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在动物性与人性的裂隙中重构自我

近日读书《老女孩:另一种生活方式》。

当前进度:第五章,66%。

《老女孩》第五章以“动物性”为切入点,通过作者的个人经历与哲学思辨,撕开了社会对女性“必须婚育”的规训假面。在作者笔下,“动物性”不仅是生物本能的代名词,更成为解构传统性别叙事的手术刀——当她将自身经历与文化符号交织,那些被压抑的欲望、未被言说的创伤与主动选择的孤独,便在“动物性”与“人性”的张力中,显影出老女孩们重构自我的可能路径。

作者在开篇便抛出对“性需求”的质疑:“性真的是那么自然的事情吗?”这一追问直指社会建构的欲望神话——那些将“性”等同于呼吸、饮食的生理需求论述,本质上是权力对身体的殖民。书中提到的“每天思考性的次数”研究,以伪科学的精确性强化着“性匮乏即病态”的规训,却刻意忽略了欲望的流动性与个体差异。作者以自身经历打破这种神话:当她停止将性视为“必须完成的任务”,反而在禁欲期感受到身体的自主呼吸,这种“空白”并非匮乏,而是挣脱枷锁后的轻盈。

这种对“动物性”的重新定义,在“猫女”形象的解构中达到高潮。社会将独居女性与猫绑定,赋予其“疯狂”“孤僻”的标签,实则是对拒绝成为生育机器的女性的污名化。但作者敏锐地发现:“猫不管受到何种关爱,都永远保有独立性。它随心所欲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从不担心主人的意见。”这种“猫性”恰恰是老女孩们的生存哲学——像猫一样拒绝被驯化,在社会规训的缝隙中保持自我领地的完整。当蒂姆·波顿电影中的“猫女”通过变身打破“老女孩”的刻板印象时,她撕裂的不仅是服装,更是将女性身体与婚姻捆绑的社会契约。

第五章中段,作者突然插入25年前恋人热罗姆去世的细节,这段创伤记忆看似与“动物性”主题疏离,实则是理解老女孩生存逻辑的关键。热罗姆葬礼上“薰衣草香”的嗅觉记忆,与开篇“溺水事件”中海水的咸腥感形成互文——两种感官体验都指向生命的脆弱与荒诞。当作者描述“伏在热罗姆胸口,却只听到寂静”时,身体的冰冷触感成为打破“爱情必然永恒”神话的利器:所谓“动物性”的繁衍本能,在死亡面前显得如此苍白。

这种创伤叙事并非沉溺于悲伤,而是转化为解构婚姻神话的力量。作者对比了社会对“快乐寡妇”的苛责与对婚姻中女性压抑的默许,揭示出一个残酷真相:人们容忍婚姻内的痛苦,却无法接受单身女性的平静。热罗姆的死亡成为作者生命的转折点——当她意识到“爱情不是自然而然的事,是必然的事,是正常的事”不过是社会编织的谎言,便开始主动选择“把爱分得很开”。这种“分开”不是情感的封闭,而是拒绝将自我价值绑定于他人存在的清醒——如同溺水时选择“90度竖立身体”保存体力,老女孩们在情感的湍流中,学会了用孤独作为救生筏。

作者对身体的认知转变,构成第五章最具颠覆性的论述。她坦诚“从未真正爱上过自己的身体”,但通过瑜伽、舞蹈等身体实践,逐渐从“被观看”的客体转变为“自我栖居”的主体。这种转变始于对“女性魅力标准”的祛魅——当她放弃“胸部丰满”“双腿修长”的规训叙事,转而关注“肌肉发达、凝练紧凑的感觉”,身体便从取悦他者的工具,变成承载自我意志的容器。马赛的海边场景在此成为隐喻:当作者在“热浪中穿着超短裤走来走去,别人的第一反应是你很热,而不是你自找强奸”,身体的裸露不再是色情符号,而是对“羞耻感”的主动消解。这种体验与“阴瑜伽课上老师整理头发”的温柔触碰形成呼应,共同指向一种非性化的身体亲密——它拒绝将触摸简化为欲望前奏,而是作为纯粹的情感联结存在。作者由此提出“高级版力比多”概念,将荣格理论中的“创造性能量”从性欲中剥离,使其成为独立的生命动力——当性不再是身体表达的唯一出口,老女孩们便获得了“将感官体验作为一种例行公事”的自由。

第五章结尾,作者以“桑松”的侄子为例,展现老女孩如何在拒绝生育的同时,建立非血缘的亲密关系。当她抱着侄子“感到胃里一阵绞痛”,这种情感并非源于血缘本能,而是对“独立个体”的全然接纳。作者刻意区分“物主反射”与“无条件的爱”:前者将孩子视为自我的延伸,后者则承认“他们变成什么样子,对我来说都没关系”。这种态度颠覆了“养儿防老”的功利逻辑,在“非繁殖式亲密”中创造出新的伦理可能。

这种哲学在“马赛韦尔群山后的小海湾”场景中达到升华。当作者与朋友们“躺着晒太阳,身边的男孩们都很安静”,这种“什么都没有发生”的静谧,恰是对“必须创造意义”的现代性焦虑的反抗。就像她欣赏“荒地”中“混沌所蕴含的能量”,老女孩们选择的“荒芜”,实则是拒绝被“繁殖焦虑”开垦的自留地——在这里,爱情不必“培育”,关系无需“经营”,生命的意义在“无所事事”中自然生长。

第五章的“动物性”论述已然超越生物学范畴,成为老女孩们的精神图腾。作者以自身为标本,解剖了社会对女性身体与情感的双重规训,最终在“猫的独立性”“溺水的清醒”“身体的自主”与“荒地的自由”中,拼贴出一幅拒绝驯化的生存图景。这不是对“动物性”的回归,而是对“人性”的重新定义——当我们不再用婚姻、生育丈量生命价值,那些被视为“非人性”的孤独与反叛,便成为刺破规训的尖刺,在荒芜中开辟出属于老女孩的、充满韧性的生存路径。


记录一些笔记

任何人都可以经历几天到几年的禁欲期,而不会造成任何功能障碍。我们的身体机器不会生锈,即使长时间处于停滞状态,在需要时也能立即重新启动。禁欲并不会阻碍人的心理和生理发展,最重要的是,不进行性生活显然不会威胁到我们的生存。但人们却觉得性是必须的。

当今无性恋者所希望的便是人们不再把没有需求和没有欲望视为一种病态,将其视为一种自然状态,也就无需通过激素或抗抑郁处方来进行所谓的“治疗”了。

每一代人都会发明一些东西(如开放式关系或多角恋)来支持、升华伴侣关系,并试图解开关系的枷锁。但没有一个人敢坦率地对自己说,也许伴侣这种关系本质上就行不通。

我们从不质疑这种模式,而是不惜一切代价寻求安排和妥协,以维持这种模式。在这一点上,伴侣和家庭都遵循自由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模式,并采用同样的词汇,即优绩主义、消费主义、增长和繁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