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力管理手册》读书笔记3~掌控精力的节奏

很多人把精力比作银行账户里的钱,人体存储精力、消耗精力的过程就像银行账户中存钱、取钱的过程。

银行账户如果枯竭,一个人就会没有财务的支撑,现金流断了,也就没法儿在社会中生存。

洛克菲勒家族的第五代传人瓦莱丽·洛克菲勒曾说,洛克菲勒家族其实在家族成员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他们如何使用资产。

他们有一个“三分之一”理论:孩子拿到零花钱必须分三份,将其中三分之一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再将三分之一用作日常的开支,用剩下的三分之一去做慈善。

这就是他们自己家族建立的理财方式,是一种价值选择。由此也说明,一个可持续的系统一定是一个循环系统。

其实,我们的身体也是一个银行账户,身体银行账户里存的钱就是我们的精力。

身体里的精力账户也有破产的可能。如果精力账户余额不足,精力的存量很少,你消耗精力的速度又特别快,那么身体银行账户里面的精力就会不断地减少;

如果一个人没有及时储存精力的能力,那这个人的身体就会处于损毁、亏空的状态。

而持续消耗和恢复力不足,会打乱精力的节奏。

我们精力的节奏到底是什么?

好比跳一支圆舞曲,你要能伴随音乐的律动,踏上轻盈的舞步,与音乐合而为一,才叫适应节奏。

萌姐在《精力管理手册》一书中说,从广义上来讲,我们的身体其实遵循着活动和休息的循环模式,大概每24小时循环一次,这就是人体的节奏。除此之外,还有更细微的精力节奏。

20世纪50年代初有两位美国的研究员发现,睡眠有90~120分钟的周期:从浅层睡眠到大脑频繁活动,到做梦的阶段,直到深度睡眠、大脑静止并进行深层修复;

20世纪70年代进一步研究表明,大脑在清醒状态之下也存在这种周期,叫作次昼夜节律。

这就意味着,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大脑中都存在一个90~120分钟的周期,这决定了精力的“涨潮”与“退潮”。

也就是说,次昼夜节律掌控了你一天精力的高低。

如果你不去为自己的精力增值,反而持续消耗自身,导致恢复力不足,你的身体最终就会“崩塌”。

因此,我们需要掌控生命的节奏感, 构建一个可持续循环的精力系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