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雉,历史上和武曌并称“吕武”,可见二位的诸多相似性。
作为女性摄政的鼻祖,人们想到的是一个残暴的妒妇形象。是个残杀功臣,迫害妃子及刘邦宗室的嗜杀悍妇。
这种看法,实在太过于偏颇。
其实这个女性从出场到谢幕,当中任何一次露面都极不平凡。无论是前期作为刘邦妻子的坚固后盾,还是后期作为一名定国安邦的政治家。
作为刘邦的大后方,她几乎做到了无懈可击的程度,几乎找不到任何瑕疵!
高祖本纪中关于她的第一次印象是其母怒吕公把女儿许给刘邦。“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吕公一直指望这个女儿出人头地,连县令求亲,他都没答应。只能说明此女才貌不凡,不然,精通面相的吕公怎么会如此看重。
婚后,吕雉耕田养娃,自食其力。而刘邦继续做他的亭长。“常告归之田”仅一句话,刘邦是收了心的,他们是恩爱的。她当时应该是定海神针,深得刘邦的心。
“夫人天下贵人”田间除草的吕雉,讨水喝的老人对吕雉说其面相尊贵。
“季所居上常有云气,故从往,常得季”吕雉说追着天上的云气就能找到刘邦。
这两件事,给了刘邦很多肯定和信心。他听后都是“心喜”。而且因此事得到很多“欲附者”。
作为妻子,才貌双全,又有势力背景,既能安定后方,养老抚幼,又能坚定信心,扶持丈夫事业。这可能就是江湖传说的旺夫。
彭城之战后,吕雉成为了阶下囚,两年的人质生活,丈夫征战外在,儿女下落不明,只身颠沛流离困在楚军。个中凄凉滋味谁能体会到。
随着刘邦称帝,她也成了一国之母。作为国后开始,才真正凸显了她的政治才能和抱负。
“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刘邦定乾坤,吕雉功不可没。
她对刘邦的功绩不止是早期的家务操劳,鼎力支持。也不止于长兄,侄子的战功烘托。更是自身政治手腕的震慑。她是实现刘邦意志最坚定的执行者,很多时候非她不可。
趁刘邦外在征战,和萧何设计捕杀韩信用兵如神的韩信也没想到他一世杀伐果断,最后落在一介女流之手。计起刀落疾风骤雨又干脆利落。
虽想铲除异姓王,刘邦一直还是不忍杀韩信的,很难想象得知结果后,除了心喜之外,刘邦会不会对吕后有所芥蒂,有所防备呢。
彭越本已带罪被流放,被吕雉骗回来做成了肉饼,热乎乎的分给了诸侯们。还一针见血指出刘邦,你这是放虎归山。
这一幕,是杀鸡警猴的完美注解!
谁还敢反?谁还敢叛?这在皇权微弱的西汉初期铲除了异姓王的同时,极大的震慑了各路诸侯。
被震慑的可能不止诸侯大臣,刘邦也不可能心无波澜。
这也可以理解刘邦后期为什么要废太子。
爱妾和幼子,势单力薄。吕后手腕惊人,又权势遮天。爱姬幼子“万岁之后不全也”似乎是肯定的事。再者太子“为人仁弱,不类我,如意类我"
无论哪种担心,根本的就是担心吕氏做大,下手狠黑,且没有制衡!
面对刘邦的决议动摇,戚夫人的煽风点火。满朝大臣劝阻,周昌甚至以死相劝。太子之位才得以保全。史记“赖大臣争之,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废。”吕后私下跪拜周昌。
这已经看出,刘邦已经无法撼动吕后了。
一是吕后行的端,坐的正,是个一无过错的正统国母。
二是这些文武功臣集团大都和吕后有过并肩作战的经历,说是战友也不为过。
三是吕后背后的兄长侄子都封为诸侯,实力盘根错节,异常稳固。
四是刘邦本人虽有意更换,但也不是铁了心去办。他根本也没找到他可以托付的人。吕后在他心里应该是个复杂的存在。既是坚定的依靠,又是注定的威胁。有感激,有敬重,有信任,但也有忌惮,有芥蒂。
废太子这一场博弈,刘邦内心本就没有坚定的可行方案。吕后在名声,义理,计谋,背景,人心向背都有倾倒性优势。
所谓的商山四皓,我更相信那只是最后取消废太子的一个说辞,说给戚夫人的说辞。
高祖崩长乐宫后,吕后鸩杀刘如意,将戚夫人做成人彘丢到猪圈了。这也真是戚夫人自身造的孽!
