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日有所诵》下卷第三单元《蘑菇》教学反思
汉中市宁强县阳平关镇中心小学 张翠琴
昨天晚上,我本来回家心心念念地要备一节日有所诵课,打算今天早上带给孩子们,但是由于回家太晚,又忘记了拿晨诵课教材,所以今天一大早,便跑到学校,首先备课、做ppt,做好,刚好上早读课。今天,带给孩子们的是《蘑菇》。
在开课之初,先复习了周一周二的晨诵内容:《轻轻》、《大狗来了我不怕》,接着,出示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蘑菇》,出示蘑菇图片,孩子们很感兴趣,我问孩子:“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蘑菇?”有的孩子说,在森林里,有的孩子说,在饭桌上……在指导孩子们读诗歌的课题是,很多孩子都不能把第二个字的轻声读准确,于是,我只好教了很多遍。
个人认为,本节课的亮点在于第七个环节:疏释意思,走进作者。在教学中,我让孩子们找出本首诗的主人公,他们行动很积极,迅速找出了---青蛙、蘑菇。我问孩子们:文中表现了蘑菇怎样的情感?请找出文中的关键词。他们找的很准确:寂寞,冷清。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理解寂寞与冷清,我让他们在文中找出从哪里能看出蘑菇觉得冷清,寂寞。他们也迅速找到了:“只有雨天,青蛙才来躲雨,晴天的时候,青蛙就走了,于是,亭子里总是冷冷清清的。接着,老师顺势总结:这首儿童诗形象的比喻,借助蘑菇的冷冷清清,抒发了一种寂寞冷清的诗情。诗人以率真的意蕴,创造了一个隽永的境界。你知道这首儿童诗的作者是谁吗?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一种渴望:了解作者。这时候,老师再出示提前准备好的林良老先生的资料,读给孩子们听。林良(1924—),祖籍福建同安,生于厦门, 1946年到台湾,先后就读于台湾师大国文系、淡江大学英语系。历任小学教师、新闻记者、副刊编辑、杂志主编、广播节目主持人、出版经理等职,曾任《国语日报》董事长兼发行人、中华儿童文学学会第一任理事长。其间,林良直接参与了影响台湾儿童文学发展的众多重大历史事件,被台湾儿童文学界尊称为“大家长”。林良的主要作品有散文集《小太阳》、《和谐人生》、《陌生的引力》、《小方舟》、《现代爸爸》等,儿童诗集《动物和我》、《林良的诗》,儿歌集《小动物儿歌集》、《我会读》,广播剧《一颗红宝石》,传记文学《国父的童年》,图画故事《大年夜饭》、《绿色的花》,游记散文《哪里最好玩》等,另著有儿童文学论文集《浅语的艺术》,儿童文学创作及翻译达二百多册。林良曾获“中山文艺奖”、“文艺特殊贡献奖”、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儿童读物金书奖”等殊荣,被台湾儿童文学界尊称为“长青树”。孩子们听完,睁着大大的眼睛,满眼崇拜的眼神,有的孩子说:“老师,我也想读读《大年夜饭》、《绿色的花》,林良爷爷太厉害了……”看着孩子们充满渴望的小眼神,我知道,我的目标达成了。于是,我顺势说:“如果想读这两本图画书,回家之后可以让爸爸妈妈在网上买了回来看。”
但这节课的缺点也多,比如说:在深入诵读环节,指导力度不够,学生朗读的还是没有感情,而且诵读方式太过单一。在以后的日有所诵课上,应该以多种方式的诵读为主。
2019年4月24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