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又至。
当我得知这一讯息的时候是在21日的上班时间,这一天天气晴朗温煦。22日冬至了,今晚就是冬至夜。在我们这里过冬至主要都就是过冬至夜。冬至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桌子上少不了各种炒货。瓜子、花生自不必说,也许还有炒豆子、炒薯片,这都是自家地里长自家锅里产的。还有些精致有心的女主人还会早早准备些甘蔗、橘子等高档的食品。一家人磕磕瓜子,聊聊天,一个最长的夜晚就最快速地溜走了。
这些都是从儿时开始的记忆了。想起冬至脑海里就是这画面。与这场景相呼应的还有一句俗语“有的吃吃一夜,没的吃冻一夜。”大概谁也不想在这日子里冻一夜吧,所以家家都会准备很多吃的。又也许是为了给自己的吃找个合理的理由吧。看来吃货不止是现在才有的呢。
终于忙完了一天的工作,但此时早已无心想那些冬至零食了。走进暗夜,夜寒如水,一路飞车,急急奔向家门。
打开家门,屋里静悄悄一片,借着窗外的路灯光,看到客厅桌子上摊开的书本,那是女儿的作业本了,等着检查对错吧。房间里女儿已经睡熟了――9点半了呢。丈夫加班尚未归来。
这是我们仨的冬至夜了,一个各自忙碌的普通夜晚。
我们仨一起认真过冬至的时候,当然有过,吃的当然也更丰盛。但常常不在我的记忆里。记忆里的冬至还停留在儿时。那时的冬至更冷,记忆中还有妈妈准备的火盆。但在火盆边围炉夜话的我们从外到里都是暖烘烘的。冬至了,田里的收成都入了库了。忙碌了一年,不管它是多是少吧,不计较了,数九寒天来临,安心地准备过个富足年吧。富足就从冬至开始吧。
“有的吃吃一夜,没的吃冻一夜”,这句俗语还在口耳相传,这节日还在年年过。但每年过的不一样的情境和心境。古老的习俗里,期盼都是一样的。
这个冬至我没有欢度,但可以想见的是,在白天炒货店门口的顾客盈门欢畅选购,在夜晚围坐一桌边吃边聊。古老的习俗里没有“洋节”的商业氛围,没有“洋节”里的各种妆扮,更不需要过“洋节”般的各种预告,却注定比洋节更走心更入情。
冬至又至,明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