仁弱的慧帝看到人彘后,惭不能治天下。“日饮为淫乐,不听政”。
孝惠帝崩“发丧,太后哭,泣不下”。大臣陈平建议招太后亲族进宫掌握重权。太后才“其哭乃哀”。
吕后不安,是因为怕臣子们作乱,召来亲信稳固权威,方能安。大臣们害怕吕后大开杀戒,是为了自保。毕竟高祖驾崩时,她就有过全部族灭臣子的意图。都怕啊!
吕氏掌权从此开始。吕后称制,立傀儡皇帝。
削弱刘氏权势,立诸吕为王。吕氏之女都强行嫁与刘氏王。稳固刘氏的心,达到稳固政权的目的。
赵王刘友不喜吕氏之女,被吕氏之女诬告。太后召赵王进京却不接见他,不给他饭吃。赵王被囚禁饿死,并葬百姓坟墓旁。
后立刘恢为赵王,也把吕氏女嫁给他做王后。王后毒死了赵王的宠妾,赵王心灰意冷自杀。吕后知情后,撤了他的后代的王位继承权。
吕后临终前,告诫吕禄,吕产牢牢把握兵权。
吕后称制时,实行无为而治来休养生息,天下安然无事。刑罪很少用,百姓衣食富足。“天下晏然,刑法罕用,衣食滋殖。”
纵观吕后一生。真可谓跌宕起伏,人生百味,只有这样,方不负来世间一遭。
有过青春年少的爱情,有过上有老,下有小的底层农家妇女生活,坐过牢,做过人质,做过皇后,几乎也是做了皇帝。
有颠沛流离的矢志不渝,有阴险狡诈的血雨腥风,全心全意鼎力助力丈夫,使劲浑身解数追逐稳固权势。
吕后的一个很大的特点是做法很符合她的位置和身份,这也可以理解为她的正统思想很浓。
为人妻时,全力协助丈夫。不管刘邦成败也好,落地为寇也好,进监狱也好,做人质也好。一律甘心付出。
天下初定,安定后宫,甘愿做刘邦的刽子手,为他排忧解难。始终站在在刘邦的身后。
作为国母,太子的生母。她笼络朝臣,积极谋划,应变敏捷得当。
作为丧子的太后,唯一的儿子驾崩后,她为自己及吕氏筹谋。
每一个阶段,她的做法似乎都合情合理。是一种符合她身份的做法。她不称帝可能就是有这种思想的束缚。
在她位置上,我们很少发现吕雉有傑越不规的行为,看不到她像武后那样明显的霍乱后宫,也看不到她有编制谶纬的历史。
有人说她是妒妇,已经身经战乱,百般周旋,早已是个狂风暴雨都吞不下的政治家。如果小女儿心肠,那么多妃子,美人,怎么独有戚夫人被毒害。
戚夫人傑越之心昭然,又付诸实践。用更立太子这把刀明晃晃的挑衅威胁过她。
对她下手狠手,也是她这人确实可恨。要了宠爱还要政权和地位。对于有正统思想的吕后来说,恨之入骨也是常情。
都说她残害刘家宗亲。其实真正亲手杀的是被饿死的那位。也是因为吕氏被排挤的女人心性。
其它几位,只要低调行事,只要不威胁到她,几乎都是放过的,更还有刘长,被吕后像亲子一样对待的。
都说她和武后相似,倒不如说武后从她身上学到了很多。
武后飞身九五极有可能是吸取了吕后不称帝的经验教训。
武后主张李,武联姻。来自于吕后的吕氏女皆嫁刘姓王。
武后毒害王皇后,学习了吕后处理戚夫人。。。。
也许正是这些少数残暴的手段被延续,从而放大了吕雉的悍妇形象。忘记了她实是有很多传统美德的家庭妇女,也是个有抱负,有野心,有策略,有手腕的出色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