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读完本文约需35分钟
我们之前讲过一本关于青春期的书,叫作《解码青春期》。我觉得,那本书应该可以解决青春期孩子大部分的问题了。但是,今天这本书的书名实在是太吸引人了,叫作《为什么我的青春期孩子不和我说话?》。
我拿这个标题问我身边的中年人,我说:“这个问题你们存在吗?”
好多人都说有。他们说,“我们家的孩子就是不和我说话”。所以,他们强烈建议我再讲讲这本书。
这本书的作者叫作约翰·科尔曼。他是英国牛津大学的研究员,被人们称作是英国“最懂青少年的人”。
你想,人家一个做青少年工作的学者,竟然能够获得英国皇家的官佐勋章,这个地位是不同一般的。
这本书的译者是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的教授和博导,蔺秀云教授。所以,这本书相当严谨。它告诉我们青春期的孩子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状况。
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会让家长们觉得很困难?甚至有很多人认为,那是人生当中最难度过的一个阶段。
首先,我们能看到他看得见的变化。什么是孩子看得见的变化呢?比如说,他的身体明显发生了变化,他的情绪、他的社交,还有他的学习。
孩子在青春期的时候,学习也变得越来越困难,社交变得越来越复杂,情绪变得越来越起伏不定,身体也发生快速的变化。但是,除了这些看得见的变化之外,我们应该更多关注的,是那些看不见的变化。
直到20世纪末,人们还依然认为,大脑只是在青春期之前就已经发育好了。它的意思就是,人从童年长到青春期就足够聪明了。这时候人的大脑,应该已经完全发育好了。
后来,人们慢慢发现,不对,青春期这几年大脑的变化,是人生当中变化最快的第二个阶段。
大脑变化最快的是人生的头三年。刚出生的前三年,肯定是大脑变化最快的。
其次,就是青春期的时候。青春期的时候,大脑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哪儿呢?简单点讲,有三个重要的位置。
第一个,是前额叶皮质。它是孩子产生逻辑、理智、创意、控制情绪的地方,就是更接近于人性的这一部分。
第二个,是杏仁核。这时,它也在快速地发展。杏仁核就是自我保护,“打”或者“逃”,让人变得很激动,即更接近于动物性的那一部分。
第三个,是海马体。与学习有关的部分,是由海马体这个地方掌控的。
我们来念一下原文:“前额叶皮质是与思考、计划和解决问题相关的区域。杏仁核是与情绪、感觉和觉醒相关的区域。这两个区域在青春期都经历着非常重要的发展。”
“一些青少年杏仁核的发展速度可能比前额叶皮质要快,这有时被认为是对危险行为的一种解释。”这也就是说,当他的杏仁核发展的速度要优于前额叶皮质时,这个孩子就容易出现危险的行为。
“有些青少年不事先思考,不考虑其行为后果。因为此时大脑中与快乐和激励相关的部分,比大脑中与思考和推理相关的区域功能更强大。”就是杏仁核的那部分太强大了,所以导致有时候,他不顾后果地去做一些事情。
“大脑的第三个重要区域是海马体,这是大脑中与记忆联系最紧密的部位。海马体是处理和编码记忆痕迹的中心,也与记忆的检索有关。它在青春期尤为活跃,在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各位记不记得,我们之前讲过那本书,叫作《自驱型成长》。那本书把这三个结构讲得相当清楚。如果一个孩子承受过大的压力,他的海马体就会受损。海马体长期受损,导致的结果,就是他的学习成绩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等。而过大的压力,还会导致他的前额叶皮质发展缓慢,杏仁核的发展变得更快。所以,在一个家里,如果父母经常用暴力的方法对待孩子,或者用过度唠叨的方法对待孩子,你就会发现,这孩子会变得特别暴躁。这个暴躁的感觉,是有它的生理依据的。这是由于他的杏仁核被你不断地刺激而影响的。
除了大脑的变化之外,还有一个东西在孩子体内发生了重大的改变。那就是激素。在青春期的时候,第一类发生巨大改变的激素,是性激素,包括我们所了解的睾酮和孕酮。
其次,就是皮质醇和血清素。皮质醇是让你感受到压力的部分,血清素是让你感受到压力放缓的部分。在一个孩子身上,他的皮质醇和血清素的分泌会突然增加,忽上忽下,这就是青少年为什么会摇摆不定的原因。他的情绪一会儿好,一会儿不好,因为他体内激素在发生改变。
孩子在青少年时期,情绪起伏不定,是因为他体内的皮质醇和血清素的分泌就不稳定。所以,导致他一会儿高兴,一会儿不高兴。
另外,还有一个快乐激素叫多巴胺。我们现在到了中年以后,就会发现,你很难为一个事特别兴奋。你得到一个东西,高兴得不得了,能跳起来,小孩子可以。小孩子为什么得到一个小小的奖励,就会高兴得不得了?因为他体内的多巴胺的分泌量也比我们大。
这些就是我们要理解的,青少年跟大人生理层面的不一样,一个是来自大脑的结构,一个是来自于激素的变化。
所以,我们会看到,青少年观点很复杂,这是他的第一个特点。他一会儿觉得自己特别厉害,一会儿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是;他一会儿觉得生活充满了希望,一会儿觉得生活虚无缥缈,他的情绪转化很快。第二个,是情绪容易走极端。另外,他的分寸感比较弱。他在努力地尝试走进成年人的世界,他在努力地适应整个社会的变化,但是他把握不好那个度。这个度的把握既需要经验,也需要体内激素的稳定。
总体来讲,青春期有这么几个特点。
第一个,是内心矛盾摇摆不定。
第二个,是他对自己的形象很难满意。其实,我们现在看青春期的孩子,我们会觉得,这好帅,一个个的都是“小鲜肉”。但是,当我们在青春期的时候,我们整天对自己不满意,觉得脸上长了个粉刺,觉得还是不够瘦,觉得身材不够好等等,每天照着镜子去调整。男孩女孩其实都一样,都对自己的身体不满意。
第三个,可能大家会有体会,叫作有时候见到父母就会生气。有很多青春期的孩子,只要跟父母在一块儿吃饭,好端端地就觉得,爸爸吃饭这个样子实在是太难看了,这吧唧嘴受不了。
小时候从来不会——在进入青春期以前,他对于父母的这些行为不会有任何反应,但是到了青春期以后,他会有一种愤怒的情绪。他觉得,你能不能别这样?
