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述而》中有一小节,"子不语:怪、力、乱、神",给我的感受颇为深刻。在这一小节中,孔子并非否认“怪力乱神’这些现象的存在(《春秋》中仍记载灾异、叛乱等事件),而是拒绝将其纳入核心教育体系。儒家关注的是可复制、可践行的常道: 如"孝悌忠信"能通过行为习得, 而"怪力乱神"或因天赋异禀(怪、力),或属极端个案(乱),或难证伪(神),无法成为普世教化之基。
这让我想到,前阵子和年轻朋友谈论年轻人不婚不嫁的现状,网络上大肆宣扬的生育恐惧、女性职场焦虑是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之一。年轻人会直接发表自己的看法:我可不想被大卸八块,塞进冰箱里。这话让我很震惊,现在网络上曝光的婚姻内的矛盾造成两人相爱相杀的例子很多,其中不乏用残忍的手段对付曾经的爱人。所以,我跟孩子说:“咱们不能光看这些社会的阴暗面,光看这些会让人觉得生活都没法过了。我自己结婚快三十年了。到现在也没被塞进冰箱呀。” 她说:“不能当鸵鸟,不看就代表不存在吗?” 我说说:”你经常看类似的信息,大数据就会给你推这样的信息,我学阳明心学,系统给我推的都是这一类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信息茧房,西游记里唐僧难以割舍的不是女儿国,而是荆棘岭,他喜欢谈佛论道,仙气飘飘的妖怪陪他读经诵典;和他一起共论禅宗,谈天说地,唐僧的佛心被恰到好处的无声侵蚀才是最可怕的。”
孔子教导学生不谈论这些怪力乱神的事情,不是这些事情不存在,而是播撒善良的种子,才能结善果。渲染负面信息易诱发效仿之心。孔子以"慎言",确保弟子专注修身明德。 我们的讨论结束后,这位年轻人就很少关注这些事件,而是关注自己的学业,看到工作群里有人推荐考证,也积极的报名参加,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非常感恩圣贤文化,用智慧告诉我们:有些黑暗无需凝视,有些声音不必传播。守护心中的秩序,方能在混沌中持守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