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在吗
请问
···
有敬业福吗
支X宝集“福”的传统年俗起源于2016年
那一年的除夕
无数人为了“嗖”到敬业福
早早到天桥寻找祖传贴膜的手艺人老钟
为自己的爱机镀上一层钢化膜
却不幸在除夕夜,戳到手指骨折
才分到一块九毛八
今年的集福活动又火急火燎地开始了
如果你发现身边也没人集“福”字呀
说明了什么呢
中国人特别青睐“福”字
图源网络(湖南方言:五福回到屋,姑娘到你屋)
那么,爱卿知道
“福”字是怎么来的吗?
朕今天就要赐你
《过年回家装逼秘籍——“福”字科普》
古代的先民们
因为没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
使得他们对自然现象
(刮风、下雨、电闪、雷鸣)
充满了敬畏之情
他们相信,万物皆有神灵
而如果他们想好好活下去
除了找到足够的食物之外
还需要做一件特别的事
——贿赂神灵
拿东西跟神灵换自己平平安安
而这场贿赂活动,称之为献祭祈福
这样的祈福活动跟广场舞一样长期开展
但是却没有记录下来
因为字还没有发明
没有字
写个鸡毛的“福”
于是
在黄帝时期
有个长着四只眼的仓库管理员仓颉(jié)
他的日常工作是用不同颜色打结的绳子
来记录牲口数目
这就是最初的结绳记事
后来事情越来越多
他便从鸟兽的爪印中受到启发开始造字
仓颉造字时天上下起了谷子
鬼在夜里哭喊
昔日仓颉作书而天雨(yù)粟,鬼夜哭
——《淮南子·本经训》
当然,仓颉造字属于神话传说
汉字的发展其实有着相当漫长的过程
并不是某一个人或一个时期的产物
现代认为汉字的演变
可以简略地分成五个阶段
声 形 象 数 理
( 身 型 像 助 理 )
简单来说就是
例如“māo”可能是从猫叫声“喵”中分化出来
取事物的主要特征形成图案
例如岩洞壁上的“日、月”
将不同的“形”进行组合
例如日+月=明,表示光线很亮
“数”的概念从开始的一二三发展成字根重叠的汉字
如“噪”,表示树上有很多小鸟叽叽喳喳地叫
“明”本意是明亮
延伸出“眼睛看得清楚、心里明白、事情变得明显”等
随着这个发展趋势
汉字的字体逐渐呈现
殷商时期,出现了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
甲骨文
甲骨文属于象形文字
即用抽象的图案表示各种事物
于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福”字诞生了
表示祭祀,祈福
作为汉字的“祖先”
出土的甲骨文总数将近4500个
但这个时期的文字只是简单的图案,尚未成型
而另一种就是出现在青铜器上的升级版文字
金文
这是金文的“福”字:
注:“甲骨文”“金文””属于附着在不同材料上的古文字。沒有时代的先后顺序关系。因为商代也有金文,西周也有甲骨文
这两种文字十分相似
甲骨文笔道细、直笔多
而金文笔道肥粗,团块多
到了春秋战国,战乱纷飞
各个国家都发展了各自的文字
直到秦朝
强迫症患者秦始皇终于统一了文字
即在秦篆的基础上进行简化
形成了字体优美的“小篆”
之后,隶书作为小篆的简化书写
替代了小篆成为主流
汉代是字体发展的黄金时期
出现了楷书、行书、草书
汉字的书写也成为一种专门艺术
——书法
隶书: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
行书:“行走的书法”
草书: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此外,明朝还增加了宋体
清朝增加了黑体
虽然字体在不断变换
但中国人对“福”字的眷恋,亘古不变
春节贴"福"字
是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
贴上“福”字,福气也会伴随着你们一家人
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
——《梦粱录》
注:春牌儿便是福字
所以,爱卿们集齐五福了吗
如果没有的话,朕再赐你
集
五
福
终
极
大
招
上面的福字,随便扫!
【黄桑出品 | 喜欢作者的清奇文风和脑洞漫画,欢迎关注: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