你就算简单地问他一个问题,他也会觉得——你不要烦我。他们见到父母就会容易产生生气的感觉。
第四个,他非常以自我为中心。他想问题、思考问题更多的都是从自己的感受出发。他把自己的爱好当作全世界的爱好;他把自己的偶像当作全世界人的偶像。他觉得,你们都应该喜欢这些人,但是没想到世界上大部分的人,根本就不知道他的偶像是谁。
第五个,他特别在意个人的隐私。有些事如果在10岁以前,或者再更小一点的时候,他会无所谓,让大家拿出来讲。但是,到了青春期以后,他不愿意了。
昨天晚上,我跟嘟嘟聊天还说起这个话题。嘟嘟说,他现在特别讨厌别人叫他宝宝。我是不会叫他宝宝的,他妈妈有时候会叫他宝宝。他跟他妈说:“你可以叫我宝宝,但是其他人如果叫我宝宝,我就跟他翻脸。”
不知道为什么他突然之间觉得“宝宝”这个词不适合他了。孩子在发生改变。
第六个,情绪和人际关系多变。你会发现,他一会儿跟这几个孩子好了,过两天闹掰了,又跟那几个孩子好了。另外,他的情绪起伏不定。
一个人的青春期到底有多长?这个事现在其实没有定论。过去我们讲,13岁、14岁开始。现在大家发现,青春期在提前。有很多孩子10岁、11岁,就已经开始出现各种各样青春期的问题了。
这个可能是因为营养过剩。我们过去发育很晚,因为吃得不好,所以你看长到一米七几就不长了。现在的孩子,我的天哪——我儿子上初一,他们班上的小孩平均身高都是一米七以上。班上有好几个一米九的。孩子的青春期提前是一个普遍现象。
青春期会延续到什么时候?通常来讲,基本上要到25岁。在25岁以前,这个人的大脑还没有停止发育。然后他还经常会产生控制不住情绪的这种愤怒的情况,这是青春期的一个基本生理变化的概况。
那么,作者说,其实你要知道你的孩子不是不愿意跟你沟通。他会跟你说,他会交流,但是,记住这么几点。
第一,他不总在你选的时间里跟你交流。不能说你随时想交流,他就愿意配合你。因为他长大了,没那么配合了。所以,他会跟你交流,但不是在你选的时间。
第二,他会跟你交流,但是他不会谈论他认为的隐私——他隐私的范畴变大了,所以他不愿意谈论这个。
第三,他会跟你交流,但是不能用审讯的态度——我们过去经常会从上而下地跟他说话,觉得好像你都应该告诉我,但他对这种审讯的态度变得很敏感。
第四,他会跟你交流,但是如果你表现得很忙,或者心不在焉,或者经常被打扰的状况下,他是不愿意说的。
所以,青春期的孩子其实对父母是有非常强烈的依恋。他很需要得到父母的帮助,尽管在表面上看起来,好像他在不断地远离这个家。
那么,接下来我们说,作者在书中给出的最重要的工具,叫作解码青春期的五个关键点(STAGE)。
他说,这五个要素是我们跟青春期的孩子说沟通,交流感情最重要的五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父母的重要性。你首先得知道,父母在孩子青春期的重要性。这个重要性体现在哪儿呢?埃里克森曾经提出过一个心理学的现象,叫作消极认同。
什么叫消极认同?你会发现,你的孩子在青春期的时候,特别喜欢跟你反着说,特别喜欢跟你抬杠,特别喜欢表现得很叛逆,不同意你的观点等等。这是一种消极认同。
他为什么非得跟父母不一样呢?因为他希望能够像父母一样可以有主张,成为一个大人。所以,这个消极认同的过程,就是他要独立,他在做一些准备。他在为自己的人生独立,成为一个成年人在做准备。他的方法是我就要挑你的毛病,我就要跟你对着干,我就要说跟你不一样的话。
所以,这里有一个比喻,我觉得说得很好。它说父母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有点像墙纸。你们家装修的时候贴的那个墙纸。
墙纸的特点是什么?只有在破的时候,你才能发现它。如果这个墙纸不破,永远贴在那儿,就好像感觉没什么用——父母好像在孩子生活当中已经不重要了。
但是,如果墙纸破了一个洞,或者掉下来一个角,一眼就发现了。这就是说父母对于青春期孩子的作用其实是很重要的。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背景。孩子需要从你这儿得到大量的认同,孩子需要跟你不断地互动,去找到生活的边界,去知道一个成年人到底应该怎么样在这个社会上生存。
但是,父母被孩子伤了心,父母会觉得,我觉得他不理我,我觉得他不喜欢我,他反正马上就要走了。算了,我们做好准备了,我们俩打算做空巢老人了。
当你用这样的态度去主动地远离孩子的时候,孩子会感觉到不安全。而这种不安全会增加他的消极认同。
所以,他会更加叛逆,他会更愿意挑衅你。这种挑衅和叛逆,其实代表着你得看到这个墙纸破了。这个墙纸破了,你要赶紧来修复,这是咱们家的墙纸。这就是第一个很重要的原则,你得知道,父母对于孩子是非常重要的。
父母能够给孩子提供什么呢?简单地讲有以下几点。
第一个,温暖、养育和爱。你给他家,让他找到家里的温暖、归属感。
第二个,稳定性。孩子的头脑当中,每天是翻天覆地的。他在青春期的时候是不稳定的,就是一会儿高兴,一会儿不高兴,起伏很大。他在学校里边,有大量的人际关系的变化、学业成绩的挑战。他面临的是一个疯狂的世界,但是回到家里边是稳定的。家里给他提供一个稳定的家庭环境。
第三个,遇到困难时的支持。别看他那么嚣张,别看他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但是真正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帮到他的依然是父母。
第四个,对青少年重要性的认可。你得支持他、关注他,让他感受到父母知道他在成长,知道他所面临的困难。
第五个,安排和界限。因为青少年的情绪像坐过山车嘛。所以,他有时候会突破界限。
你想,如果一个人在青少年的时候,做了一件危险的事情突破了界限,那很有可能会造成终身的伤害。可能这一辈子都会为此去付出代价。所以,我们作为成年人,需要给他做出安排和一定的界限。
第六个,从健康行为到冲突管理的榜样。父母要能够成为孩子的榜样。
第七个,一个支持大脑健康发展的环境。你了解了孩子的大脑到底是怎么发育的,那么你给他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他能够更快地发展出他的前额叶皮质。
如果他的前额叶皮质的发展,比他的杏仁核发展来得快,那这个孩子,就会比较平稳地度过青春期。
这里最有效的方法,大家可以参考《自驱型成长》这本书,你就知道,给孩子爱、温暖和低压力的环境,会让孩子更容易发展出自己的前额叶皮质。他会更有创意、更灵活地去对待生活当中的挑战。这是第一个原则,父母的重要性。
第二个原则,叫作双向沟通。双向沟通,就是我们在跟孩子沟通的时候,很容易变成单向沟通。
比如说,盘问、唠叨、只说不听。很多家长特别喜欢追在孩子屁股后面不停地唠叨。这种不停地唠叨,基本上是不允许孩子说话的,或者孩子也没什么兴趣跟你说话,他闷头不说,你就一直说。很多父亲对孩子大喊大叫,或者摆出父亲的那副尊严,父亲很高高在上地训他。
你发现,这些沟通都是单向的,这些沟通都是只有从父母到孩子。所以,孩子在父母面前不说话了。
那天,我在一个餐厅里吃饭,旁边坐了一对母子。那个孩子大概就是十八九岁的样子,那个妈妈就一直给他夹菜,一直在说话。看得我心里好悲哀。
整个吃饭的过程当中,妈妈都在不停地说话,那个孩子就戴着个耳机,低着头,看都不看他妈妈。你给我夹什么菜,我就吃什么菜。那一餐饭吃下来,我坐在旁边我都没胃口了。你会觉得,母子关系怎么能够变成这个样子呢?孩子完全不理他的妈妈,完全不说话。
这里有一个原因,是很多父母除了盘问、唠叨、讲道理之外,没有学会双向沟通。双向沟通需要的是提问,需要的是倾听,需要的是能够表示同理心,能够反映他的情感。这是双向沟通的一个基本技能。
但是,大量的家长从小到大,甚至在工作单位里,也没有学会过双向沟通。要么我说你,要么你说我——你看,“打”或者“逃”。所以,沟通技巧这种事情,是所有人在所有环境之下都应该学会的东西。
大家还得知道,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他的大脑当中会出现一个“权力关系过滤器”。什么叫“权力关系过滤器”呢?
