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问:" “如何做圣贤?” 娄谅自信满满地回答:“圣人是可以靠后天学习而获取的。”
这是王阳明想要的答案,这也是我想要的答案。既然圣人都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一个名师何尝不可?正如弟子规中所言:"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读书,语言给我们力量由此可见一斑。
王阳明种下了心学的种子:"我只对自己的心俯首听命。"这不是我前几天在读《奇特的一生》中所悟到的"对自己的忠诚"吗?可见人心是相通的,也或许冥冥之中注定了和王阳明心学的缘分。
外部环境是一种作用力,不过有正推力(顺境),也有反推力(逆境)。而很多时候,反推力才是人类前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动力。把逆境比作反推力对于我理解逆境对人成才的作用比以往学到的任何名言警句更有效,什么"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啊,"梅花香自苦寒来"啊,"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啊,都不如这句话来的直接明了。
因为王阳明是明朝人,了解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不免就会了解一下明朝的历史。这让我想到了上一周在学校教师阅览室看到的那两本书,一本是《疯狂的汉朝》,一本是《慈禧》。原来我对历史人物和历史的真相是如此的感兴趣,很想知道这个世界在每一个时期究竟发生了什么,以及那些青史留名的大人物究竟有怎样的人生和处事智慧。
"每个在逆境中的人:切勿受到不利环境的影响,也不要让坚定之心有所动摇。要避免灾祸,就要守护内心的光明,尽管表面上可以屈服。"
"有时候,人必须隐藏他的光芒,以便在当时的困难处境之下仍能让他意志占上风,内心深处必须意志坚定,并且要一点都不流露在外。如此,就能在困难中坚持。"
"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做自己的主人"
"孝顺父母的终极目的是让他们心上安宁,物质条件还在其次。""人世间所有父母希望的其实是儿女平安,锦衣玉食并不重要。那么,将心比心,我们希望的其实也是父母平安,心平安,身平安。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是你的身心要平安。"
"第一,立志。就是要打定主意,下定做圣贤的决心;第二,勤学。做圣贤必须勤奋,努力学习知识和提升品德;第三,改过。有错就要改,绝不姑息;第四,责善。也就是在朋友之间要以责备的方式劝善。
这是儒家提倡的老方法:在仿效典范和反省中获得自我,进而成为圣贤。这时的圣贤就是心灵自由、自己能支配自己的人。
"在王阳明看来,他的心学是帮助人完善道德,而并非是指导人科举考试。但毛科的用意很明显,他要王阳明到贵阳讲学就是希望帮他培养出一批考试高手。"而我们的讲学"既需要培养有道德的人,也需要培养考试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