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编辑:画字儿
推荐理由: 作者文风朴实,描写细腻,作品《雨趣》用笔洒脱,构图讲究,色调淡雅,烟雨迷蒙中老人的神情姿态灵动愉悦,画家对于空间布局和细节处理精湛独到,右下角的凉鞋特写让整幅作品空灵飘渺并不失稳定感,属于精彩中的辅笔,对于普通大众的艺术普及,这篇文章实现了它的价值,值得推荐。
文/雲岫阁
我自始至终认为,我这个人形象思维能力比较差,上学时的美术课音乐课甚至语文课学的实在是不好。
尽管家人开画廊十几年,初衷也是为了让我陶冶一下情操,修身养性。但对于我这种对艺术不开窍的人来说实在是一种浪费。
我也试着请教过一些画家朋友,他们也给我讲了怎样去欣赏一幅画的美,而我只能当做名词解释来背。倒是也学会了一些专业术语。比如:尺寸中有斗方、四尺整张、整张对开、整张三开、六尺长条、八尺,丈二等等。
还了解到从绘画题材方面可分为:人物、花鸟、山水等大的几类。从绘画画法上又分为工笔、写意、大写意、小写意、连工带写等等。
对于一些大画家也了解一些,比如徐悲鸿、齐白石、何海霞、黄胄、刘海粟、靳尚谊、霍春阳、冷军等等。对于这些硬性知识还是了解一些,而对于字画的软知识就一穷二白了,比如从绘画的用笔、线条的画法、画山水怎样一遍遍的去皴,构图布局留白以及一幅作品想表达的内涵就说不上来了。
尽管如此,我还是有一幅自己最为得意的一幅画。这幅画是一位曾经画连环画、画年画的老画家的作品。这位画家就是杨作文杨老师,生于1936年,现年八十五高龄,由于身体原因已经封笔了。
这幅作品的名字是《雨趣》,画于戊辰年秋,也就是1988年的初秋季节。这幅作品的素材是那年的初秋,杨老师路过一个农家院,农家院没有围墙,正好下着小雨,一个老农坐在北屋门口拉着一把二胡,旁边卧着一条小狗。一下子引起了杨老师的灵感,迅速记下当时的画面回家后一气呵成这幅佳作。
有人说:赏画需远观而不可近看。对于这幅作品是非常恰当的,这幅作品给人的感觉是意境美、朦胧美。里面既有工笔的画法,还结合了擦笔年画的画法相结合的一种手法。
先远观,是丝丝缕缕的小雨在不停的下着,再细看老农的头上有一个竹卷帘用细绳在门头上挂着呢,再细看,作品的右上角靠下的位置画着一个钌铞又叫门鼻子,通过两个物件说明老农是在屋里面的。
再看老农,满头的白发,一脸的络腮胡子,尽显沧桑。嘴里叼着一根烟,烟气悠闲的在空中袅袅升起。老农光着膀子,脖子上因仰头导致两根青筋暴凸,胸前的肋骨节节凸起。肚子上的褶皱和右臂的粗壮以及左手手指关节的粗大,充分说明了老农整天在地里辛苦劳作的艰辛。后背还披着一件薄汗衫,坐在一个条凳上,手里拉着一把二胡,条凳左边还放着半瓶白酒,应该是自斟自饮。
再继续往下看,老农穿着一条黑色裤子,因天热,裤管挽到了膝盖以下,再看脚下的鞋,真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农村人穿的那种塑料黑凉鞋,且一只脚穿着,另一只脚则光脚踩在凉鞋上。旁边的小狗子也是神态安逸的眯着眼睛,好像被老农的二胡曲子陶醉了一般。
再看整幅作品,老农的神态是安详快乐的,看这表情嘴里叼着烟,嗓子里随着二胡的伴奏一直哼唱着,眼睛都快眯成一条线了。整幅作品给人的感觉是老农轻松惬意悠闲的幸福时光。这也说明了改革开放之后,党的政策利国利民,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幸福。
虽然整幅作品都是淡白色,但仍能看出整幅作品的留白空间很大。更能清晰的看出人物的面目表情和内心的喜悦之情。
虽然有人曾经出过相当高的价位,但是我从不舍得出手,因为我太喜欢了。我个人认为这应当是一幅传世之作,应当好好收藏保存。
为了作品更清晰一些,我做了滤镜处理,原作会更朦胧一些。意境或许更美。
拍照时太仓促了,所以没有拍正,也没有编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