比如说,他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你问他:“怎么样,今天在学校过得好吗?”这时候没有“过滤器”,所以孩子就会跟你讲,在学校里边挺好的,或者怎么怎么样。这是一句很正常的提问。
但是,到了青春期以后,比如初二、初三,或者高中,他学业压力很重的时候,父母再问说:“怎么样,作业做了吗,在学校里感觉怎么样?”孩子头脑当中会出现一个“权力关系过滤器”。他认为,你这种话代表着你在我上面,你这种话代表着你又想控制我,你想管着我的生活。这个“过滤器”只要一出现,所有的这种话被过滤掉,他不理你,不说话了。
大家看李现和颜丙燕演的那个电影叫《万箭穿心》。那个学霸孩子回到家,他妈妈整天就是问他说:怎么样,作业做了吗?那个考的成绩怎么样啊?只会问这么几个问题。那个孩子爆发起来生气得要命。
咱们当时看不理解,觉得这孩子可能是跟他妈闹别扭。现在你明白了,这个叫“权力关系过滤器”,就是这种话到他的耳朵里变了。他不是小时候那个愿意围着妈妈,去讲学校里发生什么事的小孩子了。他希望你跟他平等地对话,而不是用这种盘问的方法,用这种自上而下的提问方式。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青少年的孩子的沟通能力有待发展。他掌握的词汇量有限,他会说的这种句式、句型也有限。他没面对过那么多复杂的需要沟通的状况。所以,他就会觉得,大人怎么都那么能说,我们小孩子不会说。所以,他要么就憋着不说,要么就发脾气。
这里要有一个过程,我们也得教会我们的孩子怎么用《非暴力沟通》,或者怎么用《关键对话》书里的方法。这些书除了大人可以听之外,小孩子也可以听一下。
那么,如何提升我们双向沟通的能力呢?
第一,父母要学会多用非语言交流。比如说,拥抱,跟孩子有一些肢体上的接触。如果是妈妈的话,让孩子挽着你的胳膊。肢体的接触会带来情感上的拉近。再比如,用眼神关注他。
第二,情绪不对的时候暂缓谈话。如果你看到他今天状态不对,就别去拱火,别去提这个茬。等他情绪好的时候咱们再谈。
第二,表达自己的感受,而避免指责和评判。这个方法我们在《非暴力沟通》里讲了很多了。大家有机会,可以把那本书完整地多听几遍。它教大家怎么样去表达感受,而不是指责。
有一个最简单的技巧,就是你张口说话的时候,你说“我”开头,要比说“你”开头更不容易引起吵架。
比如说,你把我气死了,你让我觉得很难过,你让我觉得很失望。你看,只要是你以“你”作为开头来表达你对对方的感觉时,基本上都是指责。你会觉得,你让我怎么怎么样。
但如果你换成“我”呢?你可以说:我感到有点失落,我感到有点难过,我感到心里不开心,或者我感到有点担心。
你看,这里指责的意味就淡了。你可以表达出你的感受来,这就是我们说“非暴力沟通”的一些小技巧。
还有一个,就是作为成年人,我们应该学会非常重要的一个武器就是幽默。能够减少烦躁的最有效的方法是笑一下。你能够有办法逗着全家都笑一下,幽默感一出来,就放松了。
还有一个技能就是倾听。我们在《可复制的领导力》那本书里专门讲过倾听。你怎么提问,怎么反映情感。
什么叫反映情感呢?就是孩子很烦躁的时候,你说“我能够理解你很烦,我能够看出来你心情不好,我知道你这会儿有点沮丧,我知道这件事情让你很愤怒”。你看,这就叫反映情感。
当你能够准确地说出对方此刻的情绪时,他的情绪水平就会下降,他会一步一步地回归正常。他只要说:“嗯,是,我就是这样。”
你看,他只要说“是”,他只要点头,他的情绪水平就会下降。而我们很多父母的说法不是这样。我们的办法是你凭什么生气?这沮丧不是正常的吗?你没考好,你怪谁?
