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津安二郎出生于1903年12月12日,六十年后的同一天因为身患癌症去世。出生日与去世日的重叠,以及从中国文化看来完成一甲子轮回的年龄,为小津安二郎的人生蒙上了一层淡淡的传奇色彩。似乎正应了他说过的一句话:“我要拍的不是故事,而是轮回、无常等深奥的主题。”
1923年,小津进入松竹电影蒲田制片厂,任摄影部助理。1927年以《忏悔之刃》初执导筒,就此开始了自己的电影导演生涯。1932年拍了第一部可称为杰作的作品《我出生,但……》,获得当年《电影旬报》10大佳片的第一名。1941、1942、1949年完成的《户田家兄妹》《父亲在世时》和《晚春》,分别被《电影旬报》评为当年度十佳影片的第一、第二、第一名。1953年推出了代表作《东京物语》。晚年与搭档野田高梧一起在蓼科执笔作品剧本。
小津安二郎是公认的日本电影史上三大导演之一,和沟口健二(1898—1956)、黑泽明(1910—1998)鼎足而三,也是世界电影史上风格鲜明、辨识度极高的大师级导演。
小津一生执导的五十四部剧情长片中,有三十七部存世。1958年以《彼岸花》获艺术祭文部大臣赏及紫绶褒奖,1959年获艺术院赏,1961年以《秋日和》获亚洲影展最佳导演奖,1963年被选为艺术学院会员,成为首次获此荣誉的日本电影导演。
以《德州巴黎》《柏林苍穹下》闻名于世的德国导演维姆·文德斯曾说“如果我来定义为什么发明电影,我会回答:是为了产生一部小津电影那样的作品。”作为小津安二郎的忠实粉丝,他曾专门跑到东京拍了一部纪录片《寻找小津》以向偶像致敬。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彼得·汉德克也是小津安二郎的粉丝,尤其喜欢《东京物语》。
小津的电影风格含蓄隽永、余味悠远,被认为是只属于他独有的“小津调”,影响了无数导演。
台湾著名导演侯孝贤也曾经以拍摄《咖啡时光》向小津致敬。侯孝贤曾说:“孤独一生的小津赋有真正的幽默感,他把身边的琐事变戏法般以简单的面目置于我们的眼前,让我们在悲欣之后,见微知著,率领无常,惘然上路。”
在小津的电影和小津的日记之间寻找一种“矛盾的统一”
小津安二郎的影迷都知道,他的电影几乎只有一个题材:家庭。尤其他执导生涯后期拍摄的十三部长篇,都是围绕家庭展开的。
除了主题,小津的“不变”还体现在一些有趣的地方:后期拍摄的十三部作品都是和老搭档野田高梧一起编剧;他的御用演员原节子和笠智众在很多部作品中扮演几乎相同的父亲和女儿角色,甚至角色的名字都差不多;总是放在低位拍摄的摄影机;少有移动的镜头,镜头里每一处布景、每一个道具,都在追求“恰到好处”的精确……以至于他那句原本是戏谑的“我是开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成了“匠人精神”的代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