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期间回公婆的老家,陪孩子看爷爷奶奶,孩子暑假回来就和我约定这件事,特意跟我强调这次要带妈妈一起回去,跟爷爷约好了。
内心有抵触,最近两年孩子开始不太愿意出去旅游,每个大大小小的假期(五一,十一,寒暑假)都要回去,以前有时把孩子自己送回去,有时孩子爸爸陪几天;我这几年春节也都回去;但都是除夕当天中午陪我爸妈吃午饭;下午赶回公婆家吃年夜饭;好几年也没有陪我爸妈过年了;这次回去前我也特别跟孩子和孩子爸爸约好今年春节不回去过年了;而且也表达了以前回去都是我和孩子窝在家里;无所事事;孩子爸爸各种的玩和聚会;老人也不爱说话;就是大家待在一个院子里待着,也没有什么沟通和交流,感觉回家过年就是走个形式,配合传统的过场而已。
这次回去孩子爸爸也留在家中不再跑出去各种聚了,帮婆婆重新摆放和布置家里的家具;带着我们还有公婆一起去周边旅游吃饭;看望老奶奶;同时也表达了我们今年春节不回去过年了;这次也感受到了两位老人淳朴的爱,简简单单的满足我们的全部需求,让我们在家随意的做孩子的感受,(其实以前回去也是这样,我都感受不到)。
临走时,孩子跟爷爷告别;内向的老人忍着心酸的泪的目光触动了我。看见了老人对孩子那份情感的依恋。眼前浮现了孩子小的时候爷爷背着来回跑的时光。我的内心也被触动;孩子一直是老人带大的,我原来一直都评判老人对孩子的溺爱,觉得老人的养育,教育方式问题,老人怎么说也不听,怎样怎样,各种的评判;这一刻看到了不论溺爱与否,老人给出了自己能给出的全部的。
而我一直就像一个评判者,在旁边什么也不做的看着做事的人,时刻的指出这样做不对,那样做不对;你应该听我的这样/那样去做(所给出的指令也是未经实践过的),其实自己并不知道如何去做。 如果在我做事的过程中,别人这样对待我,不论是否会表达出来与否,内心早已愤怒不已;而自己一直在这样对待他人而完全不自知。
即便成长了这么久,开始与孩子建立链接,但给孩子的支持和安全感还不够,孩子还是更愿意回到爷爷奶奶身边去寻求那份链接和安全感。
这次能感受到老人和孩子之间的一次重要的情感分离的;也看到了孩子对老人的那份关爱与惦念;我也放下了这么多年共同生活带来的摩擦与各种评判;开始看见两位老人,虽然还谈不上接纳,但已经从原来的各种嫌弃,对抗评判,走向了看见与包容,虽然还谈不上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