你看,当我们说这样的话的时候,我们根本不承认他的态度,我们根本不承认他有沮丧的权利。这时候,孩子就会更加痛苦。
所以,我们每天看到社会新闻那么多父母跟孩子吵架,最后酿成悲剧的事,我就觉得特别痛心,就在于,这是最基本的沟通技能。但是,我们很多父母根本没有掌握。导致的结果,就是父母觉得自己很委屈——我一心都在帮助你,我在努力地想要解决你的问题;另一面,孩子又会非常受伤。所以,方法很重要。这是第二个技能叫作双向沟通。
第三个原则,叫作权威。权威式教养这个概念,我们曾经在《爱、金钱和孩子》这本书里讲过。书里讲述的是关于育儿的经济学。那本书里说,最高级的、最有效的教育方式,是权威式教养,也就是说,父母在孩子面前是有权威的。但是,父母的权威是来自于价值观,父母不是用暴力、用物质、用诱惑,或者恐吓的方式来建立权威。父母的权威不来自于诱惑、要挟、恐吓,但是孩子愿意接纳父母的价值观,孩子愿意被父母的价值观所引领,这个叫作权威式教养。
权威式教养的特点用三个词来形容:温和、慈爱、坚定。假如你忽略了慈爱,你只有坚定,那这个父母可能有点太凶了。假如你缺乏了坚定,你只有慈爱,那可能会有点放纵。所以,温和、慈爱、坚定,是权威式教养的三个关键词。
各位,要做到这一点真的不容易,这是相当需要修炼的一件事。父母自己的心理状态是不是成熟?父母是一个长大的人,还是说父母也只是“青春期延后了几年”?这是有明显的区别的。
有时候,父母根本就搂不住自己的脾气。很多父母会说,“课听了很多了,我也知道很多道理了,但是到那个时候我就控制不住”。
这种话就不要再讲了。因为讲这种话对于你的改变没有任何作用。你应该反思的是:我为什么控制不住?我都长这么大了,我都30多岁、40多岁了,我为什么还会控制不住情绪?你需要让自己变得更加稳定,你才真的能够做到温和、慈爱和坚定。
而你总是强调说,“我听了也没用,我就是控制不住”。你是放纵自己。你连自己都放纵,你怎么能够管好你的孩子?
接下来,我们说,在跟孩子的沟通过程当中,如果是一个权威式教养的人——就是既要有回应性,又要有要求性,你得向孩子表达出你的要求。你不能说,“因为我是权威式教养的,所以我不管了,一切都由着你”,这叫作纵容,根本就不叫作权威。
作为一个权威式教养的人,应对青春期最有效的方法是:
首先,你要接纳青少年的个人需求。你得理解他,他马上就要是一个成年人了。他正在过渡期。
其次,让青少年感觉到被重视和被尊重。
接着,设定严格的界限——虽然你现在身体已经长得这么大了,虽然你个子比我还要高了,但是我依然是你的监护人。你是咱们这个家的孩子。所以,你需要遵守咱们家的一些规矩。这个界限一定要设定清楚。
第四个,明确表达对孩子的行为和成就的期望。孩子如果不知道父母对他有什么样的期望,或者孩子如果不知道自己在这个社会上会有什么样的价值,将来能够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会很迷茫。他不知道朝哪个地方发展。所以,你可以向他表达对他的期望,你希望他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未必要那么具体说,你一定要成为律师,还是一定要成为医生。这个不一定——但是,我希望你有什么样的价值观,我希望你是一个正直的人、正派的人,我希望你是一个心中有别人的人,能够遵守社会的规范的人,能够为这个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是大家需要的人。这是我们说,作为权威式教养,你需要跟孩子去沟通的部分。你既要有回应性,又要有要求性。
这里有一个细节要注意,就是父母要保持一致。你知道,如果夫妻之间老为孩子的教养问题吵架,孩子就会钻空子。他就会跑到父亲这儿来说,“我妈跟我说怎么怎么样”,到妈妈那儿说,“我爸允许我干吗干吗”。很多孩子特别善于找这个空子来钻。这时候,就会导致家里乱成一锅粥。
所以,你们两个应该保持一致性,至少在孩子面前保持一致性。你们的观点可能会不一样,兴趣爱好可能会不一样,你们俩的感情是一回事,但是你们在教养孩子这件事情上,应该达成一致。你们希望孩子遵守什么样的规范,希望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一点我觉得,是相对比较容易达成一致的。
然后要做到权威式教养,你需要有坚定与被对抗的准备。因为孩子在努力地突破那个界限,孩子觉得自己要说了算。这时候,家长需要有一定的坚定和被对抗的准备,这不意味着产生大规模的冲突。
为什么?因为在跟孩子对抗的过程当中,请家长记住,我们不追求赢。如果我们在家里产生了一个输赢的概念——这次是爸爸赢了,下次是你赢了这样的状况,这叫权力争夺。这种权力争夺会使得这个家天天充满了火药味。
耐心是很重要的。我们跟孩子之间的沟通无所谓谁输谁赢。这一次,这个边界没有守住,他突破了。那好,你对他表达了失望,你对他表达说,这次这个界限是不对的,那么,我们应该承担这样的后果,承担完了后果之后,你可以继续对他表示信任。那么,下一次咱们继续。
我们很多父母经常说“如果你再让我失望,我就再也不相信你了”,这种话千万不要轻易说。你真的能够再也不相信你的孩子吗?你就算再也不相信他,对他有什么好处呢,或者你能做什么呢?你真的就不管他了吗?所以,千万不要说这些自己根本做不到的事情。
我们该信任还是要信任。我知道,你会做错事,但做错了事之后,我们来承担它的后果。后果和惩罚是两回事,这个事一定要区分清楚。很多家长分不清后果和惩罚。后果就是这件事你没做到,我们自然产生的后果你需要承担。
惩罚是什么?这件事你没做到,我拿另外一件事来惩罚你。所以,我有个朋友特别逗。他孩子想玩游戏。孩子学习成绩不如意,他说,如果你不把这个成绩给我在多长时间之内补上来,我就把你养的小动物全部送人。然后弄得这个孩子特别揪心,特别痛苦。
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他真的在那儿努力地补数学、补英语,但是你要知道,他其实根本并不爱那个东西。你可能让他在这次把数学补上来了,但是毁了他今后对数学的兴趣。
而且,他从你身上所学会的沟通方法就是要挟。反过来,你发现,他经常会要挟你。因为你对他是要挟的手法。他也会用要挟的手法来对待你。
所以,你们俩就成了输和赢的这种关系,这不叫作权威式的教养。这就是恐吓、威胁、惩罚。这里有一些建议。
首先,你要懂得你的原则,你可以坚持到底,这是我们家里的准则。当然,提醒大家,坚持到底不意味着你每次都赢,我们也不追求每次都赢。培养孩子成长才是最重要的。那个底线是我们家的底线,但我不能因为守住这个底线,我连孩子都不要了。这是两回事。对孩子的爱、尊重和信任,是永远要坚持下去的。
