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朋友聊天,他说了这样一句话,“每一任都被自己宠到最后自己受不了”,这让我不禁思考,究竟什么才是爱?把对方宠到自己都受不了,貌似不是相爱的最佳策略。
在热恋时,双方都被彼此吸引,对方的缺点和不足大多是看不见的,或者看见了也不觉得有什么问题,甚至还会被当作有趣的特点,相互宠着。
但当恋爱的荷尔蒙分泌回归正常时,彼此就都看真切了,原先没发现的缺点尽收眼底,这时会怎样?当然是希望对方做出改变,然而对方又不愿主动改变,于是我们就想自己动手来改造对方。
可是,换位思考一下,你愿意别人来改造你吗?恐怕没几个人愿意吧。我们也都不太愿意自己被他人改变。此时的情况就变成,伴侣双方都是希望改变对方而同时又不愿意自己被改变。
这个过程听起来都觉得充满了矛盾和冲突。想象一下,两块棱角分明的石头得通过多少回磨合才能互相契合?
所以,改造对方这件事几乎都以失败告终,这时除了一拍两散,更多人选择的是容或忍(容是指自己主动消化,不觉得对方缺点是个恼人的问题;忍是指依然在意对方的缺点,但又不想起冲突,于是勉强自己被动接受)。
热恋时盲目的宠、改变不成后的容或忍,这些是爱吗?如果爱有多重维度,那么宠和容忍最多只是其中权重较轻的一维,是爱的末端表现之一。那么,爱的核心到底是什么?
我想,应该是和对方共同成长。没想到这个想法竟然在李笑来的书中得到了印证,他也认为“共同成长”才是最好的出路。
“虽然家人的步伐不一定能和我们保持一致,但他们是家人啊!你必须想办法在自己速度慢的时候跟上去,在自己速度快的时候拉他们一把,不是吗?既然是家人,相互嫌弃肯定是劣等策略。一定有办法——看你是不是有意愿,能不能把耐心花费在他们身上。”
看来,爱是高难度动作呀!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对方的缺点可以不用强忍,坏消息是改造对方依然难于登天。那到底要怎么办?
答案很简单——“看情况”。看对方的缺点是严重的大问题还是可忽略的小问题,如果是大问题就“讲原则”,不可因畏难而迁就,如果是小问题那就“讲风格”,自己消化包容。
在需要“讲原则”的大问题上,该说的还得说,但要讲究技巧,用对方能听得进去的方式说。如果暂时不知道哪个方式有效,那就一个个去尝试,带着觉知去试,不能因为觉得对方听不进去就轻易放弃尝试。
如果明知对方存在问题,依然不管不顾、随之任之,恐怕也没有尽到作为伴侣应尽的责任。如果对方依然不愿改变,那就从自己做起,用自己的行为来影响TA,用共同成长替代宠和忍。
对于孩子,我们都知道溺爱、纵容是害。可是,对于伴侣,却没看到这层意思,以为宠和忍同样是爱。
对于孩子,我们有天然的权威,管教起来有优势。可,对于伴侣我们不具有天然权威,想要改变对方难于登天,稍有不慎就会元气大伤,但也不能因此就轻言放弃,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和对方共同成长。
这,便是“一个屋檐下的恩重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