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聚团队 快乐小数人
一、应运而生
近年来,教育发展的变革对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许多原有的培养路径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教师成长的需求,于是,“名师工作室”应运而生。
2000年9月8日,上海市卢湾区成立“名师工作室”,标志着教育系统“名师工作室”这一新生事物正式面世。
不久,江苏、山东、福建、安徽、河北等地教育行政部门也相继出台《名师工作室发展、建设与管理的办法(试行)》等文件,对名师工作室的基本性质、建设目标、工作重点、组织建构、基本职责、保障机制等作出相应规定,名师工作室的相关机制得以逐步完善,具备了明显的组织特征。
从我国推进名师工作室的时代背景和肩负的历史使命看,它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
首先,它是在推进教育公平的背景下提出的。在影响教育公平的诸多因素中,教师是最为核心的,区域、学校间教育发展的最大差距是师资水平。如何缩小师资水平差距,同时避免大规模的教师流动所引发的负面效应,成为当前推进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发展的最大挑战。组建名师工作室,通过名校的名师们带领农村地区、薄弱学校的教师提高教育教学业务能力水平,从而有效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成为一项新举措。
另一方面,它的提出也是出于促进教师专业化的需要。在高级职称职务晋升和数量稀少的特级教师评选已不能满足和有效激励教师专业发展的情况下,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已成为影响教师工作态度和工作绩效的重要因素。通过名师工作室的名师传、帮带、制度建设,名师可以在专业层面上更多地发挥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可以在与同行们的交流中获得更多的启示,因此,成立名师工作室在相当大程度上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又一渠道。
正是这两方面的时代需求,才使名师工作室呈现出承载当前教育历史使命的时代意义,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教师培训工作的有效方式和创新机制,也正因如此,它才得以在短短几年内迅速推广。
在时代的召唤下,威县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于2016年10月成立。她由11名一线教师组成,分布在5个县直,5个学区,共10所学校。首批成员任期3年。
二、探索前进
成立之初,教研室为每位成员配备了《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和《吴正宪老师给小学数学的建议》等专业书籍。课标解读为集体学习之书,另一本为课余时间自由学习之书,可定期或随时提交读书笔记,养成勤看、多写、善思之习惯。
2016年10月—2017年7月活动开展情况
八次集中活动为核心:活动原则为“课标学习与磨课活动”相结合,一次课标学习,一次磨课活动。目的是能让教师们理论联系实际,在他们为讲课名师的基础上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促进他们的素质的全面提升。
“课标解读”教研:首次活动为上午集体学习,下午个人汇报。发现效果不佳,课标解读活动改进为自己课余时间学习《课标解读》,活动时以讲座形式汇报学习情况。经过近一年的理论学习,教师们大部分都能独立的进行讲座。其中成员申志伟教师今年5月份,被“国培线下培训”的承办单位“继教网”和“高教社”分别邀请,对邯郸市邯山区以及威县教师进行了《浅谈新课标》的讲座培训。
“磨课”教研:教师们的阵地在教室,核心在教学,因此课堂教学是教师们的根本。工作室看展了多种形式的授课活动。如首次磨课活动在威县仲夷小学,进行的是“一课二上”的磨课活动,最后交流总结;第八次活动形式为成员同备一节课,活动当天临时抽签决定三位教师进行“同课异构”。工作室每一次的活动形式都不相同,但目标一致:在成员之间比赛以及各承办学校教师集体教研的环境下,进一步增强教师们的执教能力,并使工作室与学校之间进行资源共享。其中杨芳杰老师在高教社承办的“国培线下培训”活动中,被邀请执教了一节示范课;成员牛静宇老师代表威县参加了由威县、临西、清河共同承办的“三县同课异构”活动,并都得到参训教师的一致好评。
互联网教研来辅助:工作室全体成员建立有QQ群,微信群。用于上传好的文章、名师讲座,成员本人讲座内容、工作室活动的一些影像资料、活动通知等等,并在群内进行学习,交流。
送课下乡来提升:遵循着“在服务中学习,在服务中研究,在服务中提升”的原则,工作室成员在全县“名师送课”活动中发挥了引领作用,也得到了下面基层学校的肯定。
集体成果来验证:首先共同制定了《小学数学工作室制度》、《小
学数学工作室评价细则》。现已收集个人“三年规划”11篇、“活动心得”、“读书笔记”“教学故事”等200余篇;已出版“工作室专刊”四期,活动成果书册以及工作汇报会资料正在紧张的准备之中;7位成员在上次期中测试中,教学成绩在各自学校或学区名列榜首,并一致表明“已把对课标的感悟渗透在自己的教学之中,为了孩子的将来和威县教育发展自己会加倍努力!”。
三、前程似锦
后两年活动规划:2017年9至2018年7月,继续“理论联系实际”的宗旨,把小学阶段十二册教材进行系统分析,并与“磨课活动”相结合。活动重心力求放到以工作室成员为龙头带动学校或学区,集体分析教材的内容和主题,并能集体展示成果。最后预期出版“教材分析结果”系列手册。
自2018年8至2019年7月的汇总阶段,首先能高效满足基层学校的“订单式服务”:教学工作中需要什么内容的讲解以及授课内容,工作室团队能带着基层提出的问题去授课并讲座,以达到解决问题,提升全县教学质量的目的;其次工作室成员能写出有实质性内容的论文;集体立项的课题能够顺利高效的结题。
单位领导也正在为工作室筹备建立工作室网站。工作室准备把工作室网站、博客、微信群、QQ群等网络教研与实地教研有效地结合起来,推动整个活动的有效开展。网站开辟展示课件、教学视频、教学设计、教学活动、课后反思、小数论坛等栏目;通过QQ 群、微信群等进行校间、区间、县间教研,并与河北各地小数名师工作室教研,从而构建立体网络教研平台。
工作室的工作大部分是课余时间完成。教师们在授课之外的学习、准备、整理、展示繁琐而又劳累,但在领导的支持和爱护下,工作室全体成员仍会以不怕累、不怕苦的精神,积极而又阳光地走下去,使我们县的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能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