然后,一次只专注于一个立场。你别一次跟孩子讨论问题,或者是跟孩子产生一次对抗。你指出他好多个毛病,需要你同时改,这很难。一次专注于一个立场,慢慢推进。
第三,用建议来替代要求。在大概小学的时候,孩子没有进入青春期,父母对孩子可能更多的是要求。但是,现在我们慢慢学会建议。
当然,如果父母能够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用建议的方法来替代要求,那当然更好。这是说明父母本身很成熟。
第四,鼓励孩子的成年人行为。一旦你发现,孩子出现了成年人行为——什么叫成年人行为?不是说像成年人一样的那些坏的行为,而是怎么做,就像是一个承担责任的人。他愿意承担责任,他愿意分担家务,他愿意为别人做一些妥协,他愿意放弃自己的一些利益去照顾他人,这叫成年人的行为。
一旦孩子出现了成年人的行为,给他鼓励。这个鼓励不是来自于奖励说“你做了件事很好,爸爸给你买个手机”。不是,你如果这样一一对应地做这样的事情,很有可能会破坏了他的那个成年人行为。对他表示感谢就好了。他做出成年人行为,对他表示感谢,表达出自己的欣慰,然后度过一个愉快的下午,这就是非常好的鼓励。
第五,学会指导而非束缚。如果你希望用束缚的方法来保证你的孩子安全、健康、成长,那你会累死,因为孩子的能量变得越来越大。他再学会开(汽)车了以后,我的妈呀,那就是到处都可以跑,你能够雇个私家侦探天天盯着他吗?这是不可能的。
所以,如果你想要束缚的方法对待青春期孩子,没机会了。学会用指导的方法,让孩子把家里的这些规矩、父母的价值观内化。
内化就是变成了他的一部分,他愿意接受这件事情,并且跟他的想法是一致的。这时候,你就发现你可以放心了。你就知道,这个孩子不会做特别出格的事。就算他的大脑有一些情绪上的波动,也不会做过于出格的事。因为他已经内化了这些规矩。这是第三个原则,叫作权威式教养。
第四个很重要的原则,叫作代沟。为什么父母在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会出现代沟呢?这里有几个很有意思的原因。
第一个,是时代变了。你想想看,咱们小时候是看电视长大的,他们现在就不看电视,整天看手机。我们过去的所有新闻,都是来自于官方媒体,现在的新闻,大部分来自于网络的消息。
所以,这是我们说,时代发生了一个巨大的变化。这个是没办法的,每个人都要面对的。
第二个,是人生阶段也不同。就算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一个十几岁的小孩和一个四十多岁的人,他的观点、看法肯定是不一样的,所以人生阶段带来了代沟。
第三个,特别有意思叫作善忘。一个人长大了以后,你就发现,他把自己青春期的时候有多糟糕这事给忘了。他把自己过去有多愤怒、有多离经叛道这种事忘光光了。家长觉得,自己好像没经历过青春期一样。这是我在很多家长身上看到的东西。
所以,有时候有很多家长来跟我聊,说他的孩子怎么怎么样。我有时候就问一句话,我说:“你小时候这样吗?你小时候有没有干过类似的事,或者有没有干更过分的事?”
其实,往往答案是我们小时候所干的,比现在的孩子干的要过分得多。为什么?因为现在的小孩,无往不在监控之中。有手机、手表、电话,到处都有摄像头,孩子被监控得死死的。
我们那时候哪有摄像头,就不知道什么叫摄像头。出了门就消失了,家长也找不着,老师也找不着。所以,你想想看,我们在青少年的时候所做的那些危险的事,或者是更加离经叛道的事比现在的孩子多。但是,家长善忘,忘记这件事了,所以产生了代沟。好像我们生下来就这么成熟,我们生下来就不喜欢在一块儿聚会,不喜欢听摇滚乐。不可能。
第四个,就是家长在孩子长大以后变得过于挑剔。家长心中的那个“原始人”在不断地起作用,就整天在挑孩子的这个问题,那个问题——虽然你这个很好,但是那个不行。这个能挑到什么时候?大概孩子50岁,这父母只要在,还在挑,他一定会不断地挑孩子的毛病。
这四个原因造成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代沟,结果就是孩子没话好说,不愿意聊天。
那怎么破除它?
第一,你得意识到时间的流逝。你得意识到,我们的年纪变大了,孩子也逐渐地长大了;你得意识到时代的改变,年龄的改变。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就是你愿意倾听,愿意多听听孩子讲他们的事。比如说,我现在跟我儿子聊天,我就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事。他们说,喜欢谁或者跟谁愿意交往。
我说:“那你们加微信了吗?”
他说:“加微信干吗?不加微信。”
我说:“不加微信你们怎么聊呢?”
他说:“我加他游戏号。”
他们认为,我喜欢你,我就加你的游戏号。只要加了你的游戏号,咱们俩就可以聊天了,还可以连麦,还可以说话。什么都很方便。
你看,这就是我从孩子身上学到的东西。他们有他们的沟通方式。我就想,我们樊登读书的手机软件,我们这些中老年人,将来能不能互相加对方的读书号——说“我加了他的读书号,我跟他在读书的过程当中,可以产生这样的互动”。这就是孩子带给我的启发。所以,这是愿意倾听。
还有一招,很容易拉近你和孩子关系的方法,叫作回忆自己的青春期。我每次在家里边,只要跟我儿子聊这种话头,那就特别开心。他就特别愿意听,你小时候干的那些蠢事,干过很多奇怪的东西——“你们那时候原来这样”“你还有这个时候,那么笨吗”“这都不懂”。
他觉得,父母有过这么萌宠的这种时候,这个过程很好玩。在我们领导力的课堂上,叫作放大公开象限。因为孩子从生下来,他看到你就是一个成年人。他觉得,你可能这一辈子都这样吧,他不知道你小时候是什么样。所以,你跟他讲你小时候的状况,出过的糗事,有过什么样的教训,对于孩子来讲,他就学会了,他就在不断地学习。
所以,跟孩子一块儿聊天,回忆你小时候所发生过的事情这一招,我觉得很多青春期的孩子的家长都可以用。
最后一个,对不懂的事表示尊重,对孩子表示尊重。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弥合代沟。不要让这个代沟变得更大。
第五个原则,叫作情绪。因为在沟通当中,最重要的要处理的东西就是情绪。人们有时候说话,完全不是因为那个字,不是因为那个字眼,而是因为情绪,所以才带出了那个字眼。这时候,我们要学会冷静。因为你是成年人,你应该首先学会冷静。
