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小字的ppt中引用几个概念:
正念
正念是指个体对当下任何内在和外在刺激明察秋毫,并对当下情景持开放接受的态度。
焦虑障碍
焦虑障碍被看作是由于个体不愿接受、不愿体验焦虑情绪而试图对抗所致;焦虑障碍等发作和维持部分是因信息加工混乱,即个体对危险或可能的威胁过高估计,而对个人应对能力相对低估。
体验回避
体验回避或企图改变思维、感受、躯体感觉等内心活动形式及其频率等尝试,都趋向于促成心理障碍等形式和维持。
关于正念,无念应该是人们最为关心的话题,很多时候我们被大脑的各种思考拖拽着,企图对抗,继而引发焦虑,甚至形成神经性焦虑,不断回避某些体验,形成情结丛或创伤点,不断重复多次后便是一个封闭的循环系统,而正念恰恰是精微的觉知加开放的态度,刚好看到奥修的一段话,观照—觉知—无念—更深观照—宁净……这是禅定中反复进行的静心行为,在一轮一轮的接近中,让自己真正放松下来,很多固化的结构开始自动松解,人在宁净的状态中获得更深的自我关切。
在以下奥修的文字中呈现的是,我们自己做正念训练中关键的进程:
“思考无法被停止。并不是说它停不下来,而是它无法被停止。它出于自己的意愿而停止。这个区别需要被了解,否则你追着你的头脑会疯掉。
无念不会通过停止思考而产生。当思考不在了,无念就在了。那个想要停止它的努力本身就会产生更多的紧张焦虑,它会制造冲突。它会让你分裂。你的内在会处于持续不停的骚动混乱之中。这不会有帮助。
不要试图让头脑或思考停下来——只是观照,允许它。给它全然的自由。让它想跑多快就跑多快。不要试图以任何方式控制它。只是做一个观照者,这是很美的。
头脑是最美的机械之一。科技还没能力创造出跟头脑一样厉害的东西。头脑依然是一件杰作——如此的复杂,如此的强悍,有这么多的潜能。看着它,享受它!
不要像看一个敌人一样看它,因为如果你把头脑看做一个敌人,你就无法观照。你已经有了偏见了;你已经在反对它了。你已经决定说头脑有些地方不对了——你已经下结论了。
无论何时,当你把某人视作敌人,你就永远也无法深入的看,你永远也不会看着他们的眼睛。你会避免。
观照头脑意味着:看着它,带着深深的爱,带着深深的尊敬和敬意——它是存在给予你的礼物。头脑没有任何错误。思考也没有任何错误。它是一个很美的过程,就像其他过程一样。
天空中飘着的云是很美的——在内在的天空中飘着的思绪、念头难道就不美吗?树上盛开的花朵是美的——在你的存在里开花的思绪、念头难道就不美吗?流向海洋的河流是很美的——流向某个未知命运的思想之流,难道不美吗?难道它不美吗?
带着深深的尊敬观照。别当一个战士,做一个爱人。观照头脑细微的差异;那个突然地转变,很美的转变,那突然地思维跳跃;头脑一直在玩的游戏,它一直在做的梦,想象,记忆;它创造出来的一千零一种投射。
观照!站在那里,漠不关心的,远距离的,不涉入其中,渐渐地你就会开始感觉到……
你的观照变得越深,你的觉知就会变得越深,间隙、中断开始出现。一个念头走了,下一个还没有出现,有一个间隙。一朵云飘走了,另一朵正在来的路上,有一个间隙。
在这些间隙里,第一次的,你瞥见到无念,你会品尝到无念。把它叫做对禅、道或瑜伽的一品。在这些短暂的间隙里,突然地天空放晴了,太阳在照耀着。突然地世界充满了神秘,因为所有的阻碍和障碍都不在了。
你眼睛上的屏障已经不在了。你可以清晰的看,你很有穿透力的看。整个存在都是透明的。
在一开始,这些片刻是很稀少的,很久才有几个。但是它们会让你瞥见到三摩地是什么。宁静的细水——它们会来也会消失。但是现在你走对路了——你开始再度观照。
当一个思绪、念头飘过,你看着它/观照它;当一个间隙飘过,你看着它;云朵是很美的,阳光也是很美的。现在你不选择。现在你没有一个固化的头脑:你不会说,“我只喜欢那些间隙。”这是愚蠢的——因为一旦你执着,只想要间隙的话,你就又在反对思考了。
然后这些间隙会消失。只有当你站在很远的位置上,保持漠不关心时它们才会出现。它们发生,但是它们无法被带进来。它们发生,但是你无法强迫它们发生。它们的发生是完全自发的。
继续观照。让念头和思绪来来去去——无论它们想去哪里。没有什么是错误的!不要试图控制,不要试图引导。让思绪和念头完全自由的来来去去。更大的间隙会出现。你会经历到迷你三托历。
有时候几分钟过去了,没有思绪;没有头脑的交通——一份全然的宁静,不被打扰的宁静。”
二、ACT与心理灵活性
接受与投入治疗(ACT)起源于行为分析,ACT的目标是提高心理灵活性,提高心理改变的能力或坚持功能性行为以达到价值目标的能力,包括六个步骤:确定心理接受技术,确定认知离解技术,区分概念化自我与情景自我,接触当下,澄清价值观,传授与价值观选择相一致的持久行为和行为改变策略,所有过程联合在一起,逐渐发展成灵活有效的心理行为模式。
概念化自我,符号化自我,刻板,僵化,而咨询室中唤起情景自我,或者说透过关系来建立情景自我,我想上面奥修的文字中也是透过内关禅定来转化概念化自我,在老T的现场正念冥想训练中,有了一次泪流满面的机缘,也许恰恰可以解释情景自我的唤起,在冥想中,一直注视或守护我的形象由石像变成了活生生的人,他可接近,可交流,鲜活,这是无数次的冥想在,我心中那尊“神”的第一次转化,当场跪下,激动的眼泪瞬间夺眶而出,也许是一个阴影突破背面站立的原型,那一刻,涵容与刚强揉于一体,很难用语言表达那一刻的欢愉,的确,那只是开始,却是具有决定性的一步。
三、老T的分享主题:心智、想象、建构、联结
心智的框架
1、所有心智的基础就是认知。
2、心智的功能即人格效率,可从专注、技能、节律、动机、执行力五个方面进行评估。
(1)在治疗中,要提升来访者的专注度和人格效率时,需要考虑心理类型和技能。阅读属于思维的路径,而一位情感型的来访者有参加铁人三项赛的技能,治疗师鼓励他继续训练来塑造效率。
(2)节律主要是看来访者能否跟随治疗师塑造节律,这关系到来访者的心智水平,以及咨访关系当中的信任程度。
(3)动机即对于改变的愿力,这也成为治疗的一个内在资源。
(4)执行力,来访者完成咨询师布置任务的能力。
3.技术参数
技术参数1:信息加工方式。
【思维、情感、感觉、直觉】
思维型的来访者让其通过各种思维技能来展开修复,情感型的来访者主要是为其提供抱持性的环境,感觉型的来访者通过治疗师故事分享的方式,帮助其不断的找到资源。
技术参数2:内在资源与信息存量。
技术参数3:人格张力。人格张力越强,动机能量越强,但是其内心善与恶的碰撞更为强烈。
在老T带来的案例和C同学的案例中,详细的分解了心智框架的应用,很受启发,用于自我成长跟进,也是工作中重要的参数,特别是贯穿于整个带孩子的进程,善恶本没区别,我们都需要很深的精进自身,而非一直处于投射并攻击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