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教育的机智
教育面向的群体是发展中的人,所以它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他们是教育的主体,具有个体的独特性。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成长环境,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一定要掌握每个学生不同的学情特点,针对性地实施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策略,做一名智慧型教师。
随着国情的变化,当代国人已朝向素质教育发展,同时受到古代先贤教育思想的影响,当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有了很大的提升,有部分甚至学生已超过学龄段所拥有的知识容量,如此惊人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速度,也为现代教师带来更大的挑战。学生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就要不断反思自身教育教学能力,要学会质疑自己的立场,回归到教育的本质去思考行为的本身,发挥教师的机智,让教育成为一门具有真正影响力的学问。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一节精心准备的研讨课或公开课上,教师出现了口误和板书错误,当被学生公开指出时,课堂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境地。有的老师因此打乱了课堂的节奏,慌乱中变得无地自容,让这一切“完美”的计划化为泡影;而有的老师从容不迫的更正错误,夸奖发现问题的学生善于思考,向其他学生作出解释并道歉。两种不同的课堂应变能力,考验的就是教师的机智,由此也带来两种不同的结果,后者一定比前者更能赢得同行和学生的认可,在处变不惊中反思自身、鼓励学生。韩愈的《师说》中说到,“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作为教师,我们需正视自身的不完美,遇到课堂突发状况时,应当以积极坦诚的心态,平和的面对学生面对自己,以高度的敏感和机智影响学生,用教育的智慧反思并提升自己。
今日读书最喜欢的一句话是,“智慧的老师有这样一种本事:能够非常细腻的理解这个孩子在这个时候的体验,从而即刻回应‘对这个孩子,此时此刻我该怎么做才是最好的’这一问题。”我认为智慧的教师没有捷径,也不具有很强的技术性,他们在教学上的智慧一定是被这群可爱的孩子们唤醒的,我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