容也会随之带出。
很多老师认为,学习的时候不要听音乐,认为这样会导致分心,不集中。实际上,多增加记忆线索并不会削弱学习效果,只要你在回忆时能够有意识利用这些线索唤起记忆。
利用增加记忆线索的方法,我曾教4年级的女儿5分钟之内牢牢记住了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我挑了一个有月亮的晚上,跟女儿一起在小区散步。边走边背诵,我每教一句,就让女儿看一个记忆线索。比如,第一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让她用手做成举杯的摸样,抬头望向天空的月亮。“不知天上宫阙……”我让她想象云后面,有一座天宫……
3-4遍下来,女儿就能够背诵了。并且以后任何时候问她,她只要一回忆当晚的场景,就能准确地复述出来。
讲到这里,大家应该能够理解了,为什么明明记过的知识点,到考场上回忆不起来了。
一方面,学习时的环境与考试的环境不一致,学生又没有学会有意识调用记忆线索,导致回忆失败。
另一方面,学习时没有有意识的增加记忆线索,导致回忆时缺少线索可用。
那么,在这最后阶段,应该怎么做呢?下面介绍一个简单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意象模拟考场法。
这个方法的核心在于:在头脑里安装一个学习环境,供自己在高考时进行调用。
1、在复习时,首先在头脑里想象一个空间,这个空间里,空中悬挂着无数的彩色空白纸。可以是你喜欢的任何颜色,任何形状。想象你自己身处其中。
2、每复习到一个知识点,就想象自己用笔在其中一张纸上记下了这个知识点。非常重要的知识点,你可以让它发出金光,或者其他你喜欢的颜色。
3、上考场时,调用这个空间,然后开始做题。遇到想不起来的时候,想象自己在这个空间里,找到了那张写有知识的纸即可。
怎么样,你学会了吗?祝你的孩子高考成功!
在下一篇文章里,我们将关注孩子高考志愿应该如何填写的问题,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