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yotes-Richard Thompson
德国导演沃纳·赫尔佐格已76岁了,至今执导的影片也已达71部。2016年又获得了戛纳导演双周“金马车奖”,颁奖词上,法国电影导演协会如此描述这位七十四岁的狂人大导:
我们对赫尔佐格的坚持不懈的精力和非凡的创造力以及他兼顾多种形式、创作惯例和系统的能力致以敬意,他模糊了剧情片与纪录片、故事片与电视、理智和疯狂之间的分割线。
关于他本人对记录片的理念,赫尔佐格是这样回答的:
拍摄纪录片时,我会加入很多一般纪录片不会有的东西,更加风格化,有时我设计情节,有些时创造事件,但我的目的不是欺骗观众,而是为了引领观众抵达一个更深刻的真实,获得更深刻的理解,关于在我电影里出现的人和事一种定理性的、启发性的认识。
王佩老师在写作课上极力推荐这位疯子般偏执的天才导演,其中说到了《灰熊人》的叙事手法以及对细节的处理;《灰熊人》是赫尔佐格2005年的一部电影,也是我看的他的第一部电影,以后将陆续看完他的所有作品。现在谈谈这部《灰熊人》。
《灰熊人》这部记录片讲述的是动物保护主义者Timothy和他的女友在毫无保护的表况下和灰熊共同生活了13年的故事,然而这种生活也终止于第13年:他和他的女友最终被熊吃掉。Timothy生前拍了5年共计100余小时记录灰熊的资料。赫尔佐格通过剪辑这些资料加上自己的后期拍摄完成了这部影片。很显然,这并不是一部宣扬什么动物保护或吹捧人神自然的纪录片,他提供给我们对于这一初始故事的不一样的解读。
也有几个疑问:
- 是什么打动了赫尔佐格要拍这部影片?
- Timothy为什么会选择离群索居跟熊生活在一起?
- 赫尔佐格通过这部影片旨在传达什么态度?
赫尔佐格身上有着和Timothy一样的某种特质,这也许是打动他的最重要因素。Timothy对于灰熊近乎疯狂的迷恋,之于赫尔佐格对于电影的热爱和执著是何其相似。赫尔佐格15岁写剧本,用偷来的摄影机拍电影,在漫长的导演生涯里,为了拍片九死一生;如他所言:我不应该拍电影,我应该进精神病院。再看看他人生建议24条:要随身携带绞钳。 为了拍一个我想要的镜头,在监狱呆一晚也不是坏事。 如有必要,选择复仇... ...正因如此偏执狂放,造就了他高产而传奇的一生。所不同的是赫尔佐格是理性冷静的思考者,而Timothy却已沉迷,是带有宗教仪式感的殉死,他并未真正认识到自己为何死于此,虽然这或许是他想要的。
在Timothy成为一个灰熊保护主义者之前,还有过严重的吸毒史和酗酒史,并且多次触犯法律,甚至撒谎他的身份,保持他的神秘感,直到遇到灰熊;也就找到了他的同类。他说:我会成为它们的一员,我会成为它们的主人。甚至扬言:我绝不会自保而杀死一只熊。事实他做到了,以一种投降的姿势。
赫尔佐格是如何看待这个事件的呢?————
在他(Timothy)的材料里有一个隐藏的故事,关于惊人的美丽和深度。我发现了一个有关人类狂喜和最黑暗的内心挣扎的影片,好像他(Timothy)心中有一个欲望,想要远离其内心人性的束缚,而去和熊结合在一起,他这样做,无疑越过无形的边界。
Timothy是真正的灰熊保护主义者吗?他宣称保护的这片灰熊群在阿拉斯加边远地区,这片地区受联邦政府的保护,是卡特迈公园的一部分。灰熊在这里生活并未受到威胁,相反,这里的灰熊数量每年都在增加,也看不到灰熊潜在的威胁。四季旱涝、弱肉强食的生态链、动物求生本能这些在自然里再正常不过的现象,都让Timothy心怀悲悯,而他为灰熊所做的只是改造一条小到不能更小的小溪而已。
与Timothy不同的是,赫尔佐格承认世界的不和谐和混乱、敌对、谋杀的存在。Timothy则放大了人与动物的敌对性,当然他是站在灰熊这边。为此他构想了众多假想敌:自然界、偷猎者、公园服务中心,甚至整个人类。离群索居跟灰熊生活13年就不难理解了。
他的死亡如果说是因为模糊了人与熊的边界,不如说是他划清了他与人的边界。熊只是他的借题发挥逃避社会而已。他崇尚熊的强壮,野性,希望成为熊的一员,不如说是希望拥有熊的强壮和野性,来对抗人的世界。
在这部纪录片中最神秘的并非Timothy。Timothy当时的女友在影片中只露了一面,并一直拒绝镜头。她的死更悲壮,她拒绝离开被熊撕扯的Timothy,最终近乎殉葬般与他共死。片中并未展开更多她的信息,她因何选择跟Timothy走向这条不归路?她对Timothy支持还是反对?她对未来有展望吗?这都是一个永远的谜。Timothy还有一个前女友,一个红粉知己。她的红粉知己说她喜欢Timothy的暴躁脾气。
Timothy的传奇想必也不仅仅是一个备受争议的灰熊保护主义者吧,三个女人,一个为他殉死,一个甘做遗孀,一个为他抛洒骨灰。这小子,可以了。从这个角度走线,又是另一个味道的纪录片了。
用赫尔佐格的一句访谈作为结尾:
在我看来,Timothy的自然观有一点伤感,是一种迪斯尼式的看法,这种看待荒野的看法让我非常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