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协同,是我们经常会遇到的场景,无论公司大小,大部分项目都需要调集各种各样资源去合作完成。但通常的情况是,有多少个部门,就有多少道墙。
这句话是我了解的一个用户真实说过的话。
这位用户在世界五百强的大公司做总裁助理,大公司嘛,组织架构比较复杂,人也多。需要协同的时候更多,这位用户很难说用总裁助理的职级压人,强制对方配合他。
他就想了个办法,用总裁的形象当敲门砖,跟对方说“我这件事很重要,涉及到总裁形象,需要你配合。”
但结果,对方更不配合了,反而说“这是你的份内职责啊,我的事儿还没干完呢,而且我的工作对公司也很重要,是总裁亲自关切的。”
你说这咋办呢?到底孰轻孰重?谁需要配合谁呢?
你看,这是我们职场上特别容易遇到的问题,看起来大家都有一个神圣不可侵犯的目标,那怎么协同呢?
在这里,我分享给你的工具,是“倒推梳理业务流程法”。
什么意思?还是一以贯之的思路,就是回到最终目标上,从用户价值来倒推业务流程。
因为不管什么样类型的公司,能生存下来的基础,是不是都是得能赚钱,有更高的利润呢?
那每个部门就都是业务链路上的一环,大家都得为最终目标努力,这应该是一个共识,毕竟,我还没见过公司死了,部门还活着的情况呢!
基于这个目标,我们再回到前面这位用户的问题。怎么打破死死挡在那里的部门墙呢?当然是把大家都拉到公司的利益、利润这个更高的目标上来。
所以,作为教练式领导,在处理协同的问题上,既不用指挥,也不用哄着对方,而是要朝着最终目标,一步步引导团队,协同作战。
那具体怎么做呢?下面咱们详细来说。
1.第一步:确定终点
先来说第一步,确定终点。
我在微软、IBM的时候,接触过很多直接面向用户端的业务。
这类型业务,想要更高的利润,能赚钱,关键就在用户身上。
因为有人买单,才有钱可赚。
那当遇到跨部门协作,需要高效协同的时候,首先就得重新共识,让中、后台各协同部门都一起再次感受到这个核心目标。
所以,如果遇到分歧,尤其大家僵持不下的时候,你就可以把你团队中的成员都叫一起,说:“咱们在争论谁更重要的时候,有一个共识大家都应该毫无争议,就是我们都要从用户出发。”
所以说,接下来,就要确认更细分的用户群体。如果这点不共识,后面都无法开展。
所以第一步也是倒推流程的前提,要确认客户目标,根据最终的目标再找到重要的问题。
这里有两个问题,你们团队必须要达成共识。
- 第一个问题,最终要交付的用户到底是谁?
- 第二个问题,这些用户下单的理由到底是什么?
只有这两个问题达成共识,基于对需求的共同认知去做研发,做出来的东西才能卖得出去。
2.第二步:倒推完整商业流程
好,确认好终点,接下来就要倒推关键的商业流程了。
要注意,我们倒推的不是公司管理流程,而是商业流程。
为什么呢?你想,咱们前面说了,大多公司的最终目标都是更高的利润,那跟这个目标直接相关的,当然是商业模式了。
相反,如果倒推管理流程,因为管理流程指的是,在做一个项目时,各个部门都有什么具体的分工,这很容易把流程梳理直接变成分工,把事情摊到每个人身上,更容易出现“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协同问题。
那按照商业模式来倒推,也就是从“钱从哪儿来”这条线,往前捋,看要让用户买单,我们必须完成哪些事情。
好,那最终节点是用户买单,再往前倒推一步是什么呢?是说用户为什么买单?得到了这个答案,就意味着下一环节是,产品必须长什么样子。
那再往前,做什么就能让产品长成这个样子?是产品的包装设计吗?是产品的开发吗?一直往前倒推,直到梳理完商业流程的主干。
3.第三步:审核关键环节
根据我多年的经验判断,你第一次进行流程推理,可能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容易事无巨细。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列了非常长的一条链路,可能写了十多条环节。
