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琐事、联想与人生感悟21:删除微信号的联想

我曾两次误删微信号相关数据。因手机内存有限,又不舍得换新手机,为确保其正常运行,我每天清晨必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理手机缓存和无用内容。第一次误删,是在删除条目时滑动操作失误,导致微信里的所有数据瞬间消失,那些珍贵的照片、我撰写的文字、各类重要资料等全都丢失了。其实这些数据本应及时收藏或备份到云端,可我总想着以后还有时间处理,没想到会酿成这样的后果。

第二次误删,我明明知道操作有误,却还是没能避免。当时我进入微信设置本想清理缓存,却不小心删掉了数据,微信资料再次全部丢失。更麻烦的是,我忘记了微信号,联系腾讯客服也没有办法解决,幸好最后从爱人那里找了回来,但微信里的所有内容已无法恢复。这次不仅我自己微信号的数据丢失了,朋友们微信号里与我相关的内容也一并消失了。经历了这两次教训,我彻底改变了习惯,再也不在微信里存放任何重要资料,需要保存的内容,都及时仔细地收藏在图册里或详细记录在日志中。

这让我联想到人生。从两三岁懵懂学步,到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再到步入职场、成家立业、迎来孩子,直至退休养老,人这一生,总会在某些阶段丢失一些本不该失去的重要东西,其中不乏关键且再也回不来的重要之物,然后又不得不在新的基础上重新学习、建立新的事物。

就拿学习来说,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中学,学习对我来说几乎不费力气。大学第一年也是如此,可当接触到专业课程时,我渐渐感到迷茫困惑,以为是自己不够努力或脑子有问题。其实不是,我的数学和编程成绩很好,几门编程课都考了九十多分,微积分更是满分。但与实践紧密相关的自控系统课程,我却学得一头雾水,始终不得要领。课余时间,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我却既不问老师,也不问同学,只是自己埋头钻研,效果很差。其实,我是丢失了学习方法,而且一直没有找回来。

那丢失的学习方法是什么时候找回来的呢?是在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之后。那时,工作中遇到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就会寸步难行。比如设备故障,要是自己处理不了,就得向同事、师傅、厂家虚心请教,有时甚至要花一个月时间刻苦钻研书籍,想精通之后再解决问题,可往往为时过晚。而别人简单几句话,就能让人恍然大悟。由此可见,学习方法很有讲究,多问、多思考,多与行家交流,和优秀的同行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尤其是对于实践性强的内容,这一点非常关键。我还记得,大学里那些有工作经历的同学,在学习电工、电机和拖动课程时,理解得很快,成绩也很好,很多同学都向他们请教,收获很大。工作环境迫使我经常向师傅、同事、资深工程师请教,同时参考国外大厂的网站资料,向大学老师学习等。没过几年,我就掌握了专业理论和技术,当然也包括一些非常有用的软硬件工具,比如软件、手操器、测试仪表等,并且逐渐成长起来。不到三十岁,我就主持设计了厂里首个大型自控系统——液压压下自动轧钢控制系统,之后又完成了十多个类似的大型自动控制系统项目。

与人交往也是如此。当年从校园进入社会,人际交往模式完全不同,校园里那一套根本不管用。当然,也有人一辈子都在校园环境中生活。进入社会后,人际交往得从头开始,这比学习技术复杂得多。学习技术或处理故障,一次不行,可以换个方法再试,总能找到解决办法,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但人际交往不一样,如果一次出问题,很可能造成终生遗憾,失去弥补的机会。毕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复杂微妙,一旦破裂,很难修复。上班近三十年,我多次碰壁、受挫,才逐渐明白了一些道理。虽然还是留下了很多遗憾,但好在总比一直糊里糊涂要好。

身体也是这样。年轻时,我觉得自己精力充沛,没有什么做不到的,干起活来像拼命三郎,不知道疲倦。遇到处理故障,就废寝忘食,连续工作,不懂得合理安排休息,更不注重营养均衡。特别是前几次去峰钢厂处理自动化系统问题,连续工作两个多月,每天深夜两点以后才回酒店,直到程序编程修改完成,自动控制系统正常运行。接着又马不停蹄地坐高铁回厂,一天都没休息,又投入到自动轧钢冗余系统的完善工作中。检修结束生产恢复正常没多久,我就被慢性病缠上了,而且很难恢复。原本还想再去别的厂承接几个大型项目,可惜身体不允许,只能放弃。

这次丢失的是健康,是再也无法恢复的健康,它让我永远告别了心爱的自动化行业。幸运的是,我逐渐建立起新的生活内容,通过锻炼身体、加强营养、规律作息、阅读、学习外语和在简书上抒发感悟,努力开启一种全新的生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