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读童话故事的时候,故事的结尾总会写到王子和公主从此两个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似乎幸福是每个人生活所追寻的结局。唯有幸福,生活才变得有意义。
然而幸福是什么?似乎没有一个人能说清楚,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见解。它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衣食住行,工作,情爱,健康,以及赢得别人的尊重。所以我们会觉得王子和公主的生活是幸福的,因为他们衣食无忧,拥有权力和甜蜜的爱情,还有臣民的尊重。
不过真正的生活没有这么简单,因为人的欲望是无穷大的。每个国家都有王子和公主,说不定他们也是存在着攀比和争吵。
阻碍我们得到幸福的原因是什么?
在动物来说,他们是不会思考如何让他们幸福的问题。他们也不会表现忧愁,难过的情绪。每天只要能吃饱,它们就会觉得很快乐。
人类却不一样,看着每天挤着早高峰上下班的人群,在他们僵硬麻木的脸上,很难找寻到幸福的痕迹。
现代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进去农耕时代以后,早已脱离了那种不用时刻为每顿饭忧愁,以及担心野兽袭击的日子。但是人们的幸福指数却并不比以前智人的生活高多少,甚至随着社会的发展,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人们感到不幸福的原因,部分源于社会制度,部分在于个体心理——当然,个体心理本身很大程度上也是社会制度的产物。错误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错误的生活习惯。我们以为金钱和富裕能够带给人富裕。然而富人却也依旧饱受着焦虑和烦恼的煎熬,那我们追寻财富的意义在哪里。
当一个人如果年轻的时候被剥夺了一些正常的满足,他会更看重这些满足而不是别的。他的人生只有一个方向走,而没有别的。如果得到不到满足,他就会变得自暴自弃,自我沉沦,而不再去最求其他的满足。当欲望得到满足,过了一段时候后,他们又会感到无聊厌倦。试图追寻新的欲望。最终陷入这种不幸福的恶性循环。
一,竞争,让我们无暇顾及生活。
大家所说的生存斗争,实际上是成功竞争,人们在进行这种竞争时,担心的不是不知道明天的早餐在哪里,而是不能比邻居吃得更好。
我们每天忙忙碌碌地去上班,整个社会传播给我们的是一种向上价值观。我们希望可以赚更多的钱,享受更好的生活,而不仅仅只是三餐得以温饱。房子总有更大更好的配套,车子拥有更贵更多的性能,衣服和食物,更是有各种不同的档次和选择。
我们就这样被社会捆绑在竞争跑步机上,一步不停的往前奔跑。即使是所谓的休闲娱乐,兴趣爱好,也是有参照的对象和对比,跑步的公里数排名,每年阅读了多少本书。
渐渐的我们便丧失了寻找幸福的能力了,以为赚钱多了,过上富裕的生活,就能得到幸福。结果发现这是一条没有终点的路。以为跑步读书可以获得幸福,却只在重视数量,以及各种社会热门书籍,并没有感受到自己内心真正喜欢的什么。
把竞争当作生活主旨是很可怕、很偏执的事连休闲消遣也会像工作一样紧张和困难。治疗这种病的处方是:在平衡生活的理念下,接受清醒而恬静的娱乐。
二,逃避无聊,追寻兴奋刺激
无聊是人类一种特有的情绪。无聊的本质之一,是现实环境与令人心向往之的更惬意的环境之间存在反差。
社会分工以及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得以从手工劳动中得到解脱。多出了很多闲暇,然而却不知道该如何运用,于是便滋生了无聊的情绪。我们渴望得到兴奋,逃避无聊是一种人性的本性。于是在一天结束了繁重的工作后,我们拖着疲惫的身躯,试图在各种娱乐活动中寻找刺激。吃东西,看电影,刷小视频,试图寻找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刺激大脑的皮层。逃避无聊是人类的天性,只是我们现在越来越变得没有耐心,排队的时候,坐车的时候,走路的时候,总是一刻也离不开手机。试图寻找到一点新鲜的东西,来消磨无聊的时光。商家们和媒体也捉住了一个人性的弱点,把产品的见效时间缩得越来越短。高铁一直在提速,电视剧变成了视频短剧。视频也变成了短视频,试图在一分钟,甚至几秒钟内,抓住消费者的眼球。
追求过度的兴奋,会让人过度的消耗生活,会让人慢慢变得麻木,不仅会影响健康。还会让人对各种快乐的滋味变得迟钝,产生了猎奇心理,而感受不到心里真实的满足。食物没有特别美味就不吃,一本书看不到几页就扔在一边。
所有伟大的著作都有乏味的章节,所有伟人的生活都有无趣的时候。
生活幸福的基础是要拥有一定的忍受无聊的能力,这是一个人年轻时的必修课之一。
三,神经性疲劳,也就是焦虑
现代工作条件的改善,已经大大降低了人们在体力上面的难度和消耗。然而神经性的疲劳却变成了折磨大众的因素,它不同于脑力疲劳和体力疲劳,可以通过休息和睡眠来恢复。它就像毒蛇紧盯着你一般,让你睡不着觉,吃不下饭,时刻保持神经紧张,精疲力竭,却又无功于返。
