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3年,古罗马诗人奥维德写下了爱情教育诗《爱的艺术》;将近两千年后新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弗洛姆亦写作了一部同名著作。
奥维德的版本历来受到极大争议,作者本人当年因为此作而遭到皇帝屋大维的流放,后世的保守主义者亦斥其为“最不道德”、“伤风败俗”(马凯尔),现代读者亦颇有不喜,豆瓣评分只有6.0,微信读书的综合评价是“不值一读”。然亦有史学家则称赞其表现出作者“渊博的知识与精细的心理学”(杜菲尔、许华勃),甚至有人将此作与奥维德的经典《变形记》或是拜伦的《唐璜》并列。
而弗洛姆的版本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一度被视作是“撼动全球爱情观的巨作”。他的成功离不开恋情的屡次失败,首先是未婚妻的背叛,然后是同心理学家弗丽塔·莱西曼和卡伦·霍妮的失败恋情,最后在一位寡妇弗里曼那里找到了归宿,重新发现了亲密关系的本质,也重新发现了自我。
两本《爱的艺术》,截然不同的评价,大相径庭的接受度,简直令人咋舌。
那么,真实情况到底如何呢?
在我看来,如果说弗洛姆的版本是爱的艺术,那么奥维德的版本就是爱的技术;如果说弗洛姆的版本称得上是灵魂艺术,那么奥维德的版本则可以算是生活艺术。
奥维德的诗篇分为三部分,前两部分他向男子提建议,关于如何捕猎心上人、关于如何维持恋情;后一部分他向女子提建议,关于如何在爱情中发挥女子的优势、避免掉入爱情陷阱。总的来说,他就像一个情场老手,希腊罗马神话典故信手拈来,为前来听课的听众娓娓道来:究竟该如何谈恋爱。
一定要记住,和罗兰•巴特在爱情课(详见《恋人絮语》)中的工作不同,奥维德不是在分析、解构,而是在指导人们的实践。顺着他的思路往下走,渴求爱情的男子将了解到如何确定自己的目标,如何利用剧院、宴会等场合拉近关系,如何在细节中加深关系(恰当的肢体接触、记住生日、好好写情书、利用对象女佣之类的身边人等);而渴求爱情的女子亦将被教导容貌、服饰、化妆、举止的重要性,欢爱的技巧、音乐、诗歌、舞蹈、游戏亦不能少,正如他所说的那样:
一个女人不会赌博是可耻的,因为爱情往往是因为赌博而生出来的。可是把骰子掷得很精也不是小事情啊,能够镇定是很重要的。
最后,女子必须警惕爱情中可能出现的陷阱:那些喜欢炫耀服饰和美丽,每根头发都有自己的位置的男子们,你们是应该置之不理的。他们对你们所说的话,他们早已向千千万万的女子说过了。
批评奥维德的声音被分成了两波:有些人反感于他露骨的说辞与轻浮的语调,更不喜他传达出的性道德(比如对通奸的宽容,因此直接触犯了屋大维的尤里乌斯婚姻法);另一些人则批判奥维德这种方法论折射出的爱情观,爱情真的能用套路技巧完全概括吗?要知道,“自古真情留不住,惟有套路得人心”并不是一件好事。格式化、套路化的恋爱是否昭示着爱欲的死亡?套路对真心是否又会像PUA一样带来伤害?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但我认为仅凭这一点全盘否定奥维德是不妥的。
奥维德的“教程”,更多的是一种技术而不是艺术,它不走心,或者说它对心灵的要求不多,它不像弗洛姆的版本那样涉及内在爱的能力,但技术就完全没用吗?在内容充实的基础上,形式的丰富将锦上添花。奥维德的“教程”亦可以视作为一种生活艺术,以一种戏谑的姿态、饱含情趣的立场为基础,探询同伴侣的生存之道,这种艺术未必适合所有人,也未必完全贴合当前的时代,但至少它有可取之处,或是提供反面教材,对于一部两千多年前的爱情教育诗来说,这就够了。