第二个,学会幽默。我们前面讲幽默很重要,然后教孩子怎么样与他人沟通,你自己也可以学会跟别人沟通。
有时候,孩子的问题解决不了怎么办呢?找一些同病相怜的人聊一聊。家长们可以互相学习一下经验和教训,听听别人是怎么学习的,别人是怎么应用我们讲的这些书的内容等等。这时候,书友的交流,家长的交流,家长群在一起,千万不要只变成完成老师布置作业的那么一个群体。家长群是可以社交的,是可以互相认识的,讲讲各自家里的状况。
如果你看到你的孩子有一个同学和他父母的关系很好,这个孩子情绪也很平稳,你可以去请教一下,跟对方的家长聊聊天,学习一下。这是与他人交流的方法。
还有一个,就是慢慢地去找跟孩子之间的边界。你知道哪些事在他看来是隐私,哪些事情你需要尊重他。他在什么时候情况下,就容易上火。所以,找到这个边界以后,你们就能够找到更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去讨论问题。
以上就是这本书最核心的部分:父母的重要性、双向沟通、权威式教养、弥合代沟,还有解决情绪问题。如果你能够把这五个问题处理好,我相信,你的孩子会愿意跟你滔滔不绝地讲话。
我儿子现在上初中,个子也快一米七了,个子也逐渐长高了,他像个半大小伙子了。但是,他还是很愿意跟我们说话,每天回到家就拉着我不停地讲。他讲他们学校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事:打篮球、学习、考试、交朋友等等。所以,我觉得,我的青春期孩子,反正愿意跟我说话。如果你能够学得会的话,我相信,你也可以做得到。
接下来,有一些小问题我们需要给大家做一些提醒。
首先,青春期健康问题。孩子到了青春期以后,他不像小时候那么喜欢运动,他更愿意睡懒觉。而且,他的生物钟也发生了改变。
你看,过去的小孩,比如说,上小学、上幼儿园的时候,到了晚上8点,你都不用叫他都困了。一般8点钟、9点钟他们自己就困了,就上床睡觉了。但是,青春期的孩子经常喜欢熬夜,有时候到后半夜。
我记得,我们在青春期时经常拿个手电筒,钻在被窝里边看小说,不困。我读这本书才找到了依据,原因是因为我们的褪黑素释放会往后退两个小时。褪黑素释放出来你才会困。而青春期的孩子褪黑素的释放时间变了,它往后拖,但是早上起来依然要起那么早去上学。所以,很多青春期的孩子,可能会出现睡眠不足的状况。
实际上,如果要保证他的身体健康,最有效的是要睡到9个小时,就是要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犹太人讲过什么是好的学习。好的学习就是好的睡眠。就是只要你睡得足够,这孩子的成绩就能好。
为什么睡觉跟成绩有这么大的关系?白天人学了很多的东西,晚上睡觉的时候,在头脑中去整理这些东西,所以大家千万不要觉得睡觉是浪费时间。不是,睡一个好觉,头脑当中,白天所学的那些知识的碎片才能够连接在一起成为系统性的知识。这是脑科学研究的结果。所以,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是很重要的。
还有就是督促他运动。运动对于人生来讲,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很多青少年胖就是在青春期开始。本来小时候,身材都挺匀称的,过了青春期以后,有的人变得越来越健美,有的人就变成了一个小胖子,然后就一直胖下去。
所以,这时候父母有一个责任,是帮助孩子去爱上一个运动,帮助孩子去打球、跑步,产生一个兴趣爱好。
另外,还包括注意孩子的饮食。在这儿提醒大家一点,不要在晚上切一盘水果让孩子吃。这个对孩子身体很不好。因为水果的含糖量很高。
其次,心理问题。这是我们认为非常重要的一个东西。为什么很多青春期的孩子会选择——甚至有人会自杀,有人会自残,这都是心理问题。
怎么知道这是孩子正常的青春期表现,还是更严重的问题?有时候孩子长期暴怒,不说话,然后把自己封闭起来,或者失眠不睡觉,有的家长解释,不要紧,青春期就这样。是因为激素的变化,您不是说了吗?
但是你怎么知道这不是病态?这里有几个要素。
第一个,注意问题持续的时间长度。如果持续了很长时间都没法走出来,那你要小心。
第二个,症状的严重程度。你发现他不是简单的暴躁,他拿头撞墙,他的胳膊上有刀子划过的痕迹,这就变得很严重了。
第三个,这个问题在多大程度上干扰了青少年的生活。他的生活是不是发生了一个变化?
第四个,这个问题对家庭的影响程度。
如果在这四个层面——比如说,持续时间超过两周、症状严重干扰了青少年的社会功能、家庭功能也受到了影响,那么,你就有必要去寻求专业的帮助。
大家千万不要觉得,带孩子看心理医生是一个很丢脸的事。这个观念一定要扭转过来。
心理医生和看感冒的医生都是医生,一回事。千万不要觉得丢人。因为心理疾病如果你不去治它,它所带来的伤害,可能比感冒还要严重得多。
但是,我们每一个人习惯于去治感冒,心理有了病以后,我们就老想不让别人知道,不跟别人说,往往会造成很多的更严重的结果。
如果这个社会能够都看开这一点,我们觉得去看精神科的大夫,或者去跟医生聊聊天,跟心理医生坐下来进行一个长谈,是一个正常的生活方式,这不挺好的吗?这样的话,大家就都放松了。我们找到了专业人士来解决很多问题。
如果你的孩子在青春期时出现了一些问题的话,那么,我们要做到这么几点:
第一,识别问题,而不是否认问题。有很多家长是在否认问题,说“我的孩子没问题”,然后去跟学校吵架,去跟别的家长吵架,去解决别的孩子的问题。我们要能够愿意接纳和承认自己的孩子有问题。
如果你不能够识别,而只是一味地否认——当然,你可以摆脱一些负罪感,但是真正受伤害的是谁?受伤害的是你的孩子。
所以,我们要学会识别问题,而不是简单地否认问题。
第二,在能力范围内寻求最好的专业帮助。除了老师之外,还有专业的社工、专业的大夫等。
第三,寻找积极因素提升孩子的自尊。别的事,你可能不专业,你不会干,但最起码有一件事你可以干,就是找到孩子的优点肯定他、表扬他,让他的自尊水平提高。这时候他会更有转变的动力。
第四,站在孩子的角度解决问题,而不要把成年人的解决方式强加给他们。你要考虑到他跟你不一样,所以你不能够说,“你必须按照我的想法去做”。你得允许他有他的节奏,他有一些主动性,让他做一些选择。只要他能够做一些选择,那么执行的可能性,就比你告知的他要高得多,这是心理学有很多实验可以证明的事情。
另外,青春期还可能会遇到毒品问题、烟草问题、酒精问题和性的问题。这些问题一旦发生,可能都会比较严重。所以,现在你看,海淀区的学校就在给孩子们进行禁毒的普及教育,要求孩子们要参加这样的笔试、去了解都有哪些种毒品、这些毒品会造成什么样的问题。这确实是让孩子提前有一个预防。