每天工作时面对担心上司的责骂,以及和客户打交道的忐忑不安。每月忧愁房贷和车贷还不上的压力。回到家里,还要面对家庭琐事的困扰。带着工作的忧虑睡觉,在夜里辗转难眠。第二天这种忧虑并不会减少,反而变成了坏情绪。很多时候,我们忧虑的都不是我们所遇到的事情,而是想象中可能发生的事情。也就是并不存在或是未必会发生的事情。我们不是在思考应决策,而是在忧虑它的结果。
解决忧虑的办法,就是直面忧虑。
培养一种有条理的思维,在合适的时间充分地思考一件事,而不是在所有时间里断断续续地思考这件事,它所增加的幸福感和所提高的效率是令人吃惊的。
四,嫉妒,蒙蔽了看到幸福的双眼
嫉妒是正常人性中最令人遗憾的一种性情,善妒之人不仅希望制造不幸,若能逃避惩罚便会付诸行动,而且他自己也会因为嫉妒而不幸福。他不因自己的拥有而幸福,却因他人的拥有而不快。
享受你当下的幸福,做你必须做的工作,不与你想象的——也许是非常错误的——比你更幸运的人攀比,这样,你就能克服嫉妒。
要在这绝望之中找到正确道路,文明人必须像开阔自己的视野一样,开阔自己的心胸。他必须学习超越自我,并以此获得终极的自由。
五,过度的关注自我,忽视了外部的世界
过度关注自我的人,容易把焦点都放在自己的身上,会过于看中自己的得失。自我沉溺的形式有几种,罪恶感,自恋,自大,自卑。这些都是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面的表现。罪恶感,让人沉溺于过去发生的事情,而无法自拔。自恋,让人的世界里面只有自己,而无法关注到他人。自大,是只看到自己好的地方,而无法接受自己其他的缺陷。自卑,是只看到自己薄弱的地方,而没有勇气去开拓其他领域。
总之,这几种形式,都是获得幸福的绊脚石。如果过度关注自我,容易失去对客观事物的兴趣,必然招致无聊和厌倦。
一旦生活有什么不如意,或者发生了冲垮了自身的认知,那可能会让自己一蹶不振,觉得自己散失了追寻幸福的能力。
治疗的办法就是培养自尊,让自己的关注点放在其他事物上,而不是自己。外界的事物也是变化多端,不可控的。但是事情的变化,对人自身的冲击至少不会带来毁灭性的后果。
如何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幸福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物质的,一种是精神的。获得物质上的幸福是容易的,但是这种阙值会变得越来越高,幸福感也会变得越来越低。体验精神上的幸福,是需要经历一定的艰苦,才能达到的。
拥有幸福感的人,总是能沉迷于某种事情和爱好,对人和物产生友善的关切。才能获得真实的快乐。
第一,培养对事物的兴致。
一个人的兴趣越多,乐趣便越多,受制于命运的情况就越少,因为他若失去一样,还可以找到另一样替代。生命短暂,兴趣有限,但还是以兴趣多到能充实我们的生活为好。我们都容易有内向的毛病,尽管绚丽多彩的世界就在眼前,我们却惘然不顾,只盯着自己内心的空虚。切莫以为内向者的不幸里有何辉煌之处。
一个饱受过饥饿的人,美食对他来说,就是一种快乐。比不喜欢美食的人,他就多了一份乐趣。喜欢读书的人,比不喜欢读书的人多了一份乐趣。生活就是在一点一滴中拉开差距。无论喜欢什么都比什么都不喜欢的人活得更好。
第二,爱,让人拥有安全感
无论是情人之爱,还是父母之爱。渴望获得爱,是人类的天性。拥有兴趣和冒险精神的内心来源背后,是他对来自父母的爱的感觉,感觉他会被保护而免于一切灾祸。如果得到过多一些的爱,对现实世界的恐惧就会少一些,也就无须去创造一个存在于自我信念中的理想世界了。
爱,更多的是同情已经发生的不幸,而不是担心可能发生的不幸。
第三,工作是幸福的基础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要工作不过量,哪怕再无聊也总比无所事事容易忍受。大多数人必须要做的工作本身没什么意思,但即便如此,它也有很大益处。首先,用不着自己决定做什么就能占用掉一天里的大量时间。如果可以自作打算,大多数人都会茫然,不知有什么能让自己足够快乐的事值得做。
工作让假期变得格外美妙。
工作的另一个好处是实现自我价值和抱负,决定工作有趣的要素有两个:一、需要运用技能;二、具有建设性。最令人满足的目标是能够带领别人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永无止境,就此而言,幸福更多源自建设而不是破坏。
第四,在努力和放弃中找到平衡。
对大多数人来说,幸福是争取来的,不是上帝的恩赐,在努力争取的过程中,向内与向外同样重要。人们向往权力和成功,只要社会中生存,难免存在着攀比和竞争。在一路向上攀登时,当意识到自己的努力无法达到目标时,可能会遭受到难以承受的打击,停止不前,甚至从此颓废。
单纯的个人希望有无数种破灭的可能性,但如果个人目标成为人类大目标的一部分,个人的失败就不会是灭顶之灾。
长期来看,最令人疲倦和愤怒的莫过于每天都要努力去相信越来越不可信的东西。结束这种努力是获得牢固而持久的幸福的必要条件。
做一个幸福的人,一部分来源于外部环境,但重要是取决于我们自身。衣食无忧的人,却专注于自我沉溺,也是无法感受不到幸福的。
幸福的人是真实地生活着的,他们有着自由的情爱和广泛的兴趣,他们通过这些情感和兴趣把握住了自己的幸福,而这又让他们自身成为其他很多人的兴趣和情爱目标。幸福的重要源泉是得到爱,但是索要爱的人是得不到爱的。泛泛而论,得到爱的人正是付出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