这时候,你就要去检查,每个环节对客户交付来说是必要的。
所以说,我们尽量只梳理主要的关键环节,啥叫关键?就是没有这个环节,就无法进行到最后客户付钱。
按照这个定义,那么很多支持性的工作都不属于关键环节。
接下来,我们就要进行到第三步,审核关键环节。
关键环节的判定标准也很简单,就是看它能否为最终目标服务。
你要想,没这个环节,用户会不会买单。举个例子来说,你做的是剃须刀产品,终点是用户买单,但有个环节是“做出好看的产品包装设计”。
那你想,对于大多数功能性产品来说,男性用户更关注的是好不好用,好看的包装设计是能加分,但显然并不一定是刚需。
这样来说,“做出好看产品包装设计”,就不是这个商业模式里的关键流程。
在这里,我提醒一下:商业流程上的环节,越少越好。因为这说明,你能用更少的环节,高效交付给用户他需要的产品。
4.第四步:回到管理流程
好,审核之后,你的商业模式流程已经确定了。这时候,你的整体团队就会知道,这个环节为什么要存在,处于什么位置,为了上下衔接和润滑,你需要做到什么程度才算工作完成。
这时候,我们才能回到管理流程,开始进行分工了。
所有部门都很重要,但是大家的重要点不一样,刚刚我们捋出来的关键环节,这些部门是直接服务用户的,他们一定是必须存在的。
那其他部门也重要,只不过其他部门的用户,就变成了内部的业务部门,你服务的是业务部门的成员,需要给他们支持。
既然如此,在面对不同问题的时候,我们有个共同的更高标尺:客户。
以此来评断,谁更重要,就显而易见了。
知道了谁更重要,梳理商业流程的另一个好处是,我们可能还会发现原来的管理流程里有很多是白费的、脱离商业价值的。
你一定不要忽视这条,公司内部的管理流程一定要服务你的商业模式流程,不要坐在办公室设流程。
而公司流程中往往有很多是“补丁”,临时出个问题,咱加一个措施、多设一个流程,当初决定加的时候,没想到执行中会耗费那么多时间、人力,一年下来,加了很多,补丁摞补丁,到后来有的流程都不知道当初为啥制定的了。
所以,即使没有问题,管理流程都应当定期梳理优化,就像是定期打扫和晴天修屋顶、对抗熵增。
5.注意事项
好,这就是我们的倒推梳理业务流程。
如果你发现业务拖延、流程有误、协同断裂等问题,就要及时梳理和调整。如果平时都没什么问题出现,也要定期梳理,至少一年一次。
这就像小年大扫除一样,尽管你平时已经天天都在打扫卫生了,但一年下来,因为平时开窗啊,吊灯上啊、柜子顶上还是会有灰尘。
我们的商业流程也是一样,市场环境在不断变化,新的竞争者会加入,这些都是开窗时吹进来的灰尘,你都需要经常好好清理清理。
结束之前我再来回顾一下我们为什么这么做。
管理流程啊,它是很细碎的公司里边的内部流程。每当我们团队协同不好的时候,我们如果马上就去细倒管理流程,那就会陷入特别具体而微的事情,甚至是争论。
当我们的团队协同遇到问题的时候,往往都是因为管理流程过细,才产生了协同的问题,那这个时候我们就要重新的去审视我们的商业模式。
看清楚商业流程的关键环节,再来梳理管理流程。
希望大家能够再听一遍这一段, 能够把“要商业流程在先,管理流程是服务于商业流程的”这个逻辑听清楚,其实方法是很简单的。
6.小结
好,这一讲我就全部说完了。我们总结一下。
这一讲我讲了“倒推商业流程法”来解决协同难题。
方法很简单,先明确大家的共同目标,然后再倒推商业流程,并从中审核关键环节,最后回到管理流程来进行分工。
但关键是顺序很重要,倒推流程要按照商业模式倒推,而不是上来就细倒管理流程。有没有一点熟悉的感觉?对,从共同目标,从未来出发,倒推到现在,这是咱们教练式一以贯之的思路。
<<<《得到-吴士宏·教练式领导力》学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