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乡在黄口镇,隶属安徽省宿州市的萧县。黄口镇周边是黄河故道,所以,那里是一个有着细细的沙土地,田里的泥土块上泛着白色盐碱,泥土做的墙根会凝结出白色硝粉的地方。
我出生的地方是一个叫韩堂的村子。我五岁前,父亲一直在部队,妈妈带着年幼的我和奶奶一家住在一起。到了我快要上学的年龄,父亲终于转业到宿州市工作,我也就和妈妈一起到宿州全家团聚了。
五岁时候的一个清晨,天刚蒙蒙亮,还是睡眼惺忪的我坐在叔叔的平板车上,被一队亲戚陪着,一路颠簸着到了镇上的火车站,坐上了我生命里的第一趟列车,直达宿州,从此作别了保留着我童年岁月的故乡,作别了那个儿时的我还不明白对自己有着怎样意义的家。
在宿州上了小学和中学,在我19岁那年,又带着被褥和行李,在父母的陪伴下,坐上生命里的第二趟列车,离开了生活了12年的第二故乡,来到现在居住的合肥。
大学毕业,工作,成家,在合肥这个不算大却日新月异变化着的省会城市,一路走到今天。
起初单位上每每要填写履历表时,常犹豫着是填宿州还是萧县,还好,萧县和宿州倒也不矛盾,总算是隶属关系。
曾经有段时间填写了宿州,可填好上交以后回想起来总不是滋味,所以后来再填一律写成萧县,这样心里踏实多了。
说到底,这么多年,总还是感觉自己是一个身在旅途的人,一颗固执的心怎样也不愿忘记也不能忘记生命的最初那几年,还是把那个童年时代呆过的地方看得更重些,把那里才当做自己真正的家,在宿州,自己倒是感觉象是个过客了。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觉,也许是因为那里有我祖祖辈辈耕种的土地,也许是因为我在那里拥有了生命,又也许是因为儿时的记忆最令人难忘,儿时快乐的日子更让人留恋。
那时的村子里,是没有城市里的幼儿园的,村里各家孩子都是散养着。饿了,就回家吃饭,如果还没到饭点,或是父母在地里干活还没回来,就啃几口硬梆梆的黑面馒头,从水缸里舀起半瓢凉水,咕嘟咕嘟几口下肚,一抹嘴,又高声喊着找小伙伴四处玩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