有时候,孩子根本不知道他涉入到一个派对当中,就被别人引领着吃了摇头丸什么的,最后成瘾了。
这种状况我们应该怎么做?有一个方法叫作情景设定的方法。
什么叫情景设定?就是你需要跟孩子讨论,如果发生什么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做,并且告诉孩子很多案例。比如说,发生过有人因此受伤的情况,发生过有人因此堕胎的情况,发生过因为吸毒,所以导致这个人的身体变成什么样的情况。把这种最糟糕的情况跟孩子讨论。因为如果你不说的话,一旦发生,孩子根本手足无措。
当孩子知道这么多的情景,并且知道针对什么样的情景该怎么应对的时候,对他来讲,他心中更有数了。
像烟草、毒品、酒精、性这样的问题,你很难说“我等到它出现了再说吧”。这个太沉痛了。所以,我们需要提前跟孩子做铺垫,提前让孩子了解可能会有什么样的状况,会遇到什么样的人,会有什么样的呈现方式。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样说“不”,怎么样离开,怎么样保护自己等等。
接下来,有一个模块,就是讲孩子的友谊和同伴关系。孩子到了青春期以后,有一派观点认为,孩子的同伴变得比家长更重要了。这本书里讲到,究竟是同伴更重要还是家长更重要?其实,青少年自己也说不清楚,不知道。可能在日常生活的时候,研究游戏、研究偶像、研究打篮球这样的事的时候,同伴更重要,或者有一些小小的挫折的时候,同伴可能更重要。但是,遇到大问题的时候,遇到巨大的人生选择的时候,孩子们觉得,家长的意见依然是很重要的。所以,家长不要就突然觉得,我不重要。
当然,友谊对于孩子的重要性在不断地提升。为什么呢?因为友谊能够带来社会支撑。他要融入这个社会,他必须有朋友,必须得学会怎么交朋友。
但是,如果一个家长为了不让孩子交到坏的朋友,而控制他交朋友的人选——我见过很多很遗憾的家长。他会给孩子选朋友,然后要求说,你必须跟谁交朋友。为什么呢?因为他成绩好。你必须跟谁是好朋友,你不能跟谁在一块儿,谁只要来,我就把他赶走。
当父母用替孩子筛选朋友的方式来帮助他交朋友的时候,结果就是你的孩子学不会交朋友,甚至你的孩子在社会当中、在学校当中,可能会遭到别人的排斥。因为他根本就不懂得社交,他不会跟别人交往。所以,他要找社会支撑,他会受到同伴压力,同时他要学会融入社会。因此,他一定得学会去交朋友这件事。
很多家长担心的事是,如果真的交友不慎怎么办?家长认为,他交那个朋友,我看了就不顺眼,看着就像坏人——那书里说:“不要期望你的孩子和你一样,按照你喜欢的朋友类型来选择朋友。”这是第一句话。
第二句话:“青少年会犯错。”父母的角色不是去批评孩子,而是提供支持和反思的机会,引导孩子思考哪种友谊最适合自己。
最后一句话最重要:“你真的希望你的孩子背井离乡,和那些你完全不了解的人在一起吗?”这话什么意思呢?如果你真的把孩子逼急了,如果你真的非得要求他按照你的想法去交朋友的话,可能这个孩子就不在你身边生活了,他就离家出走了。
那时候,他跟谁交朋友,你管得着吗?你就更没戏了。所以,我们更多的应该是促使他反思,告诉他一些原则。但是,你不能够强力地干涉说,你绝对不能够跟谁在一起。这个是很困难的一件事,但是你可以让他内化。你可以告诉他,妈妈担心在哪儿,或者爸爸担心在哪儿,引导他推演下去,会产生什么,这个人这样,下一步他会怎么做。那么,再往后,他可能会给你,或者给他自己带来什么样的伤害,这都是我们说父母能够做的事,
然后,如果孩子在学校里被拒绝、被孤立、被霸凌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首先,我们得承认一个相对比较残酷的事实。虽然被霸凌的孩子很值得我们同情,但是他们的父母一定要反思——我们见过很多父母处理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去找学校来解决。这当然是要做的事情,但是,父母一定要想办法改善自己的能力,父母如果不去教孩子怎么样融入社会,怎么样去交朋友,他社交技能问题解决不了,那么这次的事过了,可能还会有下次。所以,社交技能跟别的技能一样是可以学习的东西。
你怎么发现孩子被霸凌的迹象呢?这里有一些要素大家要注意。如果你的孩子,出现以下这些状况,你就要考虑有没有可能他在学校里遇到了困难,被霸凌了。
第一个,孩子不愿意上学。
第二个,从学校回家经常走不同的路线。因为他会遇到那些伤害他的人。
第三个,个人物品和衣服经常丢失或者损坏。有时候有的家长会说,你怎么这么不小心,其实是有人欺负他。
第四个,身体上有任何不易解释的伤口或者痕迹。
第五个,持续的情绪低落或者易怒。
第六个,发现他失去友谊。
第七个,学习成绩无故下降。
以上是孩子被霸凌的一些特征,无论在中外你都能够看得到这样的状况。
那么,如果你发现你的孩子在学校里真的被霸凌了,你需要做的事是什么?
首先,与学校取得联系。因为几乎所有的学校,都会有针对霸凌的很多规定,有很多这样的预防的方案。
然后,与孩子交谈,对他表示支持。我们见过有的父母会把气撒在孩子身上。孩子被人欺负了以后,父母打孩子,或者骂他,或者责怪他没用——“你干吗不打回去”等等。这样的方法会导致孩子内心更加痛苦。他会受到双重打击。
很多孩子被霸凌,最担心的不是霸凌这件事。这说起来可能很残忍,很多孩子最担心的是不要让父母知道这件事。因为“我的父母,如果知道这件事的话,我更糟糕,我可能会遭遇到更严重的打击”。孩子更害怕的是自己的父母。
所以,如果你不能够给孩子支持,不能够表达对他的爱,不能够表达对他的保护,那么给孩子带来的压力会更大。
还有一点,就是要学会保护孩子。你可以护送他上学,接他放学,甚至你去跟霸凌他的那些孩子谈一谈。因为你是一个成年人,你是有自己的地位和威力的,你可以去告诉那些孩子,不要再欺负他。他是有父母关爱的。而且你可以鼓励他们多交流等等。
有很多孩子长期受到欺负,只是因为其他的人觉得,这个人没人管、没人喜欢、没人照顾。所以,家长对于孩子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我们说,关于友谊和同伴关系。
接下来,这个模块是网络问题。网络肯定是个好东西。对于我们今天的人来讲,网络彻底改变了我们学习的方式。孩子会有更多的学习机会、工作机会。这些都从网络上来的。
但是,网络会带来挑战是什么呢?网游成瘾问题、色情内容、性骚扰问题,还有网络霸凌。网络霸凌有时候跟线下霸凌比起来可能更厉害。大量的人在网上去骂一个人,去整天发那些脏话。这是网络带来的挑战。我们的方法是什么呢?
