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号以前特别讨厌的一个英文单词就是acronym。讨厌它的理由可以很多,比如说它不但长得非常难看,还非常难拼。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之所以讨厌它,是因为它自带一种与井号格格不入的高智感(高智商的感觉)。
所谓Acronym, 翻译成中文,就是"首字母缩略词",也可以理解为专业术语的精缩版。
之前在国外那会儿,与外国友人聊天,他们当中也有许多热衷于时事评论的。只要一提到NATO, NSA什么的,我就一脸懵圈。直到他们非常善意地解释一番,NATO是一个多国组织(就是北约),NSA是另外一个功能性机构(美国国家安全局),我才在不失尴尬地笑笑之余,心里深深为自己感到耻辱。不止一次在新闻里看到过的,为什么需要记起的时候脑子就断片儿呢?
那时候井号年少单纯,满脑子想的都是:这帮老外不会以为我当真不知道北约吧?他们不会以为全中国的人民都不知道北约吧?一想到以前看过的一篇报道,说一个美国老太太到现在还以为咱中国的女同胞们还裹小脚,井号就陷入了更深的负疚感,觉得自己也是让这帮歪果仁对咱大天朝的文明开化程度产生误解的帮凶之一。
人在国外飘,还比较容易找理由安慰自己,毕竟语言体系不同嘛,要记住一些术语什么的并不容易。可是,回到国内后,井号受到的打击就是指数级的暴击了。因为我发现,情形并没有任何改善!
前些日子,一发小跟我聊到墨菲定律。当时,我觉得这四个字真特么耳熟,但就是想不起来。直到那厮将声音压到柔声档,满怀人文关怀地向我解释道:"墨菲定律的意思就是:会出错的,终将会出错。比如说,你将一块面包的一面涂上果酱,那么如果不小心将它掉在地上,涂着果酱的那一面。。"
当时,我的脑子啪地一响回路了。这不就是《星际穿越》里面反复提到的那个定律吗?电影热映那会儿,我还保持着低调的窃喜,逢人便说自己全都能看懂呢。怎么这会儿就完全想不起来呢?
不知道看到这里的小伙伴们是不是也有类似的困扰。井号有一段时间非常困扰,甚至开始陷入一种自我否定的状态。
其实,能不能记住NATO和墨菲定律,与我们平日里的生活干系并不大。但是,如果我们看到的,经历过的事情都那么容易遗忘,那经历本身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种无力感继而生出焦虑感。正巧前阵子"焦虑"这个词在我大天朝大行其道,似乎所有人都在用这个词自我绑架与相互绑架。井号也非常俗气地开始忧伤,焦虑自己是不是马上要被铺天盖地而来的人工智能取代了。我的记忆能力是出了什么问题吗?
或许只有知道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找到解决方案。
有一位前辈倒是为井号答疑解惑过。他是这么说的:估计这是由你脑子的构造决定的,有些人的脑部就是不容易记住概念化的东西。
如此并卵的答案。。。
前两天看了一位作者写的文章,井号深以为然。虽不至于说是茅塞顿开,但至少是为改善这种状况指了条明道。
作者认为:我们其实没有必要特意训练自己去记忆什么。因为人脑的记忆能力再强,也比不上电脑与人工智能。人脑的强功能在于抽象识别,而抽象识别是做判断与决策必不可少的能力。
有一个被人说烂了的例子是:人工智能需要看一百万张猫的图片,才能识别一只现实中出现的猫。可是我们人类的小朋友几乎只看一两次,就能区别猫与狗。
我们需要做的,是懂得运用工具,运用工具的脑容量随时记录与储存自己看到的想到的信息,方便以后查阅与识别。缺乏记录与储存的习惯,任何转瞬即逝的信息与想法便会以比我们接触它们更快的速度离我们而去。
从现在开始,我希望开启这样一趟旅程,以一种简单的方式记录和分享。也希望有共同愿望的小伙伴们,与我一同验证这趟旅程将通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