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出去送货,某小区单元楼下,看到了以下的场景。
一个约七八岁的小男孩蹲在单元门口的地上,他的身边是一个白色的泡沫盒子,盒子里边装着的是一些折断了的木头棒子。
小男孩手里拿了一支木头棒子,不时的将手里的木头棒子丢进泡沫盒子里,又不时的从泡沫盒子里再拿些木头棒子出来玩。
当时在场的还有小男孩的爷爷奶奶和另外一位中年阿姨。
小男孩的爷爷在旁边的草坪上拆着一个大的木头架子,小男孩的奶奶则在旁边帮忙。那位中年阿姨则是站在小男孩的身边和小男孩的爷爷奶奶闲聊。
小男孩也许是蹲在地上久了有些累,又或许是一个人玩的有些无聊了,他站起了身,一边挥舞着手里的木头,一边拿脚去踢那个泡沫盒子。
那位阿姨看着小男孩在踢泡沫盒子,笑着对那小男孩说:“使劲踢,踢坏的。”
小孩子果然没有什么分辨力,听着那位阿姨的话,踢得更加用力了。
那么阿姨看着小男孩的动作笑的更加明朗,又继续鼓励小男孩,笑着说:“使劲踢,用力踢,踢坏的不给你爷爷装东西。”
小男孩得到了鼓励,可能觉得自己的行为很有成就感,根本不理会身旁爷爷的制止。
他的身边放着一把斧头,也许是觉得用脚踢还不够过瘾,他又拿起身边的那个斧子用力的对着白色的泡沫箱子砍去。
2、
一下一下,又一下!
小男孩仿佛是找到了乐趣一般,砍得格外的欢快,也格外的用力,没几下那个泡沫盒子就被砍出了大大的豁口。
那位阿姨就站在距离小男孩不超过0.5米的位置,亲眼看着一个不知事的小孩子拿着斧子这样的利器在手,非但没有制止的意思,反而看着小男孩一下一下的发狠,笑得更加的开心,还不时的发出鼓励的赞赏声。
小男孩的爷爷站的距离小男孩有点远了,他的手里还扶着木头架子在拆,一开始他只是呵斥几句,意图吓住小男孩。
可是,因为身边有人鼓励,往常可能有效果的呵斥,在那时完全失去了作用。小男孩好像根本听不到爷爷的话,手里的斧子一抬一落之间,本就不堪一击的泡沫盒子很快就破出了更大的洞。
眼见着孙子无动于衷,爷爷放下了手里的木头架子,一下子冲到了小男孩的身边,一把将小男孩手里的斧子夺了下来。
也许是惋惜好好的盒子坏了已经不能再用来装木头了,爷爷冲着小男孩发了火,一只手拎了小男孩的胳膊,一只手拿着夺下来的斧子对着小男孩的耳朵上比划着,说:“喊你听不进啊?叫你不要搞,听不到啊,把你耳朵割下来。”
那位闲着无事的阿姨看到了爷爷对着小孙子发火的情景,依旧是不改玩笑的态度,不时的在旁边喊着:“割耳朵了,把你爷爷耳朵割下来。”
不知分辨的小男孩听了那位阿姨的话,竟然真的扭动了身体,几次三番地试图从爷爷的手里再抢回斧子。
爷爷因为小孙子的不听话,真的是生气了,几次拿着斧子对着小男孩的耳朵比划着,不停地恐吓着:“再不听话,真的把你耳朵割下来了。”斧子的刃口非常的锋利,贴近小男孩的耳边,爷爷生气小孙子的不听话,几次做出割耳朵的动作。
3、
尽管,我很清楚那位爷爷绝不可能真的伤害自己的孙子,可是看着那斧子在小男孩的耳朵上比划着,还是不由一阵胆寒。
这整件事情发生的过程很短暂,我只是从旁边经过的一路人,恰好亲见了整个过程。
尽管在离开的时候,我的脑子里不时幻化出那被爷爷握在手里的锋利的斧子,如果一不小心,因为把控的力道,或是小男孩挣扎着的动作而发生偏差。
可在当时的情景之下,身为一个路人,我还是沉默地离开了。
事后回想起来,我只觉得:人们常说生活之中无处不意外,说的是意外的发生是不可控的。
可是,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我的眼前,让我感叹:有些时候,面对一些挑逗,如果我们能够有说不要的勇气,也许可以减少一些意外的发生。
那个小男孩原本是自己玩着,言行举止并没有过激之处,可是他身边的那位中年阿姨却一直在旁边挑逗着他,甚至是在看到小孩子拿了斧子这样的利器在手,也没有一句劝阻的话,反而是火上浇油的继续在旁边挑逗着。
而小男孩的爷爷奶奶,对于中年阿姨的言行没有一句指责或者是打断,也许是碍着熟人的面子,不好意思冲着那位阿姨说什么,有怒火也只是冲着小男孩来发泄,一次次的恐吓在小男孩愈演的无恃中升级。
而追根溯源,我觉得那一切事情发生的源头:都是因为那位阿姨的恶意挑逗。
4、
我们生活之中,时常会有一些大人“逗”小孩子的情景。甚至,包括我们自己在内,都会在一些场景里自觉或是不自觉的扮演了挑逗者的角色。
比如:一群大人拿小孩子开玩笑,说:你爸爸妈妈不要你了,你以后没有人要了。不知事的小孩子一听就会哭会闹,而大人则是哄然大笑,仿佛是一件极有趣的事情。
又比如:大人问着小孩子:爸爸好,还是妈妈好?小孩子在爸爸妈妈二者中选择了其中一位,大人则又说:那爸爸/妈妈是坏人,我们打坏人。说话中作出拍打的动作,引着小孩子来学。
如上一类的挑逗没有存着特别的恶意,或者可以算是生活中的插曲,或是小乐趣。
可是,如果一些挑逗本身就充满了恶意,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应当怎么办呢?
记得小时候,村子里有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女孩子,大人们都说她的脑筋有些不正常。
可是,也有大人说那个孩子小的时候是正常的,只是因为父母常年累月在外打工,小时候总有大人拿他开玩笑说:你爸爸妈妈不要你了,他们到外面生小弟弟去了。
农村社会里本就是有些重男轻女的思想,虽然一开始那个女孩子还会反驳大人的话,并不肯相信父母抛弃了自己。可是父母常年累月逢年过节的也难回家,到最后回家的时候,甚至是几年后果然是带了小弟弟回来。
直至有一天,她在父母的一次责打中,精神恍惚了。
这是一个悲剧。
可是,没有任何人能够为那女孩子的人生负责,包括她的父母,也不过是在她成年以后将她远嫁他处。
写下这一篇文章,有二个希望,一是希望大家能够保护自己的孩子,不要让自己的孩子随意被别人挑逗,二是希望身为成人的我们,在逗弄别人的孩子时,能够保持一颗善心,带着一份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