第一,你要鼓励我们的孩子三思而后行。在网上你说一句话,或者发一个图,是很容易被别人截屏保留下来的。然后,如果你不小心泄露了自己的隐私,泄露了自己的照片这样的东西,就有可能会给你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所以,你要跟他分析很多案例,鼓励他做事之前要三思。
第二,你自己得学会了解很多科技工具。你得知道现在有哪些新的网站,哪些新的应用。
第三,给孩子的上网时间设置界限。作为父母,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界限。多长时间,这个可以跟孩子一块儿讨论,邀请孩子共同参与制定这个界限。但是,家里不能够让孩子无节制地随时网上。因为我们需要在现实生活当中联结。
另外,你可以参与青少年在网上的很多活动,去体会一下他们的生活。我见过很多父亲,会跟孩子一块儿打游戏的,这也是蛮好的一个方法。这会增强父子之间的互动。
总之,网络问题,不是一个特别容易解决的问题。
我们讲过一本书叫《欲罢不能》。那本书就是专门说,如果你的孩子出现了网络成瘾的状况,你应该怎么办的。大家可以参考那本书去听一下。
最后一个模块,是关于离异家庭的问题。我们要分清楚,一个离异家庭出现问题是什么问题?实际上,离异家庭的问题,最核心的是父母间的关系,以及青少年和他们父母关系的问题。
如果离婚了以后,父母间的关系没有变得特别恶劣,父母间的关系还是挺好的,还能够有交往,还能够见面聊两句等等,对孩子的伤害相对会小很多。
在孩子和他父母的关系上,如果青少年和他的父母之间没有产生仇恨,没有产生像不见面、再也不理你了这种状况,那其实这个离异所造成的伤害就会小很多。
然后,要跟孩子谈一谈这个问题,不要让孩子成为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夹心饼干。很多青少年最头疼的事,就是觉得,我什么都不知道,他们好像可以随便决定我的命运。我感到好像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我觉得有点担心,但是每个人见到我都假装没事一样,这个让我非常愤怒。
所以,你需要跟孩子谈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们决定不要在一起生活了。不要让孩子成为夹心饼干。
此外,让孩子知道,就算我们俩不在一起生活,我们对你的爱不会少,我们依然会照顾你,你永远是我们的孩子,这一点不会变。
对于继父母的建议,就是要慢慢地去建立尊敬和信任。这个需要慢慢来,一个新家庭刚刚组建以后,千万不要觉得,我做了你的继父,或者我做了你的继母,我应该承担父亲的责任。你跟父亲不一样,你是个继父,你是一个来到这个家里的新人,你是一个陌生人,所以你不能够像他的爸爸那样去跟他说话、去要求他。你可以一点一点来,可以先从一块儿参加活动开始,先从逐渐地建立友谊开始。
所以,对于继父母来讲,最重要的一件事需要有耐心,你得逐渐地先融入他的生活,取得他的信任。
大家看过《家有儿女》,夏东海跟刘星——刘星就不是他亲生的,他是刘星的继父。所以,他就能够把握好这个尺度,先跟刘星建立感情,让刘星逐渐地能够接纳他,大家成为一个团队了,这时候才能够去履行父亲的责任。
那么,对于那些单身父母来讲,建议是什么呢?作者说,你千万别把孩子当依靠。尤其是一个单亲妈妈带着一个孩子,两个人孤苦伶仃地在一块儿生活。妈妈有时候晚上会喝酒,然后向孩子倾诉,跟孩子不断地讲他的爸爸是多么糟糕、多么负心等等。这时候,你会发现,孩子承担了很多他不该承担的东西。
孩子不能够做父母的安慰剂,孩子不能够做父母的父母,所以你让他承担了很多他没法去解决的问题,会把孩子压垮。父母不能够把孩子当作心灵的依靠。
最后,书中说离婚也不是没有好处。离婚至少有三个好处。
第一个好处,就是家庭当中的冲突减少了。为什么要离婚?就是因为老吵架,所以这对全家人其实都是一个巨大的压力。但是,从这里解脱出来以后,孩子会觉得冲突减少了,和平了。
第二个,孩子要学会承担新角色,他要到一个新的家庭,换一种新的环境,所以对他来讲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和锻炼。
第三个,如果处理得好的话,会形成更多的支持网络。邓超演过一个电影叫《银河补习班》,里头邓超对他的孩子,那个继父对他的孩子,都是巨大的支持,都认为这是我的儿子。所以,如果能够处理得好的话,可能会有一个更好的支撑的网络体系。当然,这是不容易的一件事。
如果能够让家庭修复,让大家不离婚,能够好好地在一起生活,其实有机会还是应该努力的。
总结一下,这本书讲完以后,我的感受就是:这本书应该叫作《父母的自我修养》。我们每一个人,在面对青春期的孩子的时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自我成长的机会。他在青春期和在小时候给家庭所带来的挑战,是完全不一样的。
如果你希望一切都不变,一切都像小时候一样,那么开开心心地、高高兴兴地就长大了,你未免太天真了。而这个时候,你也错过了很多成长的机会。所以,随着孩子给你带来的挑战,你也从中年在向更成熟的方向在过渡。
对你来讲,其实你面临着自己的第二个青春期。孩子的青春期,也是父母的第二个青春期。这时候,你要学会享受和孩子在一起,这是他对你最后的依恋。
如果孩子到了18岁以后,去上大学离开了家,那可能真的是一年就见一两次了。所以,在这之前,孩子能给你惹这么多的麻烦,能给你带来这么多的压力,还需要你去解决——珍惜它吧,珍惜这个可以紧密地在一起共同战斗、面对挑战的机会。青春期对所有人来讲,都不应该是一件坏事。
所以,今天的互动话题是:我希望大家可以回忆一下,自己青春期所做过的荒唐事?
我觉得这个会非常有趣,因为大家青春期都做过很多奇奇怪怪的事。把它讲出来,很有可能能够拉近你和孩子之间的距离,好吗?谢谢大家,我们下周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