退一万步说,奥维德提供了一种多元性,他让我们理解到现实世界中爱情的复杂:它可以凭借柏拉图式的理想主义肆意生长,亦可以沿着生活艺术的轨道向现实主义滚动。所幸,选择权仍在我们手上。
诚如一位读者所言:
它笑着说:“你看,成人的世界是不是很虚伪很可笑啊,你还要坚信心中净土似的童话乐园吗?幸福的浪漫主义季节转瞬即逝,残酷的现实主义时代即将到来。”我懂,但我看到的世界依然是我心中的映像,它依旧美好,我只是多了一件守护这份美好的工具罢了。@宁宁
若仅仅止步于奥维德,迷恋于形式而忽视内容,那又是一种舍本逐末。弗洛姆在开篇就直接指出:大多数人所谓可爱,不过意味着适于大众的爱慕和性吸引力的融合。
灵魂,居住在更深的圈层。爱欲,不应仅仅拘泥于浅表。倘若柏拉图的《会饮篇》是理想主义的彼岸,奥维德的《爱的艺术》是现实主义的此岸,那么弗洛姆的理论可以算得上是现实此岸与理想彼岸的桥梁与渡舟。
•我们为何而爱
弗洛姆开宗明义地指出,爱,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回答。由于人类理性的觉醒,他们意识到、感受到了普遍性的分离与孤独,这种孤独以人类存在的方式为基础,以性的二元分化为基础。
为此,人的最深切的需要就是克服分离,从而使他从孤独的囚牢中解脱出来。所以,人类的普遍问题在于,如何克服分离,如何达到和谐,如何超出个人生活并发现一致。
这个问题有许多种解答,(可以参考我《拷问 | 我与我周旋久》一文中的描述)酗酒、性爱、趋同化、群居,又或者创造性活动,将自己与劳动对象融为一体。弗洛姆强调,没有一种方式比爱更好。
•虚假的爱与真实的爱
不是每一种爱都是值得提倡的,有一些爱是不成熟的,又或者是倒错的。
神经紊乱型爱情,“情人”一方或双方仍依附于父母的形象,在成年生活中把曾有过的对父亲或母亲的感情、希望和畏惧转移到被爱的人身上,包括母体依赖型、父体讨好型、亲代疏离型几种类型,这种爱情多半没有好结果。作为性结合需要的爱情,这完全是一种本末倒置。共生性结合,虽然两者身躯各自独立,但在心理上存在着同样的依赖性,分为主动与被动两种形态,前者多以虐待狂的形式出现,后者则是受虐狂,二者互相离不开彼此,在这种结合中双方都没有自我,而是另一方的附属物。作为商品经济产物的、强调物质交换的爱,这种关系里只有理性的算计与看似“公正”的交易,而没有触及灵魂的东西发生。
真正可取的、成熟的爱是在保持自己的尊严和个性条件下的结合。爱是人的一种主动的能力,是一种突破使人与人分离的那些屏障的能力,一种把他和他人联合起来的能力。爱使人克服孤独和分离感,但爱承认人自身的价值,保持自身的尊严。
那么,成熟的爱有何要求呢?弗洛姆指出,真正的爱主要是“给予”,而不是“接受”。经常给予的人能感觉到自身精力充沛、勇于奉献、充满活力,因此也欢欣愉悦。“给予”比接受更令人快乐,这并不是因为“给予”是丧失、舍弃,而是因为我存在的价值正在于给予的行为。当然,这种效果的前提是对方身上必须能唤醒相应的生命力火花,对着一块石头空谈“给予”,或是单向的迷恋,或是依赖、占有、控制,显然都是达不到要求的。
•爱的要素
弗洛姆强调,爱是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的四位一体,缺一不可。
爱是对所爱对象的生命和成长的积极关心。哪里缺少这种积极关心,哪里就根本没有爱。它的反面是控制,是局限对方。爱的本质是为某物而“劳作”,“促使某物成长”,爱和努力是不可分的。你爱你为之努力的东西,同样你为你所爱的东西而努力。
责任完全是一种自愿的行为,是我对另一个人表达或没有表达的需要的反应。担负“责任”意指能够并准备“反应”。在成年人的爱中,责任主要指对精神需求的关怀。
