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信息平台和短视频平台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福利,就是能够非常便捷地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困扰,信息量像潮水一样的涌向我们。它们采用算法技术你喜欢听什么、你看过什么、就推送相关的内容给你。造成信息爆炸,结果让你消耗大量的时间在这些平台上,但是所获得的信息毫无营养知识的丰富度在下降,进入了一个无效的时间。
破防你的正是我们常说的“噪声”,阻碍你学习的“元凶”。
“噪声”属于物理范畴指一切不规则的信号。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在某些场合“不需要的声音”,都统称为噪声。如机器燃烧声,各种交通工具的鸣笛声,人的嘈杂声及各种突发的声响等,均称为噪声。
最近观察到我们每个人应对时间的方式都不同,快递小哥右手开着快递车用最快的速度穿行在马路上,左手拿看手机不知道在看啥。神秘外卖小哥争分夺秒的单手骑摩托,学会了单手看手机。感觉他们拿着生命在开玩笑。
每一年因为骑行时分心引发的案件数不胜数,但是大家宁愿看手机也不愿把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哪怕只有半分钟都要拿着手机看一下,因为我们的世界中充满了各种“噪声”,短视频、聊天、网购、对我们的诱惑,让我们觉得无聊是一个不能接受的事情,所以在任何地方都闲不下来。
以上问题是心智残疾引发的。一旦你的大脑习惯了随时分心,随时就要拿起手机来看。即使在你想要专注的时候,也很难摆脱这种积习。
当我们需要专注的时候,很难把自己拉回来。就像排队买肯德基,即使短短的5分钟,你也会不自主的拿起手机浏览网页、刷视频(“噪声”)来打发这些无聊的时间。你的大脑就会重新编排每个时间的重要程度,当真正需要专心处理一件事情的时候,大脑也会下意识的把这些“噪声”预排在前列,即使已经通过列清单的方式更改过事件的先后紧急顺序,但是大脑依然会给“噪声”一个插队名额,保证可以有充足的时间看网页和刷视频。
习惯性分心会让大脑下意识的优先选择做容易、简单、不费力的事情。所以必须得能够学会屏蔽“噪声”,让大脑会发生质的改变。
碎片化学习的时代,应该学会如何与时间相处。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消息的传播速率大大超乎我们的想象。总会产生一种错觉,有很重要的信息在等着我们,当你看完所有的消息、提醒,发现看到的内容没有任何意义,压根就没有人在找你,只是在用外在的事物给与自己肯定反馈,掩耳盗铃的模式罢了。
怎样屏蔽内心中的“噪声”呢?
远离手机:请记住手机最重要的功能是通讯,不是娱乐。很多人搞反了,忽略了手机真正的作用,耗费太多的时间吸收“噪音”,和学习没有任何关联的噪音。例如:明星八卦,国际头条,奇闻异事……这些噪音充满了头脑,导致大脑内存不足。
忽略周围人的评价:学习是为了自己,我们不需向别人证明。梅耶·马斯克说:对孩子最有用的教育,就是让他们看见你在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除此之外,都不重要。人这一辈子最重要的就是活好,你活好了,你的状态好,别人就喜欢你,愿意跟你在一起。
自己要绝对的信心:我曾经害怕失败,畏惧恐惧!看到的往往都是黑暗的、昏暗的、心里没有曙光,在失败面前永远止步不前,永远在寻找借口,用心里暗示的方法告诉自己不是我的原因。自信满满的人看到的是一个充满光明的世界,即使光照不到的地方他们也会想办法让光照进来。他的目标是赢,面对巨大、艰难、无法逾越的困难时,也要行动,这叫亮剑!因为勇气是面对恐惧、压力时的优雅。不是不怕,而是怕还是要做。
始终相信自己所做的事,内心中充满对未来世界的好奇,带着好奇之心探索未知的世界,哪怕面临艰难险苦也会毫不畏惧的拔出手中的长剑披荆斩棘,相信自己一定能闯出通往成功的路!
训练专注度:儿童读物是训练专注力非常有效的工具书,例如:找不同、图画捉迷藏、舒尔特方格、迷宫大冒险。身为人父人母的我们同样会被这些简单的游戏着迷。
找到答案时的喜悦你是否还记得?
做有成果的冥想:有些人误用这个词来表达思考或沉思,还有些人用他来只做白日梦或幻想。事实上,这些都不是冥想,冥想是一种截然不同的境界。他是一项独特的技能,能使大脑得到休息,达到与平时完全不同的意识状态。
冥想的时候,你是完全清醒和觉察的。大脑不会去关注外部世界或周围发生的事情。你的意识并没有沉睡、做梦、幻想,相反它是清晰。
事实上,冥想本身就是一个有力大脑休息的过程。
训练自己写作:写作让时间产生更多的价值,通过文字把思想传递于千里之外,受益于万千世界。
]写作是对自己最好的投资,
写作可以让你从内容的“喂养者”转变成“生产者”。
写作可以让你摆脱肤浅。写作更是创造,让人走进内涵,走向思考,走向深刻和高级。
你可能会说,工作一天了,下班后让我训练专注力、让我冥想、最不可思议的是还让我写作,老板唠叨一天了,我想放松下没什么错吧!
是的没啥问题,毕竟这是你的自由时间!
你知道吗?
人和人的差别,不是上班8个小时的差别,而是下班后十六个小时的差别,这十六个小时最终决定了人和人之间的距离。
从现在开始提高自己的专注力,屏蔽“噪声”,让自己深入思考、深度学习。
倍速听书
读书是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事。听书不是和读书对立的,它只是读书的延伸。
其实,听书和看书各有各的优点。看书优点在于系统全面,听书在于快速解读、碎片化。对于泛读的数目来说,听书是最好的选择,不用花费大量的时间阅读,听书不仅有多人的不同解读,还有专业的播音配音,既是声音的盛宴也是知识的盛宴。听还可以学习各个领域大师的课程(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漫谈中国文化》系列丛书《高效协作》课程)。
听书中主播为了更好的音效读书的语速普遍较慢,如果跟着主播的节奏,估计十分钟就能睡着,特别是冥想类书籍。所以我选择倍速听书,据科学对比测试,倍速听书不但不会影响学习效果,还能节约时间。不仅能提高听书的速度还能让自己更专注。不专心压根就跟不上音频播放的速度,让时间白白浪费。
我听书用的是1.75-2倍速。如果没用过倍速听书,那么估计听1.2倍速,你都觉得受不了、听不清,其实倍速听书是可以训练的。
刚开始将倍速提高到1.2倍。
适应了以后,将倍速提高到1.5倍。
再过一段时间,将倍速提高到1.75倍,然后是2倍。
倍速不是固定不变得,需要根据主播不同的语速和发音来确定。调速后听不清就减速,因为听清楚才能更好的学习。
倍速听书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同时它是一项技能,对于一项技能来说,技能的精进需要不断的练习再练习。
倍速听书正是高效的选择,两年的时间里已经听了400多本书,其中不包含财经访谈、课程在内,比起我蜗牛般的看书速度来说快了很多。
如有一本好书,配上一杯好茶,把节奏慢下来,让这个下午更惬意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