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上课内容为初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章节复习课中重要的知识点-特殊法测量固体密度,涉及的知识点为天平、量筒和烧杯的使用,通过等量替代手段获得物体质量或体积,进而求得物体密度,常结合压强和浮力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是中考常考的知识点。
根据课标要求和学校三化四环的要求,在课前利用e卷通进行课前精准诊断,分析学生问题,设计以问题为导向的课程设计,借助必要的实验器材,学生合作动手探究,利用简图将实验过程表示出来,以节省文字描述时间,同时小组成员也可以利用形象的简图展示讲解自己的方法。由此形成特殊情况时利用密度公式进行知二求一计算间接获得所需物理量。为了达到课中互助学习深度化,结合麻吉星的功能设计了三个操作探究实验,分别是:1.有天平有量筒但是物体体积比较大,无法直接放入烧杯利用排水法/补水法测量物体体积。2.有天平无量筒时,如何利用物体排开水的质量来计算排开水的体积。3.有量筒无天平时,如何利用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来获得物体质量。实验都设置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时间和讨论时间,同时,通过前测,将前测中的错误率最高的题放在课堂重新让学生讨论完成及展示讲解。课后,结合学生上课答题情况和领跑资料进行补偿教学精准化。
课程设计和上课形式及效果完成度得到了市教研员的认可,教研员指出课程内容丰富、学生学习效率高、知识架构完整,同时多方法解决问题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复习课也用上实验器材有助于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的提升和加深知识的深刻性。同时,也对我的教学给予了以下建议和指导,让我受益匪浅:1.注意语速。学生在思维层面接收教师的语言内容需要有一定时间的吸收,教师注意将语速降下来,抑扬顿挫,语调富于启发性,有助于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吸收。2.通过一个问题,形成问题链。市教研员姚老师指出课程题目在历年中考节选改编过来,确实有利于让学生认识中考考点和和题型,但要注意提升学生主观题的解析过程思维和规范,不要轻易将题目改编为选择题,中考物理的方向大势是减少客观选择题,增加主观题。在设计题目的时候,从一道题出发,形成不同的问题,问题层层深入,但是题目场景不变,有助于学生寻找各个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脑海中形成这些方法都是解决这一个场景所遇到问题的解题体系,这同知识体系架构的建立同样重要。3.思维的深刻性。这是给我们在场的所有参加教研老师的指导。姚老师让我们找出初中物理知识的内在联系,比如九年级电学就是解决一个问题——电流的回路问题,八下力学就是解决何为力及力的作用的问题,将知识简化,也是我们老师的任务之一。
课程后,我认为自己的课程还有以下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1.实验时长的设计,第三个实验涉及浮力,通过漂浮状态时物体质量等于排开水的质量,根据难易程度应该多给时间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同时,在活动细节方面进行优化,比如指定一个小组几个人必须完成简图过程工作,尽可能的避免学生敷衍实验,注意课堂教学的广泛关注度。2.最后的一道题目是缺少天平时的综合题,随机挑选学生,应该放手让学生充分展示,发挥生生之间的互通学习。
课程形成全过程经过周校和李主任的精心指导,还有物理教师余华鑫老师不遗余力的帮助。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一步一个脚印,逐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