尊重意指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成长和发展应该顺其自身规律和意愿。尊重意为没有剥削。让被爱的人为他自己的目的去成长和发展,而不是为了服务于我。尊重仅存在于自由的基础上,爱是自由之子,决不是支配的产物。
爱是对他人的主动洞察力,在这种洞察之中,我了解秘密的渴望由结合而平息。在爱的行为中,在奉献我自己的行为中,在洞察另一个人的行为中,我找到了自己,我发现了自己,我发现了我们两个人,我发现了人类。
无论是兄弟之爱、父子母女之爱,还是情人之爱,都离不开这四大要素。而畸形的、扭曲的关系,往往就是由某几个要素的缺失导致的。
•爱的实践
事实上,即使我们知晓了四大要素的重要性,我们依然难以去实现真正的爱。这是件知易行难的事,它是生命向我们提出的重大挑战。
那么,有没有什么要点可以助力现实的爱之实践、避免陷入误区呢?当然是有的。
首先,人必须克服自恋。这种自恋表现为人们感到真实的东西仅仅存在于自身的体验之中,外部世界的现象毫无真实性,而且总是从对人们有利或有害的观点上被感知。它来源于人类深刻的自我中心主义,从婴儿向成人的过渡就是中心化向去中心化的转变。只有去除自恋,才能做到客观,才能还原事物本来面目,才能把客观现象与由于人的主观愿望和畏惧心理而形成的形象区分开来。只有做到客观,才能真正实现了解与尊重。
客观的思考本领是理智,理智后面的情感态度是谦卑。弗洛姆强调,要客观,要使自己理智,就只有采取谦恭的态度才可能做到,只有在人们从“孩子般的对大千世界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幻梦”中清醒过来以后才能做到。
除此之外,爱的艺术的实践需要信仰的实现。这种理性的信念来源于亲身经历,来源对自己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的信任,且并不仅存在于思维和判断,也存在于人际关系中,它任何一种深厚友谊和爱情所必不可少的品质。爱的信念主要包括对自爱的信心,对他人产生爱的能力及其可靠性的信心。
要有信仰就需要勇气和冒险的能力,甚至准备迎接厄运和挫折。被爱和爱都需要勇气,需要判明作为最终关系的一定价值的勇气,并需要采取果断措施,为这些价值牺牲一切的勇气。
当你意识上担心没有被爱的时候,实际上你害怕的是爱(尽管这常是不自觉的)。爱意味着在没有保证的条件下承诺自己,奉献自己,希望我们的爱能激起爱人心中的爱。在最开始的阶段,你的每一步都是在悬空而行,你可能害怕你会掉下去,粉身碎骨,这实质上是对丧失自我的忧虑,亦是对单行道无法返回的忧虑,但这不应成为阻碍你行动的理由。
诚如我在《失联》一文中演绎的那样,谁此刻孤独,谁就将永远孤独。如果不迈出那一步,你将永远也无法迈出一步。
回过头来,我们不难发现,奥维德站在现实主义的立场,教授我们恋爱的技巧与生活的艺术;弗洛姆站在心灵的立场,教授我们爱自己与爱他人的能力。从奥维德向弗洛姆的过渡,不仅意味着心理学的跃进,同时也意味着爱这个关键的概念重新回到了我们心灵舞台的中央。
然而就连弗洛姆也承认,在现存的制度下,能够爱的人必定是极个别的;在现代社会,爱是一种罕见的现象。他写作的年代是如此,我们如今的时代虽然呈现出多元特征,大抵方向却也相差无几。
我想要说的是,爱不仅仅是命运向人类生存提出的问题,同时也是时代向你我发出的问题——正如以往任何一次发问那般。我们的回答并不仅仅代表我们自己,更代表了我们这个时代。这也就是为什么萨特一再强调,存在主义不仅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为全人类负责——
毕竟,若干年后的人类、我们的子孙对如今我们的爱情观作何评价,全取决于你我的选择。