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通史189
今日启发:
Elton:
第十一章 近世文化的变革
第二节 城郭与书院的宏伟建筑艺术
“城郭建筑”
中世纪后期,连年战乱达一个世纪,建筑艺术处于停滞的状态。以织田信长、丰臣秀吉统一天下为契机,建筑艺术才得以复兴。但是,他们一改日本以礼拜神佛为主流的寺院、神社建筑模式或日本最早纯粹作为军事防卫用的城池建筑模式,城郭建筑的风格发生了重大变化,具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和将军居所的多种功能,成为将军新权威的象征。因此,将军的城郭,追求宏伟、壮丽和辉煌的造型艺术美,还集雕刻、绘画、工艺美术、园艺等建筑装饰于一体,形成了这一时代文化艺术的中心,大大发展了为武家所享用的宏伟的城郭与书院建筑艺术事业。这是日本建筑艺术家和美术家发挥了他们的独自创造力,构建出来的纯日本式多层楼阁的建筑模式,通称“桃山模式”。可以说,城郭与寺院、神社建筑不同,既重视防守的实用性,又重视表面和内部统一的装饰性,成就了它占据这一时代“灿烂豪华”文化的独特地位,织田信长称其为“地上天国”。
“桃山模式”最具特色的是城郭中心部的天守阁。从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到德川家康统治的几十年间,除了织田信长建筑安土城,丰臣秀吉建筑聚乐第、大阪城、伏见城,德川家康入住伏见城以外,各地方诸侯也建筑城郭。这些城郭的“天守”,处于城郭最重要的位置,结构非常坚固,是塔楼式的造型建筑,也是日本建筑史上最早、最显示豪华色彩的高层建筑,筑城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其时,全国共建筑了100多座天守阁,而且各显其地方特色,走向了多样化。这种以城郭和邸宅为中心的新建筑模式,在日本建筑史上是无先例的。现今尚遗存的只有12座,其余均毁于战火。最具代表性的城郭建筑,是织田信长始建于安土桃山时代天正三年(1575)、完成于天正八年(1580)的安土城,这是日本第一座大规模的城郭建筑,营建于滋贺县安土山上,濒临琵琶湖畔,空前高层的城郭,耸入云天。
图片
天守阁
城中的天守阁,建于小山丘上,四周城墙,环绕护城河,是殿阁模式,外观五层,内部七层,分城堡、邸宅和书院。在装饰上,外部层层阁楼墙板涂白,用金箔涂瓦,斗拱屋檐严密地穿插其间。内部漆泥金,有“上金光闪闪,下也金光闪闪,连‘心·词’也不及”的赞词。这是以日本古歌“心·词兼具”为秀句来类比,形容它乃是城郭建筑的杰作。这种景观是所谓符合“安土山御城天主之意志”的,以象征其统一的封建统治的力量。各层都绘有远寺晚钟、花鸟草木、三皇五帝、孔门十哲、释家说法等绘画,是日本安土桃山文化艺术的瑰宝。
安土城天守阁是安土桃山时代豪华建筑的先驱。可惜落成不久,由于背叛者谋反,将它付诸一炬,今已无遗存,只在《信长公记》中对其外观和内部的结构、装饰等留下了详细的记录。根据在《天守设计图》中发现城郭的古图,以及明治时代根据这些文献的描绘,制作了复原图,对于研究日本早期城郭建筑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日本学者藤冈通夫认为:“天守阁通过近代的历史,占据建筑界的中心,代替了凋零的宗教建筑,是成为人间权威象征的‘城郭与书院’建筑的黎明。”“豪华绚丽的桃山艺术,实际上是以‘城郭与书院’作为母体发达起来的,因此城郭建筑在桃山艺术上占有很高的地位。”继之,天正十一年(1583)丰臣秀吉不仅在京都皇宫大内里的旧址上建筑了富丽堂皇的聚落第殿,而且营造了大阪城的天守阁、伏见城(桃山城)等,也都继承了这种辉煌壮丽的城郭建筑模式。当时丰臣秀吉营建这些建筑物,命令由30余国地方诸侯承受一切负担,动用技工和劳役3万之众。大阪城落成后,他家居其中。兴建聚落第殿,动用了6000锭金、2500锭银,现在只有在屏风图中还留存它的辉煌面影。伏见城于庆长元(1596)完工未到两年就在大地震中化为废墟。城郭的建筑,从丰臣秀吉开始,将作为附属建筑的茶室,兴建于城一隅的山村中,以达到深邃闲雅之境。作为将军们居所的组成部分,书院建筑内部的隔扇和墙壁绘有金碧浓彩的图画,体现了桃山时代艺术的发展趋势。其中,大阪城经两次战争的破坏,德川幕府让诸侯于江户时代前期宽永七年(1630)出资完成重建。现存的有城的正门、1号望楼、6号望楼、樱门、金库等建筑群。西北方的瞭望楼是最早的建筑,它是二层,平面为“L”形,与一般天守阁的形式不同,留下了近世城郭特异的建筑模式。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