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三院院士李飞飞《我看见的世界》 : 爱成就了我,爱就是我们活着的意义

李飞飞是美国国家工程院、美国医学院、艺术与科学院三院院士 。

在没读她写的《我看见的世界》之前,想着人工智能这种科普类的书籍相必会艰涩难懂吧 。

带着对人工智能的憧憬,也带着对这位华裔女院士的膜拜,开始了阅读。在读的过程中发现,内容通俗易懂,语句也有些许华丽。

我甚至在想:作为一个人工智能的科学家,李飞飞会不会就是用人工智能技术写的这本书呢?

不管是与不是,人工智能都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我们也终将更多地享用这个越来越先进而美好的世界。

01热爱与激情,成就梦想的必备条件

在书中,总是能感受到她对科学的热爱。

一般人可能对数学和物理会感觉深奥而枯燥,但她确是真心的热爱。

她在写到她刚刚进入普林斯顿大学的第一节课,就被教授的激情所感染。

她看到那位教授,虽然在教着年复一年的耳熟能详的课程,但是仍然充满激情,眼里有光,满心热爱。

她说:“我知道我的选择是对的”。

当一份热爱遇到另一份热爱,当一份激情点燃另一份激情,奋斗会越来越有力,脚步会越来越踏实,梦想也会便越来越近。

她把梦想比作:我的北极星。当有北极星的指引,路再远,也会坚定不移。

02母亲就像一堵老城墙,为孩子遮风挡雨,总是把坚毅的一面留给孩子

李飞飞的妈妈身体不好,但是即便是在病床上,她还是鼓励她做自己的选择。

她常问李飞飞的一句话就是:“这是你喜欢的吗,这是你真心想要的吗”?

当李飞飞研究生毕业后,想开始上班挣钱来补贴家用时,妈妈坚持让女儿攻读博士,因为妈妈知道:女儿真正的兴趣是做学术研究,而不是进入企业工作。

妈妈原本是一个知识分子,移民美国后,因语言的障碍,只能做一些普通而卑微的工作。

即便这样,妈妈也依然辛苦挣钱来支持女儿继续学业。妈妈在自己身体极度虚弱的情况下,忍着病痛打理她家的干洗店业务,就是想着挣些钱维持家用,想着能让李飞飞能受到更好的教育。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是天下所有父母用爱对孩子未来人生的规划。

03爱就是我们活着的意义

李飞飞移民美国后,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生存问题。刚移民美国,父母做的都是底层的工作。

父亲在一个小公司做修理相机的工作,母亲在超市做收银员,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借了几万块钱从别人手里接手了一家干洗店。

干洗店的收入也是勉强维持家用,而且李飞飞妈妈的身体很差,有先天性的心脏病,再加上日常的操劳,经常犯病,一旦病情严重需要手术就更是雪上加霜。

她们刚移民美国的时候还没有美国的医保,一旦需要做手术就需要寻求机构资助或借钱。

但即便这样的情况下,一家人始终心连心,在一起。

李飞飞在上研究生的时候,母亲的病情恶化,为了照顾母亲,她把家里的干洗店转让掉,把父母接到她在学校的宿舍里,一家三口挤在一间屋子里。

就是与父母这样深深的链接,就是父母这份爱的力量,使她顽强地对待生活的磨难,坚毅地走在自己热爱的学术研究道路上。

在书的结尾,看到了她同样是博士教授的美国丈夫,和一对可爱的儿女,以及年迈的父母,祖孙三代在一起的幸福场景,内心由衷地祝福他们。

写在最后

廖一梅在《爱情的犀牛》里写到:爱是自己的东西,没有什么人真正值得倾其所有去爱。但爱可以帮助你战胜

生命中的种种虚妄,以最长的触角伸向世界,伸向你自己不曾发现的内部,开启所有平时麻木的感官,超越积年累月的倦怠,剥掉一层层世俗的老茧,把自己最柔软的部分暴露在外。

因为太柔软了,痛楚必然会随之而来,但没有了与世界、与人最直接的感受,我们活着是为了什么呢?

有使命,有担当,有付出,有回馈 。

李飞飞活出了华裔女性精彩闪亮的人生。既绽放了自己,也影响了他人。

我们虽然做不到像她那样的成就,但也可以在自己力所能及之下,做最优秀的自己,为家人,为国家尽一丝绵薄之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