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之充分表达愤怒
充分表达愤怒的第一步是我们不再归咎于他人。如果我们认为“他让我很生气”,那我们难免会指责他人,然而实际情况是,我们的心情并不取决于他人的行为。就如情绪ABC理论所言,同样的事件起因A,由于不同人的不同信念B,引起不同的情绪和行为结果C,所以并非是他人的行为导致了我们的情绪,把关注点拉回自己身上,专注于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了解自己的B。
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一般会有四种选择,自责、指责他人、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选择自责时,我们是“情感的奴隶”,我们相信自己需要为他人负责。选择指责他人时,我们认为别人应当认错或受惩罚,因为他导致了我生气。选择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时,我们用心体会自己,而不再是分析别人犯了什么错,从而我们可以留意到自己的心理活动,带着觉知体会自己和对方,当专注于彼此的感受和需要时,愤怒慢慢就淡了。
最重要的是,专注于我们的需要,比评判对方是什么人,更有帮助。
当我说出“我生气是因为我需要一家人多一些相处和陪伴”的时候,对方更容易重视和满足我的需要。而当我说“我生气是因为你总是回家这么晚,成天加班不陪陪家人”的时候,对方的自我保护使得他更想要辩解和反驳,甚至会产生逆反。
如果我们愤怒时,用评判的语言为他人贴上标签,这些标签很有可能会成为语言,引导他自我实现。
因此,无论是对伴侣还是对孩子,最亲密的关系相处中,感受和需要未被满足很正常,愤怒生气也很正常,可以表达愤怒,可以充分地表达愤怒,但一定要用恰当的方式表达,用对长期效果有益的方式。这并不容易做到,先从止语开始,情绪好一些的时候,表达感受和需要,不断刻意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