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一直是个两难的选择。有句话形容得非常贴切:“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碎了。”其实这句话也反应了一个现象,伴随在我们身边的焦虑感。
比如,孩子的第一次发烧。我想很多新手家长会手足无措,马上带着孩子去医院。当然选择去医院是正确的,我只是想说,很多时候并没有那么严重。发烧是人体对抗病毒的正常反应,通过一些物理手段可以缓解并好转。频繁地去医院,更容易出现交叉感染。甚至大动干戈地验血、打吊瓶,对年幼的孩子更不利。这些事体现出很多家长的焦虑情绪。
还有,面对孩子上学择校的问题。虽然靠买学区房来决定上哪所学校,这种方式很无奈。但选择什么水准的学校也变成了需要面对的难题。选全市最好的,担心孩子学习的压力巨大,几乎没有休息和娱乐的时间。选择一般的,又担心以后考不上一所好高中,无法念一所好大学。没有能力买学区房的,觉得更加对不起孩子。同样充满着焦虑的情绪。
再有,孩子不听父母的话,做出让大人生气的事。改不掉的毛病,无论说多少遍也听不进去,最后自己都觉得啰嗦,孩子却我行我素,甚至变本加厉。你选择继续唠叨,还是不管不顾?无论哪一种选择你都觉得对不起孩子,而变成两难。心中困惑,充满焦虑。
当我们找不到问题的解决办法,就需要从自身寻找答案。
这些事处理起来,无非遵循几点:多学习不懂的知识,拥有自己的正确价值观并影响孩子,以及多聆听、少管教。
如果在孩子出生前,我们能先学习一些育儿知识,遇到孩子发烧等问题,便不会手忙脚乱。容易在困难面前做出正确的选择。
孩子上什么样的学校,虽然是父母选择的结果,但孩子是否受益却不是我们能够决定的。好学校提高了孩子走向仕途的机率,却不是因果关系。更何况学习好坏,并不是衡量一个人的唯一标准,能问心无愧地过好这一生更加重要。
孩子听不听话,取决于我们对待他的方式。是高高在上,还是双方平等。随着孩子渐渐长大,我们应该如朋友一样相处。父母的话不是圣旨,不是权威,是作为朋友的建议。我们要多鼓励孩子独立思考,提出建议,听不听,做不做,那是孩子自己的事。如果说不明白道理,我建议不说,多做榜样,少说话。
焦虑都是从自己心里产生的,即使我们不主动地表现出来,孩子也会敏感地察觉到。所以,改变我们自己看待事物的方式,进而减少焦虑。不要把坏情绪传递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